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司治理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委员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委员会的定位
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英美等国家公司制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其建立的初衷是在董事会建立一个独立、专门的治理力量以强化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提高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计委员会在西方实行多年,发挥了积极的功效。我国为改善公司治理效率而引进审计委员会制度,但是其在中国的有效性还有待检验。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
IIA的观点是:良好的治理是由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的四个部分协同实现的:即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虽然它对内部审计的定位理念相当超前,但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对内部审计寄予的重视和厚望。在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与工作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领导,内部审计职能是为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内部审计是管理层对内部经营管理的一项监督、评价机制,从此种意义来讲,可以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特别是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效组成部分。
(三)内部审计的职责
IIA规定的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包括:(1)对公司运营与公司的项目进行评价,以确保与公司的价值保持一致;(2)开展有益于增加公司价值的咨询业务。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应该以公司的价值链为评价对象,如风险管理评估、内部控制评价等,为增加公司价值做出贡献。
(四)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复核并核准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提供了内审部门功能性和组织性的架构。章程除了需经管理层批准外,审计委员会还应代表董事会对章程进行复核与评价。审计委员会在复核章程时,应特别注意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架构内的组织地位。组织地位的设计应确保能对管理当局的活动实施有效的独立评价;同时,在组织架构上还应注意其全面性,不仅继续关注对公司的财务审计,而且重点监控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2、复核审计计划及计划活动的变动。审计委员会应对内部审计部门年度审计计划的范围进行复核,以便了解内部审计主管及管理当局对计划的适当性以及公司经营风险的评估。在复核内部审计计划时,审计委员会应特别关注整体审计计划的安排。内部审计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种种新情况而发生适时调整,审计委员会应对审计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予以持续关注,及时了解计划未完成或发生偏差的原因。
3、复核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形式。由于公司的性质、规模及组织结构不同,不同的公司就有不同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审计委员会在复核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形式时,对审计人员的数量和审计地点的分布,除了考虑公司自身的特定要求以外,还应特别关注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组织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其在公司组织内的独立性。因此,审计委员会应具有对内部审计主管的任命及撤换的决定权,这样内部审计人员就不会因为担心被管理者解雇而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4、复核审计成果。内部审计主管必须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结果,审计委员会应复核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结果汇总报告,其报告内容包括财务报告系统、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审计结果、重大问题的审计和向管理当局所提的建议方案。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仍隶属于公司行政管理体系,因此还必须向管理当局做类似报告。其向管理当局所做的报告,不仅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还能衡量部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