摘要:机械设备的状况是企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做好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需要结合设备的实际状况以及生产负荷合理制定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的诊断,合理针对出现故障的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本文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一、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1.周期性维修
这种维修方式也被称作计划维修,属于一类非主动形式的维修,对于一些已经被技术人员全面了解磨损规律的设备尤为适用。在开展周期性维修工作时,需要对下述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第一,设备运转状况,包括设备的运行年限、供应商、运转状况等。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的作业环境以及保养工作状况等。有一类设备还没有到达维修时间就已经不能正常运转,所以,设备的维护人员不应该仅很据设备的检修时间进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应该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来制定维护与保养计划,满足实际的生产要求。
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工作也属于一类抢修工作,当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时,或者设备的实用性能明显降低,精度不足时,就应该按照临时的检修计划进行检修工作,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设备停止运行的时间。事后故障是一类常见的问题,必须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及时的检查与维修,才能使设备迅速的恢复运转,这种维修方式仅仅是针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修理,并不是对设备的整体进行全面的检查,所以,也属于一类非主动形式的维修。
3.状态维修
这种维修方式又被称作预防性维修,这是一类主动式的维修方式,将机械设备的实际状况作为维修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合理的采用不同的维修手段和方式,技术和仪器、设备,同时,结合设备的实际状况,检测设备的变化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并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如果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预兆,及时进行故障检测,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并及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设备长期处于一个高效率的运转状态。状态维护与事后维护有所不同,属于一类积极、主动地工作方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原则
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有三类,每种方式都各自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汇总,必须将三种维修方式和手段结合起来,开展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着重开展状态维修,将机械设备的预防维修放在主要的位置,使设备的运转效率显著提高,首先做好设备的诊断工作,尽可能明确原因,避免设备由于故障而发生停机,缩短停机时间,使设备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维修工作进行时,需要坚持下述工作原则:
1.先维修后生产
作为企业的主要固定资产,企业在生产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量较大,全面的体现了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出现问题,则导致生产无法顺利开展,必须将设备停止运行,进行合理的检修,才能开展下一环节的工作。实际工作中,本着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制定生产计划,保证顺序的合理性,只有设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才能保证生产效率。对于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有步骤、有程序的开展,不允许临时抱佛脚,只有合理的开展检修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维修与生产相结合,保证生产安全
如果设备的维修工作与生产开展发生冲突,需要本着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开展工作,对施工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如果设备在检修的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应该配合维修人员的工作,保证维修与生产相结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3.修理与教育相结合
在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做好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按照确定的操作顺序以及操作规程开展工作,依照设备的维护使用指导书开展指导工作,使员工提高责任感,自觉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在使用设备的同时,做好设备的合理维护与保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内容
1.维修资源管理
维修资源管理包括维修材料管理、维修操作规程和备品备件库的管理。根据维修计划确定所需材料、备品备件的数量;根据库存情况、市场情况、应用定货点方法制定采购计划,减少库存,提高经济效益。维修操作规程的管理主要对不同设备的维修提供维修章程,避免维修时操作手法的错误造成损失。
2.设备状态管理
设备状态管理实现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记录设备的历史信息。包括设备状态信息检测、维修信息和设备技术参数管理。设备状态信息检测包括在线自动检测和离线点检。维修信息管理用于处理设备维修后的各种信息,主要是评价维修工作人员的成绩,分析预测维修质量。设备技术参数管理,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管理。
3.设备事故管理
设备事故管理是对设备发生故障后的信息管理,包括事故原理分析和事故信息管理。事故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何种部件、影响、设备号等信息。
4.决策支持管理
决策支持管理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评价,预测事故的发生,制定维修计划,根据设备维修历史数据的分析,对备品备件的质量进行分析,获得部件工作可靠性的期限,为预测检修提供依据。
四、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验
1.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人员故障检修的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使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使其做到“三懂,四会”,也就是要做到懂设备的操作规范、懂设备的性能、懂设备的结构原理,会操作、会保养、会判断以及会处理一般故障,对静置的高速旋转设备必须定期进行人工转动,防止主轴受静力发生变形。
2.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和维修效果,企业应收集各种机械设备修理的工艺规程以及质量标准,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维修质量好坏的判定标准。此外,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也要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可以设定专人定期不定期的按照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机械设备需要更换的主要零部件,需要核实并记录,而对于一些非正常损坏的零部件除了维修之外,还应查处零部件故障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
3.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
维修人员的素质高低对设备维修结果具有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备一体化和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通过感官检查的维修检查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机械设备维护与修理工作的需要。因此, 企业应定期举办各种机械培训,不断提高机械维修人员的素质,学习并掌握一些现代化检查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准确判断机械设备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及时对故障进行排查和维修,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
4.完善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工作
机械设备的维修还应防止过剩维修现象的出现,做好经济核算工作。维修人员需要根据设备所处不同的修理阶段,结合设备的各部件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法,完善各部件配比,充分发挥设备功效,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对于进入报废阶段的设备,则应根据其现有状况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挖掘其使用功能。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做好不同方面的技术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合理开展工作,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合理的维护与保养方式,提高设备的实用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梁书芳,胡柏达.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5).
[2] 李文革.浅谈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1(18).
[3] 梁丽恒.关于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交通世界,2010(9).
论文作者:方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设备维修论文; 操作论文; 状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