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5)05-0004-04 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的专业要求、学科责任、应有素养。那么,我们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如何才能把这个大课题研究好呢?我想,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 一、要研究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战略思考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一个新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着这个重大战略决策,这些年来,我们党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精辟的论述。这些思考和论述,体现着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认识和战略遵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 十八大以后,“核心价值观”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高频热词。在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和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民族复兴、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及对于每一位个体的成长发展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任务,向不同的群体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012年12月5日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时的讲话,2013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接见各界青年时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9月9日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2013年9月26日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7日在主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4日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16日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时的讲话,2014年5月24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27日会见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的讲话,201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30日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的讲话,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3日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3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2014年10月17日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的批示,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8日在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时的讲话,2014年11月26日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2014年12月13日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等等,都讲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直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题。这些讲话、指示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涉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时代背景、内在结构、科学内涵、民族文化根脉、建设路径、不同群体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等众多方面,内含一系列新论断、新命题、新要求、新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反复体会。 要研究我们党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战略思考,其中重要的研究文本和对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有关重要文件,如2013年年底中央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对于这一研究主题,我们可以从总体上着眼,也可以从局部切入,从不同的侧面、维度包括历史的维度、现实的维度、理论的维度、哲学的维度等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不同场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如此密集的、非常富有针对性的讲话,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怎样的示范?总书记独特的语言风格对我们运用好语言的力量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怎样的启示?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丰富论述,从总体上呈现出什么样的方法论特征、提出了哪些新课题、新要求?等等。 二、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建设的基础理论 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所形成的这些丰富的理论思考,很多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建设的基础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建设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但基础理论除了这些之外,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涉及面很广。当前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建设的基础理论,重中之重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基本内涵研究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现在,大家都在竞相解说,争相解读。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应努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的、当代中国的解读。 为什么要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在讲,中外不同流派的思想家都在讲,但是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这一独特场域中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这些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其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出中华民族的解读?我们所讲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当下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善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来解读,即自觉地用中华民族自己的思想智慧来解读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为什么要做出当代中国的解读?当代中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它所处的发展阶段、面对的现实境遇、时代性课题等,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有着相应的规定性。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不能满足于从文本上借来字句,要注重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历史使命,对其基本内涵做出当下中国人的解读、当代中国的解读。概括而言,我们要把这三个维度融为一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的、当代中国的解读。 核心价值观提出以后,很多人竞相解读。但其中不乏沉迷于借助西方话语和思想素材来解读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者。一些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一讲到“自由”,就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关于自由的论述讲起;一讲到“公正”,就从美、英学者的著述、思想讲起。这种解读,离马克思主义比较远,离中华民族比较远,离当代中国也比较远。研究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要突出当代中国人的主体性。有书载,潘光旦在国外修优生学,曾致信好友闻一多言及中国人的生育意识。闻一多复信曰:“倘你借了西方的理论,来证明我们中国人种上的劣,我将想办法买手枪。你甫一回国,我亲手打死你。”(见梁晓声:《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89页)闻一多先生此信,言辞的确过于激烈。但用如此激烈之言辞,其实想鲜明地表达的是一个理论态度——中国人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有中国的理论,要有中国的主体尺度。同理,在解读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这一问题上,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体立场。我们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及优良传统,基于我们对当代中国的认识,来对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做出我们自己的解释。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能打开眼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拒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揭示,也应当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其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与独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我们古人的思想智慧、当代中国的客观现实、西方思想家的有关理论成果等,我们都应当认真地研究。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些美好的价值追求不是哪一个国度的人才能追求的,每一个国度、每一个民族的人民都向往这些美好的价值,包括我们中国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梦,这个梦想就包括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民主、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平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改革的新推进,和在高高举起的旗帜上写上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彻底的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所讲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这些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要放到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下来理解。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现到多国开展,始终有它的精神引领。这种精神引领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如果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展开梳理,就会看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这些理念,是社会主义运动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追求的美好价值理念。 三、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崭新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有很多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关注。