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猛山学校 四川 广安 638400)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应该着眼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
【关键词】 人文性 工具性 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5-007-01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应该着眼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语文课不是常识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言教学,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我作为工作在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此颇有感触:
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二者的统一
语文属于"人类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是语文的人文性所在。从阅读教学的过程来看,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以语言实践的手段获得人文精神的感召。我们的阅读教学通常经历了"感知了解--情感体验--深究表达"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是让学生凭借课文这一载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教材中的语言所提供的间接形象显现于自己的脑海,让心灵参与进去,与对象合一,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交流,产生情绪体验的高涨,悄然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并沉醉其中,感受到无法言喻的愉悦,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自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寻找两者的结合点
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主体,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关键是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相得益彰,同生共构,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并能和谐地统一呢?
1、扎根字词句实现二者的统一
字词句是语文构成的基础,字词句经典处,集中体现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的功力,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是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就在对文本中字词句的理解。
对一篇课文来说,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内在的,是客观的;对阅读教学来说,重要的是二者内在的统一,寻找并准确地把握二者内在统一的结合点,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这是阅读教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
2、在朗读中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时代气息浓烈,人文内涵丰富,整篇课文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因此,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趣味。达到语言文字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
三、在生活实践中达成二者的统一和谐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意识,从语言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在生活实践中创新,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口语交际、角色表演、课本剧表演、辩论等活动,在活动在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理解文本意义,获得了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熏陶。让人文性与工具性同在,焕发语文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重点,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潜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形成,着力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平衡、和谐,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愈走愈好。
论文作者:谭利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人文论文; 语文论文; 工具论文; 语言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课文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