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问题式导学与平台互动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结合运用论文_黄廷光

黄廷光

摘要: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的课时安排少,内容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面广,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思想品德课上得好,是很多思想品德科教师一直探讨与追求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3+N”问题式导学的特征及要求、平台互动方式特征、实施流程以及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3+N”问题式导学;平台互动方式;思想品德教学;结合运用

山东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是以导学案为抓手,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互展示——精讲点评”的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但由于导学案中自学提示较细,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注重知识的转移与运用,往往在展开实际教学时花的时间比较多,课堂教学任务不完成,变成了高效课堂不高效的现象。有效教育(MS-EEPO)中的平台互动课型方式,是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要素来建立多向度平台,分小组进行交互、强化再交互的一个教学过程。但由于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往往在找教材的关键要素时找不准或找不全,这会让教学难于推进。我们不否认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也不否认有效教育的平台互动的课型方式,但我们不应该全盘照搬他们的经验,而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去借鉴与运用,这样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3+N”问题式导学与平台互动方式在思想品德课中结合运用,确实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呢?我们先来了解“3+N”问题式导学特征、要求与平台互动方式的特征及教学流程。

一、“3+N” 问题式导学特征及要求

何谓“3+N”问题式导学?其实,本人还是采用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模式,只不过笔者没有采用“习题”形式的导学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也没有固定的框框。而是抓住教材中的关键项(知识、能力、信息等),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是固定的三问,这是所谓的“3”),加上学生的个性化疑问(除了以上的三问外,自己对该关键项还存在那些疑问,这是所谓的“N”,这是自由的疑问,每个学生的疑问可能各不相同,疑问的多少可能各不一样)。固定三问是针对思想品德科教材的特点来设计的。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哪一种版本的思想品德科的教材,多数都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框架来编写的。导学中的固定三问,便于学生掌握教材;自由疑问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不同、水平高低不一样而留给他们一个提问的空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至于自主学习那些、什么时候合作探究,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本教学模式的要求是:自主学习多少个问题由个人根据自己能力水平来定。自主学习能完全解决的,就无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并且是大众化的,就需要合作探究,个人提出的疑问,如果有代表性的,也需要合作探究。

二、平台互动方式特征、实施流程

1.特征

在有效教育(MS-EEPO)提出的主流课型中,平台互动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课型方式,特别适合于思想品德这个学科。它的优点是能使学生才能和个性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张扬,使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得到有机的整合,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生生交流踊跃,兴趣浓厚,这种课型比较适合于知识性强、容量大、难度高、速度快的课。但缺点是学生如果找不准或找不全关键要素,或是建立的平台向度过宽过泛,课堂就难于把握。

2.基本流程

首先,要寻找、捕捉关键要素。关键要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最符合人发展的关键知识、能力、信息等。

第二,构建多向度平台。向度是一种视觉,是一种判断,是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多类型、多方面的概念或解读。构建多向度平台,可以由老师课前设置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探究情况形成。

第三,小组和团队交互。主要是在组长主持下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倾听,吸收别人的长处,同时组员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看法。小组与团队交互活动有三个基本特征:共同目标、共同任务、共享成果。

第四,矫正、补救、精讲。主要由教师针对学生在平台作业时出现的不正确理解,进行矫正、补救,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学生在平台中学习不透的内容或需要特别强化的内容(如重难点)进行精讲。

最后,是能动化后续作业。设置有研究性、挑战性的后续作业,能促进关键知识点、能力点向结构性、系统性方向发展,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科兴趣,持续关注学习的内容,产生能动效应。

三、如何把“3+N”问题式导学与平台互动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我们知道,平台互动方式要求寻找关键要素来建立多向度平台,这与“3+N”问题式导学模式中“抓住教材的关键项,以(3+N)问题做为导学”要求相一致;平台互助方式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团队交互”,这也与“3+N”问题式导学模式中“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相吻合。至于补救精讲,后续作业在两种模式里也不会起冲突。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结合:抓住教材的关键要素建立多向度平台(平台可能不止一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定),以“3+N”问题作为向度,学生以该平台的几个向度问题做为导学问题进行自学(即自学平台),把自学所得信息记在板卡上,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交互,找出最具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团队探究、展示(探究平台),教师再补救精讲,最后进行达标检测。其基本框架为:

该教学流程的关键环节在“自主学习”部分,其它的环节都是根据自学的情况来定的。

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科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父母》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处理:

第一环节:这一课的关键要素是“孝敬父母”。所以,我们可以抓住“孝敬父母”这个关键要素建立自学平台,以“什么是孝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个性化疑问”四个方面的问题做为自学平台的几个向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还有另外的疑问就提出来(这就是个性化疑问)。

第二环节:各个学习小组交互自学情况,推选出自学中普遍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疑问。比如,某个学习小组交互自学中发现“怎样孝敬父母”这个问题不太明白,多数同学都提出“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没有必要想那么多”这样的观点,那么,该小组就把这两个问题做为合作探究的候选内容提交班上,各个小组都提交合作探究的候选内容后,全体师生再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确定为合作探究的内容。

第三环节:各个学习小组探究并在班上展示。

第四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精讲、点拨。

第五环节:学生完成达标检测。

该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抓住思品科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展开自学,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疑问,学生合作探究内容没有固定化,而是根据学生对教材把握水平和理解程度来定。总的一句话是:合作探究完全由学生确定。

当然,由于有些教材内容比较特殊,教材编写没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来编写,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思品科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做为一个优秀的思品科教师,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我们思品科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

邮政编码:532800

论文作者:黄廷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5

标签:;  ;  ;  ;  ;  ;  ;  ;  

“3+N”问题式导学与平台互动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结合运用论文_黄廷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