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业务收入论文,电信企业论文,通信论文,方法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主要内容
1.评价有关通信业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确认电信企业是否制定了通信业务收入确认办法、通信业务收入核算办法、营业款管理办法和资费政策的授权与审批等内部控制制度,确认这些制度是否一贯得到遵守。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通信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2.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真实性。确认通信业务收入依据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虚增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3.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完整性。确认所有取得的通信业务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存在截留挪用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4.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及时性。确认各类通信业务收入是否按规定的期限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存在提前或迟后确认收入的情况。
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主要方法
(一)通信业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有关通信业务收入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有关通信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确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
(二)不同类型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1.根据计费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根据计费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和部分增值业务收入,对这两种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如下:
(1)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核对财务部门每月确认的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与计费系统统计的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确认两种数据是否一致,若有差异分析原因,从中发现问题;
②查阅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资费政策,按照资费政策审查被审计单位计费记录,确认有无将优惠减免费用、空滚月租虚增当期收入的情况;
③结合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核对计费系统记录的应收、预收款余额与财务部门有关的会计科目余额,确认两者余额是否一致,其差异额是否合理。
(2)根据其他智能平台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根据智能平台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业务包括彩铃业务和来电显示业务等,其审计方法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①审核财务部门确认的有关业务收入与智能平台上每月统计数据是否一致;
②如按合同单价计费的,核对计费单价,是否和合同单价一致。
2.宽带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宽带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客户多采用预付费的形式支付费用。电信企业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应做预收账款进行核算,然后根据约定的服务期限分期确认通信业务收入。因此,对此类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主要是确定预收账款分期确认的通信业务收入是否和约定的期限一致,是否存在多(少)分摊当期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3.各种电信卡类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1)确定卡品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①各类卡品是否由省分公司统一制作,统一入账;
②各地市分公司向省分公司领取电信卡时,省分公司是否按各地市分公司分别建立卡品领用台账;
③月末,各地市分公司卡品台账与省分公司卡品领用台账是否核对相符;
④各营业厅向地市分公司领卡时,各地市分公司是否建立各营业厅卡品领用台账;
⑤卡品实物是否由财务人员按规定保管;
⑥卡品实物保管和卡品台账的登记的职务是否分离;
⑦卡品激活是否经授权,并分批激活;
⑧月末是否对卡品进行盘点,实物数量和台账是否一致;
⑨销售卡品是否有销售单,销售单是否登记卡号,是否有领卡人签字;
⑩财务部对废卡是否单独管理,废卡处理时有无审批程序,有无三方人员监督等。
(2)电信卡类收入的具体审计方法
①盘点审计日卡品库存数量,经调整后和卡品台账结存量是否相符;
②抽查其卡品入库数量和厂家发料单、或上级单位的调拨单,确认有无截留电信卡,少入库的情况;
③抽取已销售的卡品,根据卡号或批号查看计费平台上各类卡的开通情况及相应的流量、余额,并关注卡品的余额及沉淀,若卡品无流量,应追查分析原因;
④抽查大额售卡收入的实际来源,审核售卡收入凭证所附的原始单据,确定付款单位和购卡单位是否一致;
⑤结合有关成本科目,审查是否存在将卡品折扣列支代理费的情况。
4.按实缴款确认收入的审计方法
(1)通过开具手工发票取得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核实财务部门是否对各营业厅领用的手工发票建立了领用、使用、结存台账;
②财务部门是否每月核对各营业厅开具的手工发票,其确认的收入和开出的发票金额是否一致。
(2)开具机打发票取得收入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核对当月实缴收入与计费系统记录的实缴数是否一致。
5.其他按合同确认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审查所签合同文本,确认合同是否合法、真实和有效。结合有关业务流量情况,确认是否存在内外勾结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虚增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②审查核对是否按合同约定的单价、业务量确认收入,是否存在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确认收入的情况。
③审查确定业务部门记录的业务量和收入确认依据的业务量是否相符。
④现场抽查核实业务部门提供的业务量,确认其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业务部门编造虚假业务量的情况。
⑤实际交款单位和合同签订单位是否一致,重点关注有无直接现金交款,并分析其原因。
6.查阅有关成本科目,确认在成本中有无和收入业务发生金额、单位和时间相同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