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性研究论文_杨蕾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性研究论文_杨蕾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摘 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同种血清提取技术分析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并借助血球分析仪对患者体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总IgE的水平,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测结果进行对照,通过三组数据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的潜在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肺炎支原体血清总IgE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更是诱导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因素,可使其危险发生的概率明显提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性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过敏性支气管炎,归属过敏性炎症疾病,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类型之一,根据目前临床调查资料与文献可知,此类病症的发病机制与原因仍处于未知阶段,而结合以往诊疗经验可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诱导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为确保猜想有理有据,便必须借助试验断定二者之间是否存有关联性。而确切的试验方法与内容,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试验资料与方法

1. 试验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一2018年12月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167例患者(观察组),所有经过相关检查证实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中男性90例,女77例;年龄8—47岁,平均(31.33±3.51)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2.51±1.31)个月。

选取同时间段在门诊治疗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共16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符合上呼吸性道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性93例,女75例;年龄7~44岁,平均(30.85±3.43)岁,病程5—16个月,平均(11.17±1.25)个月。

在选择试验病例期间,诊疗医师需反复审查患者档案材料,分辨其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并在检查过程中认真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其身体素质能够接受实验,并且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才能落实后续研究。期间,在筛选病例期间,需遵守以下几方面原则:(1)患者无类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史;(2)在接受质量之前,患者并未接受过其他抗炎与抗病毒的治疗;(3)患者对诊疗药物无过敏史。根据试验资料数据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具备可比性。

2. 试验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常归抽取3mL~'外周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检测试剂为赛乐迪亚一麦可Ⅱ肺炎支原体试剂盒,实验步骤严格依据说明书规定,阳性标准IgM滴度不低于1:160,IgM阳性即提示肺炎支原体阳性感染。根据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对观察组阳性感染者、对照组阳性感染以及IgM抗体阴性者分别进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含量检测。利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含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有关数据,计量数据统计处理为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处理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二、试验结果

1. 两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感染率比较

根据试验数据可知,观察组总阳性率为34.73%,对照组为10.12%,比照双方患者抗体阳性数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肺炎支原体阳性感染率也更高,其差异数值满足统计学意义。具体参数详见表1。

2. 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含量比较

根据试验数据可知,观察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68.37±35.74)x106/L]和血清总IgE[(265.91±19.67)/mL]均高于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02.51±26.34)x106/L]和血清总IgE[(216.87±15.48)/mL],而从组间检测结果来看,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参数详见表2。

三、试验结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致病菌,其尾端结构含有粘附因子蛋白,能够直接在细胞表面粘附以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肺炎支原体属于传染性致病菌,其能够通过口鼻分泌物接触进行传播。机体呼吸系统感染肺炎支原体病菌后,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受到破坏、IgE含量显著升高,气道反应性显著增强,当感染持续加重后,炎症介质显著增多,气道反应持续加重,则病情出现急剧恶化。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的特殊性哮喘,属于过敏性炎症炎症反应,儿童由于机体免疫力发育不成熟,其发病风险相对更高。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肺炎支原体和咳嗽性变异哮喘之间密切关联,但是在现有研究技术下,对于相关的作用机制上不清楚。根据某试验文献可知,专家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通过抑制呼吸道上皮微绒毛运动、降低呼吸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减弱病菌入侵难度,而呼吸道炎症能够降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抑菌功能,为肺炎支原体侵袭、存活提供便利条件,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则病情不断恶化,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而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阳性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则说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肺炎具备一定关联性,并且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症越严重,越容易增加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概率,若是在诊疗过程中,并未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症的状况而茫然展开治疗,则势必会影响病情诊疗的质量,使患者的生命健康难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并且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诱导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疗工作理应得到更全面的重视,确保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期间,能够针对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工作提供有效的诊断措施,以便更好的辨别患者是否兼具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症,使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尹静.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7(20).

[2]叶妍贞.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探讨[J].当代医学,2017(9).

[3]赵淑燕.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1).

[4]桂莹,李晓岚.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2).

论文作者:杨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性研究论文_杨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