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外感发热患儿,抽签分为2组,各有患儿3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病程与退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1.89% VS 75.68%),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病程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显著,退热时间较短。
【关键词】 直肠滴入;小儿外感发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36-02
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婴幼儿期,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第一位。西医通常采用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如乙酰氨基酚等,加以物理降温,能够实现有效退热的目标,但极易出现体温反复发热的情况,这会对患儿的生命有一定影响,还可能遗留咳嗽与腹胀等症状。因此,多数人采用中药对外感发热治疗[1-2]。本研究探究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74例外感发热患儿,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这一期间,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37例患儿中,有男22例,女15例,年龄1岁7个月~2岁10个月12例,3~5岁19例,6~13岁6例;病程7~71h。对照组37例患儿中,有男23例,女14例,年龄1岁3个月~2岁10个月17例,3~5岁9例,6~13岁11例;病程6~70h。两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比。
1.2 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中药成份:生石膏50g,大黄10~20g,黄芩、栀子各15g、金银花、知母各10g,将全部药物放入500ml的浸泡,时间2小时,用水煎服20分钟,选取200ml至300ml的汤汁,把两次煎得的药液充分混合,使其浓缩到400ml至500ml,温度低于37℃,分为2至3次服用,具体方法:不足1岁每次50至100ml,1至3岁每次服用100至200ml,4至7岁每次150至250ml,超过8岁每次200至300ml,用直肠滴注的方法。滴注方法:把上述药液放在无菌的输液瓶(250至500ml)中,同时,插入一次性输液器,病将输液器过滤网下方部分全部剪掉,利用乙醇灯对尾端进行片刻的灯烤,使它粘合为钝圆形盲端,并在盲端作3至4个直径为2mm的侧孔,充分消毒后使用,选择石蜡油在肛门与输液器下端10cm位置涂抹。患者选择侧卧位,两腿屈曲,把输液器下端慢慢置入肛门,深度50至80mm,臀部稍抬高,滴入速度为每分50至70滴,每天2至3次。滴入完成后将输液管拔出,用卫生纸将肛门堵压半小时。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责任护士每天对患儿的体温认真测量与准确记录。治疗时间为5天。两组患儿体温超过39℃时,需要配合口服退热及治疗,针对血象异常的患儿,治疗5天后进行血常规的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表示患儿三天内的体温下降到正常,且没有反复;有效表示患儿五天内体温下降到正常,且没有反复;无效表示超过五天还有发热的症状,且伴随并发症的出现。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对比
由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比对照组的75.68%高(P<0.05)。
3.讨论
现代药理显示:金银花、知母等具有多种功效,比如,广谱抗菌、解热以及抗炎等。外感发热儿童,传统中医通常采用口服汤剂的方法治疗,但经常由于患儿的配合度不高,致使治疗效果较低,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具有多种优势。直肠具有丰富的血管,药液借助肠系膜的吸收,可直接经过下腔静脉进到血液循环中,具有作用迅速的特点,不仅能够在根本上使病原对机体的损害降低,还可以防止肝脏的首过作用与胃酸破坏影响[3]。药代动力学显示:黏膜给药的峰浓度高于口服,可达到3至10倍。小儿肠管长于成人,其消化面积较大,肠管壁较薄,黏膜具有丰富的血管,通透性较高,因此,其吸收率显著高于成人,可将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口服儿双清颗粒相比,中药直肠滴入对小儿外感发热治疗效果的更显著,可快速退热,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结果提示,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显著,退热时间较短,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启荣.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报道[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4):43-44.
[2]程雪花.直肠滴入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4):485-486.
[3]叶琴,余启超.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17-18.
论文作者:冯明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外感论文; 直肠论文; 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滴入论文; 病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