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近况(综述)论文_黄开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近况(综述)论文_黄开升

黄开升,

龙胜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邮编541799

【摘要】:炎症与紊乱的血流动力学是心源性休克进展的关键性因素,虽然随着近些年临床再灌注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明显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预后,然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依旧非常高。为此,本研究主要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研究近况

所谓心源性休克,就是一种各种因素导致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坏死,严重损坏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输出量与组织灌注,造成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因ST段太高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比例占80%,此外终末期心肌病、心肌挫伤、心肌炎、感染性休克以及过长的体外循环时间引发瓣膜肌并与心肌损伤等因素同样会引发心源性休克[3-4]。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监测方法

一般性临床体检往往不容易发现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的变化,所以通常会选择多普勒超声与肺动脉导管(PAC)监测人体心输出量与左右心室充盈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体如下:

1.1PAC

临床检测中,PAC对每搏作功指数(SI)与心脏指数(CI)进行检测对病患短期预后的判断非常有利。然而,近年来临床PAC检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郭瑞威[5-7]等学者调查了3000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发现,入院后行PAC监测的患者比例仅为2.6%,而且接受检测的患者仅限于心功能受损严重、高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糖尿病等。

1.2超声心动图

1.2.1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患瓣膜状况、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机械并发症进行判断的最佳监测方法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目前该检测方法已经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常规检测方法[8]。

1.2.2二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反流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是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进行预测的重要指标。相关研究发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和采用心室造影具有相似的结果,所以,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对左心室收缩变化进行早期评估的关键方法[9-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治疗

2.1血管加压素

2.1.1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效力非常强的缩血管药物,首次应该以低剂量为主,大约在0.02~0.04ug/(kg?min)左右,之后酌情递增药物剂量,从而维持最佳血压,治疗范围主要是多巴胺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11]。

2.1.2多巴胺

多巴胺中等剂量能够直接兴奋人体心肌 受体,提升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不会影响到心率,而多巴胺高剂量还具有 受体激动功效,加速心率,提升血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与心肌耗氧量,所以很容易造成快速性心律失常[12-14]。多巴胺的治疗范围主要是肺水肿、肺充血等病患。

2.2正性肌力药物

2.2.1左西孟坦

该药物属于钙增敏剂,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左西孟坦治疗后,有助于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宋明才[15-16]等学者对比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左西孟坦治疗后的生存率,研究结果发现,左西孟坦组患者生存率明显比依诺昔酮组患者高,其原因是左西孟坦能够提升能量储备,具有正性肌力功效。

2.2.2多巴酚丁胺

多巴酚丁胺属于 受体激动剂,大剂量使用有助于扩张血管,该药物对心肌存在正性肌力功效,可以将腺苷环化酶激活,转化ATP为c-AMP,对钙离子向心脏细胞膜中进入具有促进作用,提升心肌收缩力与心排血量[17]。该药物联合多巴胺有助于提升病患缩血管效应与心肌收缩力。

3主动脉气囊反搏

气囊充气在主动脉瓣关闭情况下能够对灌装动脉灌注具有改善作用,心室收缩前,采用气囊放气能够提升患者左心室泵血功能。近些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并发症减少比较明显,2.8%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研究发现[18],尽管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患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病患血流动力学与缺血心肌功能,然而,无法改变患者疾病结局。

4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炎症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等是心源性休克进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由于临床对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与检测,再加上在药物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明显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汪砚雨,段洪强,董平栓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57-2259.

[2] 赵兰巧,田文友,田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8):99-100.

[3] 徐志勇,刘铭雅,魏盟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357-3359.

[4] 陈都,陆士奇,徐峰等.血清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及心源性休克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4,(11):1006-1008.

[5] 郭瑞威,杨丽霞,齐峰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0):898-900.

[6]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7):735-740.

[7] 孔令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50-2251.

[8] 邢红云,张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70-2871.

[9] 徐林东,张福春,高玮等.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6):51-52.

[10] 杨立华,钟国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5):420-423.

[11] 胡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4301.

[12] 杨琛,孙蕾,吴贵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070-2073.

[13] 赵志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诊疗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1):1-4.

[14] 王倩,游桂英.循证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495-496.

[15] 宋明才,雷汉东,张稳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预防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886-3888.

[16] 刘瑜,赵玉生,刘光华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7):399-402.

[17] 陈春萍,单慧敏,许晶等.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5,(9):1006-1008.

[18] 卢世文.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3):24-25.

论文作者:黄开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近况(综述)论文_黄开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