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汇化作为语法化的反例_语义分析论文

论词汇化作为语法化的反例_语义分析论文

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词汇论文,反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5)01-0086-05

一、引言

研究语法化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自治词(autonomous words)向语法成分角色的转变”[ 1](p133)。语法化指的是“一个原词汇单位……体现了语法功能或一个原语法单位体现 了更具语法性质的功能”[2](p2)。也就是说,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汇或结构式演变成 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较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 。自20世纪初法国语言学家Meillet提出“语法化”以来,“语法化”研究便成为语言 研究的热点。Bybee、Compbell、Claudi、Heine、Hopper、Lehmann、Traugott、李讷 、石毓智、刘丹青、马清华、沈家煊、胡壮麟等一大批中外学者、语言学家都致力于语 法化的研究。他们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语义演变的过程,其中单向性(

unidirectionality)[3](p126~129)由Givón首先明确提出并作出解释,此后一直被认 为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要语义演变路径是“词汇成分>语法成分”或“较少 语法化>较多语法化”。语法化研究的单向性观点,对进一步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别 是语法的本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揭示了人类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普遍原理。但任何 普遍现象都有其特殊性,有时当一个新的虚化形式被用得过了头,人们有可能在一段时 间内反过来再使用老形式。[4]例如,古英语中的所有格演变成附着语素:the king of England's hat、后缀-ism独立成为一个意为“主义,学说,制度,理论”的实义词等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语法化单向性的反例,并因视角不同冠以不同的术语,如“词汇化 ”(lexicalization)、“脱语法化”(degrammaticalization)、“再语法化”(

regrammaticalisation)或“功能变异”(exapation)[4]。本文试采用“词汇化”这一 术语来分析作为语法化单向性反例这一语言现象。主要原因是:第一,本文词汇化研究 的前提是作为语法化的反例而提出的;第二,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不可或缺的两个 组成成分;第三,词汇和语法一样都是语言中可变的成分,都是语义演变的结果;第四 ,词汇化的演变过程与语法化一样同样参与了人类的认知语用因素,体现了相同的认知 过程。分析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能进一步认识人类认知的本质,加深对认知语用学 因素与语义演变关系的了解。

二、词汇化和脱语法化

当一个语言形式超越语法的能产规则,那么这个形式就词汇化了。[5](p151)事实上词 汇化应被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语法规则形成的语言符号不再受语言规则 的影响或被语法规则解析,而仅仅被看成是词汇项目。这样词汇化的构形成分正好与由 实词转变为词缀如-hood、-dom或-ly(它们曾经是独立的词,意思是“状态”、“领域 ”或“条件”,但在childhood、kingdom、manly等实词中仅作为附着的语法词缀)的构 成形式相向行驶,构成反例。[6](p550~551)事实上,人们在坚持语法化单向性的同时 ,并没有漠视词汇化反例的存在,如Meillet[1]、Kurylowicz[7]等。而“今天的词法 就是昨天的句法”[8]这一观点的提出将词汇化的范围扩大到句法、章法的范畴。因此 ,我们认为词汇化首先是一种脱语法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涉及广义和狭义两种现象。 狭义脱语法化指的是从“词→附着语素→后缀”蜕化为“后缀→附着语素→词”的过程 。这一过程常带有明显的语法化标记,即后缀或附着语素等与语法成分有关的成分。广 义的脱语法化指的是整个句法结构凝固为词汇的过程。这一结构是体现语言和语境关系 的规约化结构[9](p9),并以固定短语、习语等模式表征。狭义的脱语法化在脱离其词 干母体独立以后,常伴有明显的形式变化,如变体或音变等,词汇化后仍带有明显的语 法化标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语法化标记词汇化。广义脱语法化常与整体语言结构的语 用性质有关,是语言结构语用化的结构。我们把这类词汇化过程的词、语称为语用结构 词汇化。

(一)语法化标记词汇化。

所谓语法化标记词汇化是指共时的词汇化成分是从狭义的历时语法化过程中已经语法 化了的语法化标记蜕变而成的。根据它们在语法化中的性质,我们把这些语法化标记再 分为强语法化标记和弱语法化标记两大类。

