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MOOC越来越成为一种受网络学习者欢迎的课程形式,“慕课”作为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它突破了时空与规模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同形式的MOOC,各有各的特色和适用范围,这对网络学习将是一种创新式的发展。
【关键词】MOOC,MOOC模式
一 MOOC的发展
美国凤凰城大学在1989年开始推行在线学位计划,1991年授予首批在线MBA学位。2001年,MIT开始实施OCW(Open Course Ware)计划,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件资料上传到网上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学习者。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进一步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可被自由免费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教育类资源。2005年,开放课件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OCWC)成立。
同年,George Siemens提出了一个新的对于在线学习的理论----- 联通主义(Connectivism),他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2008 年,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与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s)合作开设了“联通主义与连接性知识(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CCK08)”课程。对于此门课程,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了MOOC这一术语。此种类型的MOOC,伴随着联通主义而产生,又称为cMOOC,但是这种类型的MOOC一直并未得到真正的发展。
2006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了一所非营利教育机构-----可汗学院。2011 年秋季,斯坦福大学的巴斯蒂安?图伦(Sebastian Thrun)与大卫· 史蒂文斯(David Stavens)、迈克?索科尔斯基(Mike Sokolsky)联合创办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在线课程供应平台 Udacity(在线大学)。2011年底,斯坦福大学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与吴恩达(Andrew Ng)创办了Coursera(课程时代)。2012年秋,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以MITx为基础,合作组建了edX平台,旨在以开放与免费的形式向大众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以Coursea、Udacity、edX等平台为代表的MOOC,又称为xMOOC,在2012年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盛行的正是此种类型的MOOC。
二 MOOC的分类
MOOC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MOOC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MOOC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模式。
cMOOC 模式是通过某个主题把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传授者联系起来,他们互相交流、共同协作,建起学习的网络。cMOOC由加拿大的Cormier与Alexander一起提出来的,主要以CCK(关联主义及关联知识)、Mboi-MOOC等课程为主要代表,主要采用面向关联主义思想的相关学习方法和理论,侧重于知识建构于创造,强调创造性、自主性和社会网络学习。关联主义理论的运用使得cMOOC教学和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异。它通过共同的学习讨论议题将教师和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联系起来,教师是学习的出发点,学习者通过交流、协作, 产生学习信息,建立学习网络,扩展知识获取的边界,从而使得学习是一种对网络信息和资源的建构。
基于讲授形式的xMOOC更类似于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与理念,主要是利用新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侧重于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是MOOC的一种市场条件下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商业推广价值。一个xMOOC课程一般会在预定的时间开始。为了及时参加课程,学习者需要提前了解课程介绍与课程安排,进行注册。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退出某门课程的选课。基于xMOOC有两种主要的应用模式: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模式与教师基于xMOOC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关课程,通过有计划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针对性的系统练习、个体参与互动带来的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使用xMOOC的优质在线资源,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设计混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课下进行视频内容的学习、练习与交流,课堂上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知识总结,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种MOOC模式之间的异同点。
(1)在课程组织形式方面,xMOOC课程会在既定的时间开始,课上教师定期发布学习内容及讲课视频,基于视频进行单向传递式的传统教学,课后再发布任务和作业。可见,xMOOC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他组织”的,这类课程大体上是预设的、由教师主控的,但MOOC研究者们也正在将加强互动交流和评价形式多样性加入到xMOOC的课程形式中。而cMOOC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强调学习个体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以及群体互动合作能力。学习者以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为课程学习出发点,“自组织”地进行后续知识学习探究,教师只在必要时点拨并帮助调整课程进行主线,保证课程自发展、自进化下去。
(2)从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教学法与学习理论上看,cMOOC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直接理论基础,它是由学习者构成学习网络,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建构”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和协商,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xMOOC则更多地接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要给予学习者什么样的刺激并且如何来强化,但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该理论是基于内容的,关注知识重复,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法。
(3)在教学内容上,cMOOC是基于主题的一种动态生成式的课程,侧重于知识的协同建构与创造,追求知识创新与分享。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群体中不断产生的新内容成为学习和人际互动中心,他们共同参与构建的学习资源不断地扩展着知识的边界。而xMOOC追求知识的高效率传播,xMOOC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和完整的教学过程。
三 MOOC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将两种MOOC相互比较可以发现,两种MOOC都各有优势,各有不足。xMOOC更接近高校的课程学习,cMOOC则更接近非正式学习和问题解决。cMOOC在教学目标上的不清晰、教学内容的不固定、教学过程的不监控,以及对于知识创造的追求,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必须具有很强的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xMOOC基于名校名师名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基于新技术的精细化教学设计,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习分析与反馈,使传统大学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极大提升与延展,同时注重学习者的评价与反馈。同时,xMOOC 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适合固定内容知识的学习,并具有成熟的、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课程每个学期的内容都是已经安排好的,学生按照课表在指定的教室和指定的时间学习。和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相比,MOOC的优势首先在于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采用MOOC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时间和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只需要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展开学习,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最大效率地利用碎片时间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当然,MOOC也存在有相应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MOOC课程的完成率不高,很多学习者在注册了某门课程后会中途选择放弃,并且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控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个问题也是伴随着在线学习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课程相比,MOOC 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高校、教师、学生与投入等方面的规模化;二是学习对象、教学形式、课程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开放性;三是随时随地、主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网络化;四是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性。
四 MOOC模式的应用
2012年始,xMOOC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我们所提到的MOOC主要指的是xMOOC模式。对于xMOOC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两种: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
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可以根据所需自由、自主地安排学习活动。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外的时间从过去让学生做作业“翻转”为现在让学生在线或线下自学或者协作学习教师预录(或预留)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学习疑虑提问;课堂内的时间从过去由教师讲授知识“翻转”为现在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或进行问题答疑。这两种MOOC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03:30-36.
[2]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02):53-54.
[3]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13-19.
[4]徐桂枝.MOOC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7:141-143.
[5]牟占生,董博杰.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5:73-80.
论文作者:张景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课程论文; 学习者论文; 在线论文; 模式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主义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