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1王敏,2余雪莹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1王敏,2余雪莹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河道管理局 云南文山 663000;2广南县河长制办公室 云南文山 663300

摘要: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各种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来改善城市河道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河道水流的效果。通过对生态河道治理也能够改善城市内部水循环,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在对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措施积极解决在河道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促进河道治理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工程;应用

1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工业污水并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环境之间的杠杆需要平衡,因此水利治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及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河道治理的目的,就是对原河道进行疏浚,对不满足设计泄洪要求的河段采取扩宽加高治理,使治理段在一定洪水频率下,正常下泄,洪水不漫堤,保障河道两岸的农田、村寨免遭洪水危害。一方面,通过治理使城市发展受到的威胁性会明显降低,城市和河道之间的融合性会明显加强,有利于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另一方面,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会促进当地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因此深入研究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必要性

生态水利是相对于传统水利而言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水利建设模式。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控制水流来满足各行业在发电需求、用水需求等,尽管其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在大力开发水利工程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导致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杠杆失衡,因此为了贯彻执行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要进行绿色生态水利的建设。生态水利不仅可以使河道治理工程有效治理,还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在绿色生态系统中,河流是主要的骨干成分,绿色生态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用水等各种需要,还可以使生态系统保证一定的完整性。

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较来说,更加注重对于生态系统的建设,并且主要以自然环境作为重要的建设导向。通过对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能够保证河道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水平,促进河道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积极促进河道周边的生态水利系统快速恢复,并且也能够保证河道周边植物的多样性。也就是说,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在河道的周围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立体的生态体系,并且对周边的动植物进行全面的保护,避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动植物产生影响;通过生态河道自身的建设,也能够快速解决河道污染问题,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3.1堤围及护岸工程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同标准的围堤结构则是河道治理中较为普遍的工程措施,这也是水安全的重要措施。面对新常态的大环境下,部分存量围堤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满足新的需要。因此,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应根据保护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标准,新的“筑闸联围”理念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进行针对性分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于河流的自然形态尽可能保护起来,避免通过河道裁弯取直、硬化、渠化影响水与流域生态系统之间的循环,为水生、陆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在新的河道流域堤坝结构治理过程中,尽量采用新的护岸结构,如丁坝、鱼道和浮岛结构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排水系统,打造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亲近的环境,对于河流流域的天然环境进行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文山州广南县昔板河治理段,河流从坝区中部穿过,两岸为水土资源较好的农田、耕地,亩均产值较高。且现状堤岸树木较多,风景秀丽,而这些原生植被景观在治理过程中必须保留,不得砍伐或挖除。为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又要满足河道治理的防洪减灾要求,结合广南县对昔板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初步确定采用复合式护岸作为主要堤型,局部河段采用墙式护岸,这是生态水利工程的一种运用。

3.2清淤清障

对于水安全的防护,不仅需要对于围堤和护岸工程引起重视,清淤清障也是保证水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清淤清障工程,主要是通过增加过水面积来改善洪水动力条件。关于清淤清障工程,存在着工程量大、水下作业强度大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同时由于水下疏浚作业对于流域内的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相应的监测工作,同时在设计时,需要避免大断面开挖,对于施工时机、频率和强度应该进行合理的论证。同时由于清淤清障工程会造成大量的淤泥问题,因此从生态水利角度而言,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清障淤泥进行合理的利用,如建设人工湿地等。

3.3加强生态网络建设

河道与周边环境是一个生态环境的整体,所以在对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完善,通过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之后,能够构建整个生态河流的环境体系。在生态网络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河道周围的所有生态环境全部融入其中,保护生态平衡。尤其是在治理河道水土流失的问题上,必须要对河道生态系统进行充分的协调,应该利用现代化的监控手段,对生态网络的不同网格进行监控,一旦出现生态环境污染的现象,就必须要立即的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河流治理的整体质量。

3.4合理调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对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主要是在河流流域内,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能够相互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而对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则是指在一定水域内,水体能够在不破坏良好生态系统的同时被继续利用,同时对于污水和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能够满足水生态系统循环的需要。从用水角度而言,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是指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从污水净化能力而言,水环境承载能力主要为水体能够净化的污水或污染物的能力。二者之间是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的。当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随之而来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此时水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就会出现,如往常存在的缺水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则主要是由于水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

3.5运用多种技术使河道设计更加合理

一些河道流域由于其自身存在不合理因素,导致相关地设计部门需要进行河道改造。对于一些水下生态环境可以进行修建管道或者进行在水下埋石,这样可以帮助鱼群寻食或者帮助该生态领域中鱼群的生活。这就需要水利设计员进行大量地现场勘探,查阅大量地相关资料,对整条河道的走向以及水域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治理人员很好地开展工作,保证河道治理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使河道治理的工程造价最低,其次需要保证护岸、河水充分协调。通过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并施,使沿河两岸的城镇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免遭洪水侵袭,减少洪灾损失,使沿河地区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发展,使河岸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能够相互协调,促进整个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河流水资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前芳.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4):280-281.

[2]万军.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7):119-121+131.

[3]苏尧.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纳税,2018,12(21):126.

[4]蒋旭.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珠江水运,2018(10):54-55.

论文作者:1王敏,2余雪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1王敏,2余雪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