强语法化标记词汇化是指不能重新分析的完全语法化成分的词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1.词缀标记脱离母体,但仍然保持了源后缀的语义特征。如isms(主义、论 、说)和teens(十几岁的人)在语法化中是两个名词化后缀标记,所构成的名词具有“主 义、论、说”、“从13到19数字的‘十几’”之意(如socialism,sixteen,nineteen)。 2.英语中某些语法格标记升格为实词。bus是一个现代人无所不知的实意名词,指“公 共交通工具”,但现在的实词bus却是拉丁语离格(ablative)复数从形容词词干omni-(

omnibus是‘全部、总’的意思)独立出来并升格为名词性状态[3](p49)而形成的。3.语 音强化。汉语中的“的”是一个典型的语法性质很强的助词。助词“的”作为虚词的标 记语,是修饰关系的明确标记,如“我要找一个空的碗”;或起限制作用和描写作用, 如“可怜的孩子!”;或作为非词汇的短语的标记,如“中国的银行”等。[10](p147~ 154)所有这些结构“的”都可用弱化音“de”标示,但同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反例 如“打的”(dǎ dī),伴随着“的”语音的强化,“的”就由语法词变成了有实际指称意义的“出租车”这类交通工具。4.化石化。将原先独立的语法词素合并(

incorporation)并化石化(fossilization)为词汇材料。如to-在today中的冻结就是一 个例子。[3](p127)

弱语法标记词汇化主要是一些可以重新具有语法意义的项目,如连词标记、介词副词 标记、代词标记等。它们通过派生、转义等途径演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如实词

iffy由if条件连接词加形容词后缀-y构成。小词类(minor word classes)成员的起源, 尤其是方位词(adpositions)和连词(conjunctions)常常被看成是语法化的例子。英语 中的一些语法意义较强的项目如表方位的介词、副词等可以通过转义、派生构成意义实 在的、完全具有指称能力的词汇项目。如to up the ante,that was a downer,his

uppers need dental work。德语和法语中的第二人称单数随便型代词(familiar

pronouns)du和tu被词汇化为动词duzen和tutoyer,分别意指“用随便的称谓形式”[3] (p127)。

另外,根据Hopper & Traugott[3](p127)的观点,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s)如scuba(

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与其说是语法化过程的一部分,倒 不如说是词汇化的一部分。

(二)语用结构词汇化。

所谓语用结构词汇化指的是语言中的一些表达式由于语用的侵蚀使得结构和语境一体 化。常见的有:1.无透明度(transparency)词语表达(lexical expression)。如spill the beans,pull one's leg等无法从字面推测其真实意义的习语表达式(idiomatic,

frozen expression)。2.结构功能虚化。英语中有一些结构功能虚化演化为不可拆分的 词汇。如从beloved这个实意词汇我们可以看到其原结构体的影子:Somebody is loved by someone else.甚至连连接动作执行者的副词by仍然可以依稀看见:She is

beloved by(of)all who know her.另外,当英语中的一些习语由于其整体性、凝固性 和不可替代性[11]的特征致使其由语法意义为主的结构体虚化为只表实际意义的词汇, 即语法结构语义化(semanticization)。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s等。一些已不具备结构意义的话语标记如you know,I mean等 也常被称为词汇化小句(lexicalized clause)。[12]再如He is gone是古旧的完成形式 ,现在已被词汇化,其意义也与have-完成结构的意义有所不同。[7](p52~53)3.修辞 词,如but me no buts,Here are some dos and don'ts we must follow中的buts、

dos和don'ts都与具体的语境效果有关,起一定的修辞作用,以增强表达效果。4.结构 式会话含义化。Cole曾经借助反意问句转换(tag question formation)、反身代词转换 (reflexivation)、相同名词删除(equi-noun-deletion)等句法转化规则来证明英语中 类似let's等表达是一种已经词汇化了的会话含义现象:a.Let us go,will you?b.

