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手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手势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手势是最重要的人体语言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地理教师利用手势向学生表达某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地理教学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下面通过实例来谈谈手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手势的指示性有利于地理方向的教学

地理方向是学生学习地理中比较难理解又易记错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手势来帮助理解。比如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的判断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虽然能记住偏向的结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出差错,而利用手势就可以准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如图1,将手掌平摊,掌心对着地平面(黑板、纸面),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呈直角;移动手掌,使大拇指指尖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一致,则并拢的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转偏向力的方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记住南半球用左手而北半球用右手。以此可以方便地用来判断大气水平运动和大洋环流等的方向了。

图1

二、手势可以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

自然地理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讲授“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知识内容时,学生对气压带、风带这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从而也很难记住这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这时我们可以用手势来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伸开左手,手背朝向学生(如图2),用手指表示高压,指缝表示低压,手指边表示风的流向。这些抽象的内容,通过一只手就把它形象化了,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利于学生的记忆。

图2

又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中,气旋和反气旋的内容是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该知识的过程和关键环节是:北半球的气旋——低气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水平方向)——中心气流上升(垂直方向)——阴雨天气,也可借助手势来教学。把右手的拳头握紧,大拇指朝上,大拇指即代表上升气流,而四指表示水平气流的逆时针旋转方向(如图3)。若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可用右手大拇指朝下的拳头来表示,而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则用左手来表示。这样非常形象,也利于记忆。

图3

三、手势可以将地理事物直观化,将地理平面图内容立体化

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可以用手势来帮忙。如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中,(如图4)把拳头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而左边是其等高线图,学生利用自己的拳头对照这两张图来认识地形名称,产生了很好的立体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采用手势教学,既简单,又使用方便,还形象生动,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图4

四、手势还可以把呆板的图形动感化

地图是固定的,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形成产生却是变化的,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借助于手势我们也可以让地图动起来。如在进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的教学时,仍可利用图2的手势。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表示地球,中间画一条线表示赤道(如图5),用图2的四指表示气压带和风带,当太阳直射点变化时,四指随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又如在教学“锋面系统”时,也可以利用两个手掌来表示冷暖两种气团,通过手掌的移动来演示两种锋面的形成。另外如“板块碰撞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教学也可通过双手来演示。通过手势的动态演示,让地图“活”了起来,而学生的理解难度也自然降下来了。

图5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手势在地理教学中还是非常实用的,手势教学简单、方便、灵活,显示了它实用的优势,在现代教学设备广泛应用的今天,手势教学仍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地理教学辅助手段。

标签:;  ;  

手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