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传承的课程体系构建
吕红波 陶文好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摘 要]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岭南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研究表明,年轻一代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有下降趋势,新广东人对岭南文化知之甚少。学校教育无疑是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岭南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课题组提出了以学习粤语为例,借鉴英语成熟的教学模式,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四个阶段的传承岭南文化的课程体系设想。
[关键词] 传承;岭南文化;课程体系构建
岭南文化从地域上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汇贯通,真正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晚清时达到了高峰。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多种文化思潮融合,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和革命的先导。
2.1 从属关系一般概念的建立 基因、DNA、遗传信息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可选择图1和图2进行教学。基因、DNA、遗传信息这三个概念中,遗传信息这个概念最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选择从学生熟悉的染色体这个概念入手,借助对图1和图2的信息加工一步步厘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表2)。
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千百年来,在山高丘多、土地贫瘠的特定自然环境下,岭南人民不怕吃苦受累,不断坚持奋斗,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勤劳坚韧的岭南文化。中国历史上长期的改朝换代战争都是自北向南,导致广东成为一个移民大省,而早期清代与民国时期,广东省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群,承担着与外国商贸往来的重要作用。因此,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在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有着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伴随着改革开放,广东经济的发展壮大,岭南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区块链中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始区块,起始于创始区块,每一个新生成的区块严格按照时间戳的先后顺序,通过区块哈希地址连接到上一个区块中,形成链式结构。同时,前一个区块的加密结果会被用于当前块的加密,也就是说,任意1个区块数据的改变将会影响2个区块中的信息。所以,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敌手对数据的篡改,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3)开展与岭南文化相关的校园集体活动,如参观孙中山故居或参观岭南建筑。此类文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岭南文化中名人与建筑的魅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今后传承岭南文化打好基础。
图2结果显示:(1)农村居民点规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章凤镇、陇把镇和城子镇南部区域以及户撒阿昌族乡。此区域为陇川县两大坝区范围,自然条件优越且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出现规模高值聚集形成热点区。(2)护国乡、清平乡北部以及王子树乡西北部有连片冷点区,勐约乡也存在冷点聚集,两处为农村居民点规模冷点的主要分布区。(3)对比农村居民点空间核密度图与规模空间“热点”图,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特征,其中负相关显著区域为勐约乡、护国乡、清平乡、户撒阿昌族乡与景罕镇。综合对比两图得出陇川县农村居民点存在着大规模低密度和小规模高密度的空间分布关联特征。
于2017年8月分别在井冈山和军峰山选取的4个样地进行数据采集。在每个长柄双花木群落中,分别选取光照充足、长势良好的长柄双花木成树(基径 > 4 cm,树高 > 3 m)10棵、幼树(树高1 ~ 2 m)10棵、幼苗(树高0.3 ~ 1 m)15棵[15, 16]。每棵树从东、西、南、北4个方向采集生长于树冠外、伸展完全、生长良好的叶片10片(幼苗采集5片),每个群落共采集长柄双花木叶片275片,其中成树100片、幼树100片、幼苗75片。将采集到的叶片夹在两片湿润滤纸中间,装入自封袋保存,带回实验室后进行测量。
首先,在推进岭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粤语作为岭南语言文化中代表性语言,在岭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到了文化纽带的作用。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拥有大约2200年悠久的历史,可以说粤语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早期清代与民国时期,广东省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群,承担着与外国商贸往来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粤语的发展与英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碰撞。时至今日,一些粤语读音与发音的构成是来源于英语单词的发音,并存在有些人说粤语习惯夹杂着英语单词的现象。
如何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岭南文化得以传承值得我们深刻地思考。传承有许多种途径,但是,系统的学校教育无疑是最积极、最具有意义的举措。同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谓“内化于心,才能够外化于行”,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和理解岭南文化的独特内涵。只有当学生们深入地理解了岭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传承,逐步发展成文化自觉,具有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传承岭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因此,本研究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对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各个阶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构建各阶段关于岭南文化的课程体系,旨在进行长远规划,将岭南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并改善目前关于岭南文化在学校教育方面研究不足的现状。
一、以粤语为例,借鉴英语的教学模式,构建传承岭南文化课程体系的意义
