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主题新解论文_唐上夫

《卖油翁》主题新解论文_唐上夫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垌中学 538032

摘 要:《卖油翁》一文由于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语言艺术,被当作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广为传播。《卖油翁》一直都被解读为以陈尧咨对箭术的自满来衬托卖油翁的世外高人形象,批判了陈尧咨自大浮夸的形象。然而,从陈尧咨与卖油翁的人物背景以及个人的心态分析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人,因此二人的冲突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推崇谦虚、内敛的道德观,但是无法否定存在不同的个体;而正是因为不同个体的存在,才使得社会变得更有创造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陈尧咨 卖油翁 价值观 个性

这则故事收录于欧阳修编撰的《归田录》中,由于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被放入中学课本中,为人所熟知。这一故事围绕康肃公陈尧咨与一卖油翁展开,分为两段,第一段略写陈尧咨精湛的射箭技艺,第二段详写卖油翁出神入化的酌油技艺。通过前后对比的手法描写出了陈尧咨的自满之情,同时也写出了卖油翁对其技艺不屑一顾之态。

对于这一则寓言故事长期以来学界都是从它的教育性来研究,认为通过卖油翁的精彩出场得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关于故事中的主人翁,陈尧咨对于卖油翁的出现有“‘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感轻吾射?’” 等话语,足以看出陈尧咨对于卖油翁的轻视。而卖油翁对于陈尧咨的不忿则显得极其淡定,只是冷冷地答道:“无他,但手熟尔。”通过这种方式击败了对方的自大。因此普遍认为陈尧咨自大浮夸,而卖油翁则如出世高人,陈尧咨这一形象受到一片鄙夷之声。

一、不同价值观引起的冲突

毋庸置疑,文中无论是陈尧咨还是卖油翁,他们的技艺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都进入了高手的境界。陈尧咨家室显赫,《宋史》有其传,他为真宗时的进士,才华出众。 对于如此背景的人物,再加上自身的才气,有骄纵之气在所难免。总得来说,有才气的人都会有几分自负。比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再加上陈尧咨作为一个文官,却精通射箭,他的自得之意不言自明,所以他尤其渴望显示自己的这项才能。从文章中的描写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个十分愿意展示自己的人,他追求的是一种外放的价值观,但这只是个人追求不同,并不应当看作是他性格的缺陷。卖油翁作为当时社会的底层人民,他的这项技艺是他的生存技能,是他在多年的卖油过程中积累而成。对于他来说,这种技能只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并没有什么值得卖弄显摆的地方,因此他一开始就对陈尧咨的行为怀有一种鄙视的心态,并向他发起了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卖油翁展示了他高超的酌油技术,陈尧咨对其表示了赞赏,微笑着将他送走。这体现了陈尧咨对于高手的一种尊重,虽然对方只是普通百姓,但他还是在内心认同了对方。

其实引起这场冲突的原因还是在于二人所处的背景不同,因此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价值观有所不同。陈尧咨将射箭当作自己的一门才艺,因此洋洋自得;而卖油翁只是将它当作生活中最普通的生活技能,因此不以为然。对于二者来说,他们都无法理解对方,所以才会互相抱有敌意,进而产生了冲突。

二、必然存在不同的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含蓄美”,所以推崇谦虚的美德,往往对个体的自我展现表示不赞同,有所谓的“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言论。可见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并不认同个性的宣扬,而更愿意建立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张世英在《西方现代化派的哲学:人的主体与自我表现》一文中提到:中西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自我观:中国人的自我是“互依型的自我”,西方人的自我是“独立型的自我”;中国人欣赏“无我之境”,西方人注重人的主体性,重视“自我表现”。中国的无我之境,是一种和谐高远的精神境界,但是缺少独立自主和自我创造性。西方的自我观不讲高远的精神境界,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和自我创造性。《卖油翁》中对陈尧咨自我表现的批判,其实也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对于他对自身技艺的自满表示不赞同,而认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当时刻保持谦逊、谨慎之心。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必然存在不同的个体,而不同的个体又会存在不同的认知与意识。卖油翁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陈尧咨的表现则更倾向于西方追求独立自我的价值观。这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表现,无所谓对错。

《卖油翁》中对陈尧咨自满的喜悦之情的压制,其实也是对个体创造力的压制。如果人人都不敢表现自我,那还谈什么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如果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都绝对的一致,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的无趣而沉闷。俗话说“人不猖狂枉少年”,陈尧咨的行为只是他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说明他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文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不应打压他的差异性。

卖油翁和陈尧咨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高手,二人更多的是高手之间的较量,并非出于教训之意。而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赞赏更是说明了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只有认可了不同个性的存在,社会才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才会更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欧阳修 韩谷 《归田录》外5种[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顾启 姜光斗 勤学苦练,熟则生巧——读《卖油翁》[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91-93。

[3]李白 李白集卷一[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唐上夫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卖油翁》主题新解论文_唐上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