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巫文龙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巫文龙

巫文龙 江西省赣县田村中学 341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的世纪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而课堂教学是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具有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阐述,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

一个实验命题,多种探究实验设计,能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通过一个实验命题的多种探究的实验设计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深化了对已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从而拓展了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请设计鉴别氧化铜粉末和铁粉的实验方案。”面对这样的实验命题,学生们的思维导常活跃,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如,用试管,取其中一种粉末少许,滴加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呈浅绿色的是铁粉;用一试管,取其中一种粉末少许,滴加少量稀硫酸,若没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呈蓝色的是氧化铜粉末;用一小烧杯取少量的其中一粉末,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若黑色变为红色的是铁粉;用两小烧杯各取少量粉末,用水润湿之后,敝口放一至二天后观察,有红褐色物质产生的是铁粉;各取少量粉末,平铺于滤纸上,用磁铁在滤纸下方移动,能随磁铁移动而动的是铁粉……。

以上实验方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灵活地运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方案闪烁着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点滴光芒。教师通过这样命题的训练,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发辉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大胆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仿效。”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教学生背经诵书,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多方面的因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目标到方法,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去开拓、探索、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勇于进取、大胆质疑、大胆革新,做创造性活动的主人。如: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分子间间隙不同的实验时(该实验是利用量筒将200ml的水和200ml的酒精混合后,可以观察到其总体积小于400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位同学指出该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为400ml的量筒口径过大,液面下降的刻度很难比较,能不能改用容量瓶呢?这个问题也启示了我,我灵机一动,抓住契机,及时鼓励学生:“可以!请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这时同学们情绪异常激昂,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各个实验小组的同学都投入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中。

这时我引导学生们从容量瓶加入物质后的温度不同和加入容量瓶物质的顺序不同会有不同的现象,再作进一步的探究。经过同学们的进一步的讨论、探究,同学们终于得出了问题之外的问题的答案: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释放大量的热,使溶液体积增大,因此,在做该实验时,选择固体药品要选择溶解放热和吸热都不明显的,并且溶解速度不宜过快的固体药品;第三组实验是因为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若加入的顺不同现象不同。在做该实验时应先加水再加酒精,现象才会比较明显。

经过对学生们创新意识的肯定和激励,学生们的思维呈螺旋状向前发展,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浅层兴趣自觉迁移到对学习化学知识的深层乐趣,随着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进而转化为永久性志趣。

三、异中求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求同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是相对应的。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出现为某一实验目的的探究而探究,甚至出现只为一时的兴趣而随意实验,不着边际的实验,思维中表现出“散而不聚,放而难收”的现象,缺乏对自主探究中得到信息、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使知识综合化、系统化、规律化的能力,会影响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综合性存在着局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识水平的个体差异,在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把零散的信息和经验进行整合,使思维系统化、规律化,有利于从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认识进化。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时,因为它们反应物都是固体,都需要加热,所以把它们发生装置总结为“固+固”加热型;把“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和用“石灰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总结为“固+液”不加热型。又如前面学生们设计的探究“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三个不同方案中,都依据相同的原理,那就是:不同种类的分子之间间隙是不同的。

总之,新课标给我们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的教学中克服学生思维障碍,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品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己任,以培养新时代有用人才为目标,就一定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思维弹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论文作者:巫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巫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