国内对于岭南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岭南文化特色因素及应用的研究,而对于传承岭南文化的研究并不多,主要有霍廷菊、孙雪莹(2017)的《90后大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罗彩(2018)的《新时期广东文化精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霍秀媚(2018)《“一带一路”倡议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传播》等。因此,关于岭南文化传承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今,在新一代年轻人中,粤语出现了“老龄化”现象,即与长辈的沟通和交流中才会使用粤语。加上每年有着来自国内和国外大量的新广东人的涌入,使得粤语的使用人群正在缩减。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许多广东的年轻人已不懂得一些专用名词的粤语读法,不知道粤语歇后语及习惯用语的意义,这使不少人开始担心粤语会逐渐消失,提出应予以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的发展应顺其自然,无须过多关注,甚至极端地主张应予以废除。因此,关于粤语是应该受到保护和传承还是应该被废除,争论不断,观点不一。但是岭南文化具有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创新的特点,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并存是符合岭南文化特点的,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因此,要正确处理普通话与粤语的关系,两者应互补使用,缺一不可,那些主张势不两立,非黑即白的观点是步入了一种误区。
法国蒙塔顿农业技术学院的农学家弗洛伦斯·勒普林斯(Florence Leprince)补充说道,改变的关键在于食品体系中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她表示,“解决方案已经有了,但远远不能覆盖各方面的需求,重要的是所有参与者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中做出更多承诺。”
为了良好地保护粤语,就要从年轻一代做起。如今保护粤语不仅是保护粤语语言本身,更应该引导年轻一代关注到粤语是岭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岭南文化传承的纽带这一事实,保护粤语的本质也就是保护岭南文化。如果粤语的发展渐渐衰落,甚至逐渐消失,那么岭南文化也将受到损害和变得不完整。
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粤语和传承岭南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种语言消失了,它所承载的文化也就无法完整地传承了。因此,广东应该担负起传承、保护、发展粤语和传承岭南文化的重任。
再次,由于英语在广东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课程体系,所以在开展粤语教学的过程中,可将英语专业系统和规范的课程体系作为参照的样本,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与大学的岭南文化课程体系,以更好地传承岭南文化。
(7)在粤语课程的教学中,与英语发音、词汇加以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构建传承岭南文化四个阶段的课程体系
首先,幼儿园阶段开设启蒙教育课程。
编写粤语儿童读物,并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通过学唱粤语童谣,适当进行粤语拼音的启蒙教学。粤语读物选用蕴含岭南文化特色且生动有趣的内容。开展对新移民儿童的粤语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儿童学习粤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粤语的意识。
如今的幼儿园已经普遍开设了各类英语课程,甚至许多家长已经开始聘请外教学习英语,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与意识,使英语学习更纯正。粤语的学习可以参照英语的兴趣班实施,有本土的语言环境,更易于儿童接受。
其次,小学阶段开设基础教育课程。
相比初中和高中时期,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小,适合利用课外兴趣班为新移民学生开设粤语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增加粤语的学习,注重培养兴趣,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变相为考试科目,加重学生的负担,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合理的粤语学习安排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音辨别的灵敏度。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粤语课,将粤语课打造成与英语课一样,是一门独立的并且可以系统学习的课程,将粤语教学规范化。
(2)在粤语教学中加入粤语音标和拼音等内容。
“龙卷风未来水世界”项目是苏北、苏中最大的水上乐园项目,由泰州凤城旅行社有限公司投资创办,填补了泰州地区大型水上娱乐项目的空白,有助于进一步美化河横环境,放大河横生态旅游效应,该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开放。菜花节期间,河横村还将举办拔河、滚铁环、篮球等农民趣味运动会,以及绿色食品展销、油菜花观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游客体验河横的美景美食和人文风情。
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广东迎来了又一次的发展机会。在当前全球化、“一带一路”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时期,弘扬中华文化日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岭南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东在岭南文化的传承进程中责无旁贷,这符合弘扬中国文化的国家战略。因此,在新时期,开展岭南文化传承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3)校园里应开设粤语角,供本地学生和新移民学生用粤语交流,促进不同语言使用背景的学生进行粤语练习。
短暂性脑缺血是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疾病,该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发病突然,没有征兆,病情持续数分钟,反复发作[1]。发病后,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则会引起脑梗死和高血压等并发症[2]。药物治疗时目前的主要方式,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3,4]。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发病原因不明确,和脑血管痉挛以及微栓塞有直接联系,抗血小板药物是对短暂性脑缺血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阿司匹林是比较多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清热去痛,抑制血小板聚集。此次我院就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开展分析研究,现进行以下报道。
(4)引入粤语口语测试,将粤语口语作为考试的范围,具体参考小学英语口语测试难度及考试模式。
(5)在粤语课堂中建立粤语学习小组,采用同伴学习法,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6)粤语课增加视频与音乐等方法进行教学,如放映介绍岭南文化的粤语短片和粤语歌曲,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粤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粤语学习的印象。
4.好题。有的题包含了很多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比如一题多解的题、有巧妙解法的题等,都可以算作好题,这类题,如果老师经常强调,或者对自己而言是很不错的题,也可以摘录进去。
最后,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广东不仅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他们需要了解粤语和传承岭南文化。因为,岭南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文化历史的。因此,借鉴英语的课程体系,利用英语教授粤语是可行的。
再次,中学阶段开设素质教育课程。
中学阶段,不同于小学,粤语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更侧重于粤语与岭南文化的结合。粤语在初中阶段应该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在校园中出现,并且在初中阶段应培养学生建立对粤语的传承意识与保护粤语的责任。