Let's go,shall we?c.Let's take our pills now,Johnny.[13]

Brinton认为一个项目得以词汇化应具备以下特征之一:1.被收录进字典的;2.超出语 法能产性规则的;3.具有词汇构成一般程序的;4.语法词(范畴)>词汇词(范畴)的;5.句法结构>词位单位的(lexeme);6.粘着语素>词位单位的;7.独立语素>单语素形式 的(monomorphemic form);8.习语化(idiomaticization);9.语义化(semanticization )。[14]脱语法化后,一些原本为语法标记及语法结构的项目变异变体或功能的变异变 体,产生意义的转移或重新范畴化并得以词汇化。

三、词汇化动因分析

语法化单向的语义变化与隐喻和/或借喻的引申意义、语义漂白以及随着语音衰弱而产 生的脱范畴化有关。词汇化和语法化一样在语言演变过程中都参与了人类的认知因素, 是人类语言使用的结果。因此,再范畴化和Problem-solving程序驱动可以被视为词汇 化的两个基本动因。

(一)再范畴化。

范畴化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15](p77),范畴化能 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 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16](p6)在语法化理论中,脱范畴化(decategorialization )指的是一个名词或动词在成为一个语法成分的过程中失去其原来的词汇句法特性[17] ,造成原范畴的丢失,不再具有通常的名词或动词的习性。再范畴化情况可以说是恢复 脱范畴化前范畴的本来面目,或者可以说是矫枉过正。矫枉过正(hypercorrection)指 的是过度使用被认为是社交和文体上突显的项目[3](p128),如英语中后辍-ism和-teen 独立成一个具有实际指称意义的名词范畴。再范畴化主要表现在语法范畴实词化、结构 范畴词语化两个方面。

所谓语法范畴实词化指的是原本为强语法范畴的表抽象概念的项目转变为具有实际指 称意义的名词或动词范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缀附加义的突显,如ism,teen 等。2.语言接触使某些非词汇范畴成分语义规约化,如英语中的bus等。3.非词汇项目 本身具有搭配性、组合性、可选择性,如iffy,upper,laser,up the ante等。

所谓结构范畴词语化指的是原本属于语法义组成的结构体的意义固化为只能表达特定 所指意义的具有词汇范畴意义的词汇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结构体的 衰变,如beloved,know-it-all,how-to等。2.原结构体的固化,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pull one's leg,Let's等。3.突现(emergent)结构体中的语义化,如But me no buts等。

再范畴化与项目本身的能产性有关,说明项目内部具有范畴可选的因素,因此,当一 个条件得到满足时,那一个处于相对动态的不够稳定的项目便较容易被吸收或同化,并 使自己原有的范畴全部或部分丢失进行一次再范畴的过程。再范畴的过程是词汇化的物 质过程,但同时也是一种认知心理过程,与语言的使用有关。

(二)Problem-solving程序驱动。

词汇化的再范畴过程是人类认知普遍性的反映。人类的认知总是由具体向抽象发展。 语法化是具体事物抽象化的结果,但当一个抽象化的项目反复刺激人们的大脑,进入人 类知识库并成为知识图式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抽象的概念就有可能被推至突显的部位而 重新被激活,产生具体化的飞跃。Sweetser的观点就是从知识到结论的转化,即

knowledge→conclusion的过程。[18]在这一过程中Problem-solving程序的驱动诱发词 汇化的产生,而语用推理则使这一过程得到强化。

Leech深受Austin和Searle言语之力以及Grice会话蕴涵的影响,提出了“交际就是解 决问题”(problem-solving)的语用思想。[19]对说者来说,解决问题就是寻求给听者 产生印象的最佳途径;对听者来说,就是要探究说者言语的目的。词汇化的过程是说者 在寻求问题解决时所使用的方案。人际交往除了合作原则外还有一条礼貌原则制约着人 们的思想行为及谴词造句。如弱语法化现象Let's wash your hands中的let's已失去其 指向第一人称复数的作用,而是表达一种屈尊鼓励以示亲近的含义(condescending

encouragement)的具有会话含义的词汇。[4]再比如英语中表示疑问兼建议的结构体Why don't you…?在语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礼貌问题实现建议这一目的,首先使这一结构体衰变,删除直接指向受话人的人称代词you,因为“命令 + you”更容易给对方造成面子威胁[20];同时,构成强语法标志的助动词do也随着脱落。剩下的“疑问词 + 否定词 + 建议内容?”即Why not…?我们认为与语法结构相比Why not…?更多地属于词语化现象。助动词及you在结构体中的丢失,使否定词not语音加强,使得其否定的意味更加强烈。“否定的建议”表明了建议者的自谦,突出了对对方的尊重。

