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600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共90例,将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采用常规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未经过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在接受中药炮制含苷类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中毒现象,对照组中5例患者产生毒性反应,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利用中药炮制含苷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经过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在临床治疗上,对中药中的含苷类药物成分进行适当调整,改善药性,降低患者的毒性反应,充分发挥药物的药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中药炮制;含苷类药物;药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根据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结合患者临床用药要求,对药物进行加工处理,增强其特定方面的药效,使药品更好的适应治疗的要求,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苷类是中药中较为常用的成分,不仅可以被极性溶剂进行溶解,还可利用酸碱及酶进行水解。本次研究试验中,探讨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本研究对象中包括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均为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9.8)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以及临床症状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未经过中药炮制法进行处理。观察组45例患者则采用合理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结合药物的药性以及患者的症状,合理采用醋制、清炒、加辅料炒以及酒炙等炮制方法,严格规范药量。同时,在对中药药物进行煎制时,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利用文火进行熬制,直至沸腾后再煎煮半小时,然后对药汤进行过滤处理,将水兑入药渣中进行二次煎煮,共煎煮三次即可,最后得到400ml药液,使患者每日三餐前进行服用,共服用30d的时间。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好转,并且未产生毒性反应;有效: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坏,毒性反应不明显;无效:经过药物治疗后,患者各种病症均无明显改善,产生毒性反应。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统计数据进行记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的结果对比情况详见表1;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得知,观察组45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患者未产生毒性反应,对照组45例患者中出现5例产生毒性反应,两组之间毒性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显效 有 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45 28(62.2)16(35.6)1(2.2) 44(97.8)
对照组45 20(44.4)16(35.6)9(20.0)36(80.0)
x2----16.1
P----<0.05
3 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45例患者在接受中药炮制含苷类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中毒现象,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中5例患者产生毒性反应,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结果表明,患者接受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研究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产生的影响分析。
3.1中药炮制能保证药物中苷类成分的药效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植物中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根茎及花中,在对含苷类药物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以免导致药物中含苷类成分的流失,从而使药物失去功效。此外,酶与苷类成分存在于植物同组织不同细胞之中,若植物组织受到损伤,苷类成分可能会被酶水解,从而导致苷类成分的流失,极大的降低药物的药效。因此,在对含苷类植物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采取加热的措施,使酶失去活性,如蒸煮炮制法及炒炮制法。当前中药炮制中大多采取炒炮制法对酶进行灭活处理,从而使药物中含苷类成分得以保存,例如在白芥子中存在白芥子苷,易受到白芥子酶的作用而水解形成硫酸芥子碱,此物极易产生挥发,使得药物失去功效[1]。因此需要对白芥子采用炒炮制法进行处理,将白芥子内可能对白芥子苷产生影响的酶成分进行灭活处理,保证白芥子驱寒利气的功效,同食,白芥子经过炒制后,白芥子重皮脱落,使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更好的得到发挥,从而提升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3.2中药炮制改善药物药性
药物经过中药炮制后,含苷类成分会产生变化,提升药物的功效,例如生地苷味苦,具有止血滋阴的作用,而熟地苷则微温,具有养血滋阴及补精的作用,经过酒炙及清蒸等方法处理的熟地苷药性从寒转温,药性由清转补。同时,对药物进行中药炮制时,通常采用加热处理的方法以缓和及改善中药的药物成分,含苷类成分经过加热处理后会产生部分流失,从而缓和含苷类药物药性。例如,在大黄中包含鞣质、二蒽酮衍生物等成分,对其进行酒炒炮制处理后,大黄中含酚苷类成分将会部分流失[2],较生大黄而言,酒炒炮制后的大黄泻下的功效将减弱。
3.3中药炮制可以有效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中药的治疗效果与含苷类成分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苷类成分越多,能明显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例如续断中含有三萜皂苷及环烯醚萜,对续断中药进行炮制的方法主要有盐炙法及酒炙法,经过这两种炮制处理后的续断中药中皂苷类成分显著增加,提升药物功效。然而中药包含的成分较多,包括毒性成分,例如商陆中的商陆皂苷一方面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毒性。对商陆进行醋炙后,能够有效降低其中的毒性成分[3],因此药物毒性与皂苷类相依相存,中药炮制的含苷类成分能够减少药物中的毒性成分,降低患者的毒性反应。
总而言之,苷类作为重要药物的重要成分,药物中的苷类成分对药物功效及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苷类成分较易被水解,因此对含苷类药物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注意药物有效成分的流失。采取醋炙、酒炙以及炒制法,能有效提升药物有效成分含量,进而提升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不同的药物进行炮制时,需要根据药物自身不同的药性选择适当的中药炮制法,保证药物质量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付生.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09(02):11-12.
[2]葛永潮.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03(02):159-160.
[3]吴亚立.浅谈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01):2529-2530.
论文作者:李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成分论文; 类药物论文; 毒性论文; 芥子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