(1)学校应增加粤语广播,增加学生广播员使用粤语朗读或讲述有关岭南文化的内容,如岭南文化名人事迹等。
(4)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与粤语加以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多元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岭南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霍廷菊、孙雪莹(2017)《90后大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的文章表明,新一代大学生对岭南文化认知度不高。另外,由于广东是移民大省,有许多新广东人不懂粤语,不了解岭南文化,甚至广东本土的年轻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岭南文化的了解也带有局限性。
(2)开展有关粤语的社团活动,例如开展粤语辩论赛等。
最后,大学阶段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广东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份,大学生属于高素质群体,知识结构和世界观已经形成,在广东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大学生有些选择留在广东本土,大部分学生将奔赴全国乃至全世界继续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广东的大学生群体是保护、传承岭南文化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通过在大学开设粤语通识选修课,建立学生社团,开设关于岭南文化的工作坊、讲座,在高校播放关于粤语和岭南文化的宣传片,建立粤语广播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挥广东本土学生的优势,帮助广东省外的大学生了解岭南文化。这是岭南文化传承的良好途径之一,既满足外来同学对粤语的好奇,又使岭南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承。学生通过粤语学习,对岭南文化将有一定的见解,在学习粤语的过程中产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掌握必修的英语之外,掌握粤语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和跨文化交际。因为,粤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广东省内的地区,甚至“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中,有许多国家也仍有民众保留与使用粤语。例如东南亚国家中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华侨聚居地,粤语也是当地华侨用于沟通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例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圣诞岛,美国的纽约、三藩,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等多地的海外华人社区。根据资料显示,粤语的使用人数众多,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近4000万人,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短短两天里,水利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以及长江委、黄委、淮委、海委、珠江委、松辽委、太湖局、三门峡疗养院、小浪底建管局等京外直属单位为地震灾区捐款合计达520多万元,北京、山东、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甘肃等地水利(水务)厅(局)为地震灾区捐款超过200万元。水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从京内到京外,从在职职工到离退休干部,从部级领导到基层水利职工,从科技骨干到后勤服务人员,大家在为西南干旱灾区群众踊跃捐款之后,又再次为玉树地震灾区同胞慷慨解囊。
三、结束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东省教育厅在2016年9月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
岭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不断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岭南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研究表明,广东本土90后对于岭南文化的认同感有下降的趋势;新广东人对于岭南文化知之甚少。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工人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 85dB(A),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可放宽到 90dB(A),若噪声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噪声每增加3dB(A),工人工作时间要求减半。但标准规定,工人接触噪声最高不得超过 115dB(A)。
并且,课件展示两种证明方法可以拼接在一起(如图3),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这样在同一思维下,两个证明变得相关且有意义,突出教学课件的沟通性,同时增加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在勾股定理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课件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割、分块,利用图像与声音相结合,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感觉随之就到”.[12]
因此,构建传承岭南文化的课程体系符合广东关于“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的号召,符合国家提升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
年轻一代不仅应该了解与传承岭南文化,更应成为未来岭南文化的传播者。学校教育是年轻一代了解、传承岭南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构建传承岭南文化的课程体系是必要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霍廷菊,孙雪莹.90后大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2).
[2] 霍秀媚.“一带一路”倡议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传播[J].探索,2018(3).
[3] 罗彩.新时期广东文化精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探求,2018(1).
[4] 周雪华.从粤语的英源外来词探析广府文化的内涵[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 岭南文化[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113-03
[收稿时间] 2018-08-17
[基金项目] 本文系珠海市2017-2018年度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珠海香山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7ZD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吕红波(1969-),女,吉林延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陶文好(1963-),男,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
[责任编辑:钟 岚]
标签:传承论文; 岭南文化论文; 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