如,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如何建设?大数据是无所不在的数据。基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累积起越来越多的数据,我们能够利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来讲,关于大数据这个话题,我们应该关注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大数据是一种背景。大数据现在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场景,成为我们面对的一种现实环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着一系列的影响。了解清楚这些影响,是我们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大数据对人们的思想活动、思想观念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很多人认为是浅阅读,碎片化。浅和碎,的确很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思想活动的一些特点。但除了浅和碎之外,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呢?把大数据条件下人们思维、思想活动的特点把握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才能够适应这种新的生活场景,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人心。第二个维度——大数据是一个分析对象。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展现出来,而这些数据,各个方面的数据,就是记录、记载、反映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利用好大数据,是我们准确了解人们思想观念发展变化或当下实际样态的重要依据。从这一点上讲,我们要把大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来看待,要把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等有关的大数据直接作为我们研究应该关注的分析对象来看待。有人感慨说自己的研究缺乏数据。其实我们缺的不是数据,而是发现数据的眼睛和运用数据的工具。现在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开展研究时,我们要注意采集、积累、分析反映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各种各样的数据。第三个维度——大数据也是研究工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问题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撑。有些书店、书商、出版社会通过大数据把自己的书出好、营销好。对于一本书,有多少人浏览过、停留观看的时间是多长,读者在哪几句话下面划过线、做过批注,读哪一章节花的时间最长、哪一个章节是浏览而过的等等,不少商家会基于如此之类的信息反馈来研究推出什么样的书才能让读者更喜欢,才能更抓住人心,才能更快捷地让读者理解。其实,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也需要与个性化的需求对接。如果我们通过类似的研究,能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读物、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书如何写才能够让人们深读、画线、批注,才能够让人们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不仅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有意义,也对我们开展实际工作有意义。 又如,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这也是一个新课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面,他经常将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课题,起码有三个维度我们应当关注和思考。其一,核心价值观如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灵魂?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安排要成为有灵魂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的灵魂就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子讲“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把礼让这些价值观融入到治国理政中,治理这个国家自然就非常容易了;如果不能把这些倡导的礼让融入到实践中,我们要这些礼让干什么呢?它还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言论启发我们,核心价值观要想具有生命力,就必须融入到我们的治理体系之中。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治理体系的过程,既是核心价值观增进生命力的过程,也是治理体系具有内在灵魂的过程。其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工具如何用好?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工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若能够治理好人心,那么,整个国家的治理就有了一种更为深层的内在依据,就会进入善治的境界。价值观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工具,把它用好也是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其三,价值观领域的治理到底应该如何开展?价值观是一种治理的工具;价值观领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经常讲治理——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其实还有一个人心道德的治理;我们经常讲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其实还有一个心态治理、心态文明。心态治理就是一个价值领域的治理。价值领域的治理与政治领域的治理、经济领域的治理有什么不同呢?价值治理有什么独特的规律?我们应当如何开展?这也是我们研究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关注的新课题。 再如,建设核心价值观如何发挥好文化的作用?发挥好文化的作用,重要方面是发挥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之所以重要,有很多原因——它是我们的精神血脉,无法割断,无法把这个血液抽掉、无法彻底撤换;优秀的传统之所以优秀,还在于它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反复筛选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滋养,对这种经过反复历史筛选留下的东西,我们不能漠视;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治国理政的古今共通之理。《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如果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穷困潦倒,吃不起饭,那么执政者的执政就无法维持下去。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富强”放在第一条?这和近代以来国家的历史命运有关系,和我们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关系,和我们治国理政中对古今共通之理的把握有关系。“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等论述多有暗合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我们要在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的同时,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如何让优秀传统活起来?传统只有和当下的新文化发展结合为一体才能活起来。所以,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新发展。那么,如何推进文化的新发展呢?一要让当代中国新文化的主体形象越来越明确,二要强化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尺度。主体尺度就是我们对待当下文化、西方文化、古代文化所持的基本依据。主体尺度不同,我们从传统中能够取到的东西也就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我们要增强的当下中国文化的主体尺度,从总体上讲就是当下的尺度、实践的尺度。这种尺度的核心是要有利于当代中国人基于历史、立足当下,走向未来。从内容上讲,主体尺度的重要方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尺度来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或者从传统中回采什么样的内容助益于当下的发展,等等。概括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裹这个“核”的果肉是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成这一果实的重要滋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既要充分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让新文化在当下发达起来。在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好文化的作用,还包括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另如,我们如何面对价值激情期的到来?亨廷顿曾在《失衡的承诺》中研究过美国社会的信念激情期问题。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价值激情期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以及现在民族复兴的新推进等都离不开全社会的价值激情。我们可以研究,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价值激情的表现是什么?进程和周期是什么?规律是什么?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燃起人们的价值激情,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切向往、积极践行;有了这种价值激情,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就有了更加强大的动力。随着价值激情期的到来,核心价值观将不仅会成为人们持守的行为准则,也会成为人们捍卫自己权益的思想武器。随着价值激情期的到来,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课题、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对这些新课题和新特点,我们应当深化研究。 四、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当下现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现实中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渠道、举措,接受程度怎样、实际成效怎样?在这些新推进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实践新经验?还有哪些实践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等等。我们都需要关注、追踪、思考。可以说,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两眼并用”——眼向书本、眼向现实。眼向书本就是研究理论,眼向现实就是看到当下现实的新进展、创造的新经验、出现的新问题。只有“两眼并用”,理论观照现实,现实涵养理论,我们才能够拿出更丰厚的成果。 五、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在机理 内在机理的研究是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推进提供学理支撑。这方面,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落到怎样程度上才叫小、细、实?如何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那么,个体价值观的萌芽、生成、发展等在人生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性的特征、规律我们应当遵循?等等。在内在机理研究方面,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努力探索。我们要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概念、从文件融入人们生活中,应该做出怎样的转化。能不能拿出很有创意的转化方案来,供有关方面、供街道和社区等来使用?这也是检验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内在机理研究成效的重要尺度。 注:本文系作者2014年12月21日在“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中地区高校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讲演录音整理稿的一部分。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