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探讨论文_陈正华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探讨论文_陈正华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重要的施工原料,在很多建筑施工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作用非常大,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也很大,因此,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出现裂缝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将无法预计,本文着重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

引言

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危害之一,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出现裂缝的后果很严重,会导致钢筋锈蚀及混凝土碳化,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结裂缝的处理工作很重要,在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1.1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构件的预应力因素,或对预应力因素没有进行科学分析,造成混凝土的裂缝。在建筑结构中存在断面,这些断面在结构力学作用下会发生突变造成混凝土裂缝。

1.2混凝土裂缝与建筑材料有关

(1)混凝土中含有大量水分,水分蒸发会引起混凝土收缩。水灰的比例越大,水泥浆就会越稀,越稀的水泥收缩率越大,收缩率大时引起开裂的可能性也越大。

(2)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等问题都会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引起混凝土裂缝。在施工中常会用外加剂和搀合料,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在水泥中掺入外加剂后,混凝土干缩值就会增大,影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可以配合使用膨胀剂,对混凝土的干缩值进行调整,防止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中的钢筋、箍筋、钢筋网的数量和布局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混凝土中的钢筋越多、布局越均匀就越不容易产生裂缝。

1.3施工工艺及养护的原因

(1)混凝土拌合不匀、拌合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运输泵送时改变配合比,浇筑顺序不合理、速度太快等施工会改变混凝土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引起建筑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裂缝。现场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抽撤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发生。

(2)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在养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拌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温度,使浇筑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温度梯度最小,外界对混凝土的约束最小。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硬化。

(3)施工过程中,振捣棒直接搁在钢筋上进行振动,钢筋被扰动,使浇筑完的混凝土过早受到振动,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也影响力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室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减小,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在风速过大或烈日暴晒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值大。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浇筑后,抹面次数和保温工作不到位,易产生收缩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原材料控制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热水泥,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热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为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适当掺加粉煤灰。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3)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级配良好的骨料。可选用粒径4~40mm的粗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在混凝土中掺加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150~300mm的大块石。掺加大块石不仅减少混凝土总用量,降低水热化,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热量,使水化热能进一步降低,对控制裂缝有一定好处。

(4)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对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耐久性等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2.2设计措施

(1)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二掺、一高“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应为0.3%~0.5%。

(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逢;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应为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60d。

2.3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时内部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分块厚度为1.0~1.5m,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将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以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2.4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1)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可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2)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来,尽可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周宗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3(07).

[2]孙延胜.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河北企业,2013(08).

论文作者:陈正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探讨论文_陈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