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实践小谈
◆ 代邦森 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冷戈庄小学 266741
我教过的一名学生肖坤,去年刚小学毕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聪明灵动,学习基础不错,但成绩波动很大。平日寡言少语,和同学们的交往不多,常独自往来。对班级里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上课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一直被老师公认为是“好牛不拉犁”的“问题孩子”。
他在五年级时,作为班主任,我接了他所在的班。一开始就很关注他,很是为他着急,没少批评教育他,但效果总是不佳。正当我苦苦思索束手无策时,无意中看到他的一篇日记,让我的心狠狠地痛了一下。“我恨我身边的所有人,恨我的父母和奶奶,恨这个家!我好想把自己变成一只小鸟,变成蜻蜓,飞到森林中,去寻找我的朋友,和大象、小鹿、野兔玩……”一个十岁多一点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恨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这个孩子的心理到底受到什么样的创伤?简直是太可怕了!他让我动心了!他的身上一定有“故事”。我要走进他的内心,我要了解他。
一、追根究源,号准心脉
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问题的根源渐渐浮出水面。肖坤的家庭经济窘迫,父母关系紧张,家里“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矛盾常常激化。母亲经常离家出走,他的父亲也没有正式的工作,脾气暴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中的愤懑和压力自然转嫁在孩子身上,对肖坤的管教不免粗暴一些,经常是棍棒相加。孩子的奶奶年岁大,不识字,只知道一味地护短和流泪。就这样,一边是色厉内荏的父亲,一边是疼爱有加的奶奶,家庭的“拉锯战”轮番上演的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下,脾气越来越古怪,不良习气越来越多:不听话、嘴馋、懒惰、固执、孤僻、冷漠。如此,一切真相大白,孩子的“病因”找到了!
二、经过慎重考虑,我实施了以下“三步走”的计划
1.找回家的温暖。
俗话说:“理解万岁”,父母要进行角色互换,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思想情感,要先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温柔可亲。为了指导父母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我赠送给他们多期《家庭教育》刊物,鼓励他们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以“民主型、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主动和孩子谈心、游玩。好在家长朋友很配合,尽力地去做,慢慢地做到了不发火,不打骂了。渐渐地,肖坤同学的脸上笑容多了,和同学们能玩到一起了。
2.让友谊之花照亮心灵的小屋。
我首先秘密地开了班委干部的专题会议,向他们下达了“任务”,带头关心该生,想方设法多接触他,规定了放学回家的伙伴和星期天一起做功课的地点。同时组织了主题班会“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引导学生们正确看待朋友的缺点,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怎样关心、爱护和宽容同学,怎样珍惜同学间的珍贵友谊等。在一个班集体中,不管谁的性格如何,家境如何,都是平等的。与学生们很是“心有灵犀”,班会之后学生们都能主动去关心和靠近肖坤了,于是班集体和谐融洽、团结进取的氛围也带动了肖坤,从他每天及时到校,认真完成作业的开心和自豪的神色里,我找到了答案。
3.特殊关爱,激发自身潜能,让孩子自主感悟和成长。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他的爱又是博大和无私的。教师持久的关注,对于孩子的改变是很重要的。为此,我首先把他调到最前面,争取多瞧他几眼,勤查他的作业。在课堂上我加强了提问力度,并且以表扬为主,激励为主,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
三、由肖坤的改变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情感基础。
30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逐步感悟到,学生只要崇拜教师,亲近教师,就会“卖力”地学习你的课,认真完成你的任务。会愿意围着你转,和你说笑,交流。会使你觉得学生很顺手、很顺心。
2.社会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他们吃穿不愁,钱不缺着花,活不用干,怎么还是不爱学习,怎么还是不听话?似乎很渺茫,很无助。确实,孩子们的依赖心理普遍存在,享受意识逐渐增长,劳动意识日渐淡薄,这种现象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造成的,要引起社会氛围的高度重视。其实带孩子到田间去拥抱大自然,去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易,去享受春风、沐浴阳光的快乐,不仅能增强他们的体质,还能培养美好的心灵和完美的世界观。
3.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变化。
随着孩子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渐渐长高长大,他们的内心体验逐渐丰富起来,一部分成熟较早的学生觉得自己像个“小大人”,有了独立意识。尤其到了五、六年级,他们既渴望家长的理解,又不愿和他们交流,不愿透露内心世界,内心的活动往往是在日记、网吧来发泄,甚至以打架斗殴、破坏公物、顶撞家长来宣泄内心的苦恼和孤独,这些孩子在社会上或是很“老实”或是很“顽皮”。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很难控制,高兴时手舞足蹈,心烦时一声不吭,冲动时上树爬墙,失意时心灰意冷。家长头痛这些孩子,人们也指责他们。一个合格的教师和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和知识,用心关爱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要引导他们,调控好他们的情绪,要创造环境使之有宣泄的空间。心中的苦恼释放了,心情也就平静了,一系列的不良现象自然也就减少了。
论文作者:代邦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孩子论文; 他们的论文; 家长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