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扶持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通企业论文,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在我国商品流通企业总户数中,中小企业的户数占90%以上,职工人数占7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70%左右。它们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相当程度上要看中小企业的状况如何。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城乡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广泛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充分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少国家把中小企业的发展视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鼓励和促进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一、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具有着大型商品流通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有专家比喻,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群构成了一个“经济生态平衡”,正如大自然中的森林,既有古木参天,雄伟壮观,也有中、小树及各种灌木丛、草类、藤类等等,它们相互依存,维持着大森林的生态平衡。同理,在市场经济中,有大、中、小型企业。大、中小型企业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大企业固然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但中小企业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市场经济的经济生态平衡。其中,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据统计,从1980年到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由52%下降到23%,集体经济由44.6%下降到18%,非公有经济则由4%上升到59%。由于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多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且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中大多数企业也属于中小型企业,因此,可以说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力量。
2.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员,对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外,许多国家把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大企业破产或倒闭,大量裁减雇员,小企业则常被当作缓冲器,成为安排失业者和缔造新的就业机会的重要去处。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约2亿多,有相当数量是在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就业,它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当前吸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方面,中小企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3.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能极大地活跃城乡经济,繁荣城乡市场。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它们活跃和丰富了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它们分布广,数量多,经营各具特色;以连锁店,夫妻店、方便店等形式弥补了大型商业企业的功能空缺;以延长时间,紧邻居民住宅区,富于人情味等为居民提供特色服务。同时,在开拓农村市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目前农村中,连接农村与市场的中价组织方面,中小型企业要比大型企业具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大企业投资大,建成慢,管理难,对市场化程度要求高,而中小型企业更适合我国大多数农村情况。
二、当前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改革,大约是从1981年正式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经历了“改、转、租”、“四放开”、“抓大放小”等几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的改革,我国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但随着改革纵深发展,由于机制、体制、政策环境和诸多方面的原因,在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1.商品销售不畅,库存严重积压。目前我国大量商品的供求状况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的商品种类占大多数,市场低迷,物价回落,不少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滑坡。据报道,仅1996年原内贸部所属的2.19万户国有零售商业亏损企业中,中小企业就占了85%。
2.资金缺乏,企业债务沉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小型企业资本金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其因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程度不高,从银行获得贷款非常困难。许多扶持工业企业的政策,流通企业还难以享受。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资金严重缺乏。此外,多数企业债务沉重。这主要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使企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全区贸易、供销、粮食、外贸系统政策性亏损约43亿元。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因经济无方,盲目投资,又沉淀了大量资金,许多应收帐款收不回来,企业负债累累。据有关资料披露:全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大企业高10个百分点,多数企业负债率高达85%左右。
3.企业整体素质低。多数企业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意识不强,经营设备老化,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商品技术含量低。突出表现是职工队伍的素质低下。在当前市场竞争中,没有懂经营会管理的商界人才,是很难以驾驶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而在中小流通企业里,管理技术人才奇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当前,相当一批中小型流通企业经营不景气,其中一重要原因是由投资者本身不熟悉商业,而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此外,企业自身在信息收集、人才储备、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弱点越来越突出。
4.中小商品流通企业负担重。目前要应对有的部门对企业的各种摊派、收费名目繁多,由于中小企业对法外需索的抵抗能力比其他企业更差,所以受害也特别深,许多企业不堪重负。
三、大力扶持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激活广大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将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走出低谷。但须要各级政府及其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扶持。
1.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和体系,在政策与方针上指导与扶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大都设立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机构,在美国,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全美的53.5%,这与政府的支持分不开。1953年,经美国国会授权成立了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以面对面的咨询,培训班,研讨会,提供刊物和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等也都设有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机构在财经、司法、科技、信息、特殊资助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
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保护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合法权益,限制垄断,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有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法律,如美国颁布了《小企业法》、《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日本政府也制定了《中小零售商业振兴法》等法规,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至今还没有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专门法规。因此,当前,首先做好的工作就是加快中小企业立法,规范中小企业行为,打破所有制障碍,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建立平等竞争环境,保护公平竞争,使中小商品流通企业有更多机会和形式参与资源的配置。
3.融资方面,尽快建立有政府支持的服务于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信贷体系。资金短缺和筹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信贷资金是资金循环的主渠道,目前我国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根本原因是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时缺乏可靠的信用支持。换句话说,就是中小商品流通企业找不到银行信任的保证人,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国外许多国家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以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的担心,提高其信誉,改善其贷款环境。政府除了在信贷方面提供信用担保以外,还应考虑对中小商品流通企业在税收、利率、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一些必要的优惠条件,特别是对社会急需或有利于技术进步,有利于增加出口的中小流通企业,以及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更应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
4.继续积极规范地推进国有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改革。国有中小流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重要地位。但由于资本薄弱、规模小、效益差、负担沉重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困境。随着国企的改革不断深入,国有资本从中小商品流通企业中退出,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方针呢?在一些地方,由于错误的舆论导向及片面理解放开搞活等原因,出现了将中小国有企业”一卖了之”撤手不管的现象。这是很错误的。实际上“放小”并不是“放任”,让其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任意发展,自生自灭,而是“放活”,放活不应离开政府的指导和宏观调控,是“放”与“扶”两方面的结合。政府在为中小商品流通企业改革的扶持方面,应把重点放在培育扩大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总结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规范地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的改革。继续抓好中小流通企业内部的改革整顿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潜增效,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状大。
5.培育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售前、售中、售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各种向中小流通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建立。如建立中小企业咨询中心,用科学方法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管理咨询,提出改进方法;建立中小企业信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最新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调查资料等;建立服务中心,为中小流通企业的创办提供简便的财政、银行、工商、税收等配套服务等等。在创办这类中介服务机构时,政府应给予税收,信贷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一定支持。
6.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的素质。目前,中小商品流通企业整体素质仍差,需借助国家政策服务。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培训机构、技术管理咨询机构,利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大企业的技术力量为中小企业培训员工和管理者,进行各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增强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更新企业陈旧的设备,加强企业现代化设备建设。同时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营销创新意识,扩大企业自我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切实减轻中小商品流通企业的负担,改变行政管理卡压多,服务小,禁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整顿市场秩序,为大力发展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