Why not…?现象还体现了Leech的语篇修辞原则。[19]为了语言的经济性但同时又要确 保语言的明晰,说者应突出所要强调的部分,减少冗余对听者的干扰。事实上,词汇化 中的许多例子都是经济原则、省力原则和表达原则的体现。汉语中也有用抽象概念较强 的方位词表达具有实际所指的具有指称意义的实词。如“上面”、“上头”等可指代自 己的“上司”或权力比自己大的人。

自然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本质上是人类感知、认识世界,通过心智活 动将感知到的外在现实加以概念化,并将其编码的结果。[21]概念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 隐喻的过程,Lakoff & Johnson把概念隐喻看作是人类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 统的方式。[22]词汇化概念隐喻的过程涉及的是感知(具体化)某一语法概念,通过心智 活动把它与现实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并使其概念化(抽象化)。实际上词汇化概念隐喻的 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为了特定的目的(problem-solving)而对语法化中某一意义成分提 取的过程。如对词缀意义的提取(-ism,-teen)、对某些语法项目部分显性语义的提取(

to up the ante)、对语法结构产生的规约显性意义的提取(Why not…?,Let's)等。语 义提取的过程中伴随着形式的保留、部分变体等,其中包括诱导推理、视角化及图式化 等几种语义提取产生词汇化的语用形式。

诱导推理(invited inferences)最早是由Geis & Zwicky(1971)提出的一种双条件(

biconditional)即从‘q if p’到‘q if and only if p’逻辑推理方式。[9](p145~ 146)这种逻辑推理方式与估推(abduction)(从已知事实中推出最合理的解释或假设)有 许多相似之处。如已知的事实是后缀-teen构成基数词13~19,表示“十”(p),那么在 the beginning of teen period(少年时期的开始)这一语言环境中teen最合理的解释应 该是“十几岁的、13岁到19岁之间的”(q)。也就是q这一合理的解释(结论)只有也只有 以p为条件。

视角化(perspectivization)主要与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有关,指词汇化过程中 所涉及的主观态度。沈家煊先生认为主观化主要包括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说 话人的情感(affect)、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三个方面。[23]“视角”就 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沈先生用Let's 的例子说明主观化程度的变化:Let's see now,what was I going to say>Let's

take our pills now,George>Let's go>Let us go。在这一序列中,主观化程度最强 的Let's see已经相当于一个句首小词(词汇化),起组织话语的作用。[24]

再说图式化(schematization)。图式就是结构化了的意象。在认知系统中,除了通过 意象建立起来的基本范畴外,对范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形成稳定的模式,从而可以用具 体的意象范畴来隐喻抽象的意象范畴,这个过程就是图式化过程。图式化是人类认知系 统中联系抽象关系与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其形成过程有赖于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语法程度较高的表空间方位项目在词汇化的过程中首先始于我们对自身的生活经验:我 们的身体与空间世界的互动关系。因此,就出现了upper和downer等与空间方位概念有 关的派生词。Lakof & Johnson认为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知图式是先于概 念而存在的。[22]例如路径图式、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中心—边缘图式、系联 图式等都源于我们的身体经验,独立于我们的空间概念。图式化经历了抽象化(

abstract)和现实化(realization)的过程。

四、结语

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是目前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但还有 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得到证实,如语言演化过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分界线是什么,词 汇化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成是语法化的反例、但语法化是不是词汇化的直接镜像反映等 。虽然词汇化和语法化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是平行的,但“语法的来 源是从人类经验最具体、最基本的方面提取的”[4],而“词汇概念体现的是人类最具 体、最基本的经验”。词汇化和语法化一样都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标签:;  ;  

论词汇化作为语法化的反例_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