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盒艾灸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渭莲,鲁美仙

王渭莲 鲁美仙( 浙江省临安市中医院 浙江杭州 3113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对缓解疼痛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治胃病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结果 观察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能有效的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胃痛 疼痛 灸盒艾灸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61-02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又称胃脘痛。现代西医学中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只要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的,都可以参照胃脘痛进行辨证论治。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又以脾胃虚寒型胃痛为多见,脾胃虚寒型胃痛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拒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起至2013年12月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操作简便,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入住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5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0-78岁,40岁以下患者占70%,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分值在2-4分的占89%,按收住时间顺序,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0例,女25例,年龄 21-76岁。对照组男11例,女24例,年龄20-7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施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

1.2.1.1 材料选择:(1)5年陈艾条,(2)圆形不锈钢温灸盒。

1.2.1.2 治疗方法:取中脘、胃俞、足三里3处穴位用灸盒艾灸2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1.2.1.3 疗效判断标准 (1)显著:1天内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好转,疼痛评分≤1分;(2)较显著2-3天内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好转,疼痛评分≤1分;(3)有效:一周内患者感觉疼痛有好转,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分;(4)无效:暂未发现无效患者。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治胃病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

2 结果

对照组:显著5例,占20.0%; 较显著6例,占24.0%, 有效8例,占32.0%无效6例,占24.0%。

观察组:显著20例,占80.0%; 较显著3例,占12.0%,有效:2例,占8.0%, 无效0%.

表1 两组治疗相比较

通过t检验,p<0.05,两组方法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艾灸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表明:艾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1.2]。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 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3.2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3]。灸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除寒邪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寒邪所致疾患。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有回阳固脱、补气固本作用,治阳气虚脱证。有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灸法对机体免疫、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证实了灸法的确切疗效[4],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艾灸治疗可调和脾胃,消解积食,逐寒止痛。中脘和足三里是治疗胃痛的主穴,如果是脾胃虚寒型胃痛加胃俞穴。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中脘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胃俞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尤其是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上述3穴艾灸治疗,均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3.3 用灸盒艾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优点 用灸盒进行艾灸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固定,可有效地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副作用小,只要做好防烫伤的措施,几乎无其它副作用发生。疗效佳,费用较低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0):17--18.

[2] 朱斌,针灸的科学基础,[M],第一版,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92.

[3] 邱茂良,张善忱,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62.

[4] 马泽云,曹敏,艾灸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4(3):397.

论文作者:王渭莲,鲁美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  ;  ;  ;  ;  ;  ;  ;  

灸盒艾灸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渭莲,鲁美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