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功能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论文_纪婷婷,杨志伟(通讯作者),王菊英,刘瑶瑶,苏明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宁夏 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探析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应用血清胃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在我院进行早期胃癌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4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选取47例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作为对比组,选取76例胃溃疡、胃炎等胃部良性疾病患者,28例胃溃疡患者、23例萎缩性胃炎患者、25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全部受检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镜下活检术,在受检者空腹状态下抽取5毫升静脉血并将其保存于干燥管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操作。检测和对比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结果:PGⅠ/PGⅡ、PGⅠ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比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且两两分组之间数据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G17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两两分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应用血清胃功能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胃部恶性病变以及良性病变进行较好的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重要参考指标,若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配合胃镜检查能够使早期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血清胃功能检测;早期胃癌筛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78-02

胃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我院各类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为了延缓病情发展并提升其生存品质,必须保证早期诊断准确率以便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方式。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早期胃癌筛查的患者应用血清胃功能检测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临床资料

在我院进行早期胃癌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此次研究共计纳入47例患者,病情均与胃癌诊断标准相符且均经病理学以及胃镜检查确诊,排除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胃肠手术史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21例女性,26例男性,27至76周岁,平均(54.2±15.9)岁。选取47例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作为对比组,排除精神病史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19例女性,28例男性,25至79周岁,平均(55.3±15.2)岁。选取76例胃溃疡、胃炎等胃部良性疾病患者,34例女性,42例男性,23至78周岁,平均(52.4±15.4)岁,28例胃溃疡患者、23例萎缩性胃炎患者、25例浅表性胃炎患者。

1.2 方法

1.2.1病理检查 全部受检者均接受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其胃部黏液、光滑度、黏膜色泽以及蠕动等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镜下活检术,在胃窦小弯、胃窦大弯、胃角、胃体小弯以及胃体大弯部位分别取1块活检组织,标本直径约为0.2至0.3厘米[2]。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癌或者胃溃疡直径超过1厘米时则在病灶周围取4块以上活检组织,若溃疡或者溃疡斑直径低于1厘米时则在病灶周围取2块以上活检组织。应用4%多聚甲醛对活检组织进行固定后进行脱水以及石蜡包埋处理。将制作好的蜡块标本进行切片、捞片以及烘片操作,HE染色后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3]。

1.2.2血清胃功能指标检测 在受检者空腹状态下抽取5毫升静脉血并将其保存于干燥管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操作,持续离心10分钟,每分钟3500转。

1.3 检测项目

检测和对比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

1.4 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本研究应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x-±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PGⅠ/PGⅡ、PGⅠ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比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且两两分组之间数据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G17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两两分组之间数据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者仅有部分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因而会降低诊断准确率。患者病情确诊时通常伴随远端转移或者淋巴结转移,会加大治疗难度并严重影响其生存品质[4]。胃蛋白酶原能够对胃黏膜分泌水平做出准确反映,主要包括PGⅠ以及PGⅡ2个亚群,胃底腺主细胞以及颈黏液细胞为胃蛋白酶原主要来源,分泌量变化情况可对胃黏膜细胞数量、不同腺体以及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做出反映[5]。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明显降低且PGⅠ/PGⅡ值明显下降,引发原因可能在于胃黏膜细胞出现肠化或者萎缩现象而造成分泌量减少,PG在胃癌高危人群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G17主要由空肠上段、十二指肠以及胃窦G细胞分泌,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其水平也不断上升[6]。

此次研究中,PGⅠ/PGⅡ、PGⅠ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比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且两两分组之间数据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G17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两两分组之间数据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应用血清胃功能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检测胃部恶性病变以及良性病变,可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若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配合胃镜检查。

【参考文献】

[1]陈欧,羊建,邱雄,邵泽勇,等.胃黏膜血清检测技术及Hp-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7):471-472.

[2]姚国和,林海,孙小明,李强,李海正,陈妙巧.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91-93.

[3]钟华,吴雪艳,刘迪群.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比值联合Hp抗体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7,46(6):821-823.

[4]唐光定,江伟河,黄海深.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2016,36(6):15-16,17.

[5]邱宏毅,颜秀娟,陈胜良.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预警和胃黏膜功能评价中的价值[J].胃肠病学,2015,(10):625-628.

[6]李美珠,陈展泽,李炜煊.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4):757-759.

论文作者:纪婷婷,杨志伟(通讯作者),王菊英,刘瑶瑶,苏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血清胃功能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论文_纪婷婷,杨志伟(通讯作者),王菊英,刘瑶瑶,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