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在安置劳动力就业中作用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劳动力论文,街道办事处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街道办事处在安置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
首先,对社区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登记和管理,对城镇新生劳动力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分为技能培训和家政培训)。每次培训,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员都要亲自到培训班督促、检查,使工作做到每个人心中有数。永昌地区今年为止已联办了4个培训班,共为企业培训员工190人。
其次,对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工进行安置。为安置失业职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往往是自己跑信息,每年年初请有关专家和有关人员对劳资干部进行信息培训,年底对劳资干部进行考评,采取聘请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有关人员作兼职信息员,与其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及时收集、掌握企业等单位的用工信息,深入到企业中做工作,主动挖掘就业岗位,今年永昌街道办事处就已推荐了42个下岗人员就业,西站街道办事处每年推荐下岗的人员也在100名左右。同时, 各街道办事处还要负责辖区公共户单位(包括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的失业保险金的征收和发放工作。失业保险金虽只为工资总额的1%, 但总和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永昌地区今年就征收失业保险金72.9万余元、西站街道1995年为60多万元,1996年随着辖区困难企业的增多,工资总额降低失业保险金也随之降低,但也是48万元左右,崇仁街道也为28万元。各街道还为已办理失业证的职工根据其工作年限发放失业救济金。的确,这些都是极为琐屑的工作,只有办事处工作人员一件一件地完成,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落到实处得以执行。
第三,对外来劳动力进行登记和管理。及时办理《外来人员就业证》,进行年度审检,掌握外来人员变动情况。针对外来劳动力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各街道工作人员不得不深入到各市场,方便流动人员办证。例如,永昌街道办事处每年都要定点、定时进驻螺丝湾批发市场办理《就业证》长达12—15天,中午不休息,吃完盒饭接着办公,同时为了方便摊户经营和回家的方便,还必须考虑到避开春节和节假日,各街道办事处还与辖区的居委会建立台帐制度,进行上下联络、分段管理,根据与居委会签订的承包协议书,每年进行考核,使对三类人员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第四,培训下岗职工。永昌地区今年与所属的亏损企业“南坝化工厂”联办下岗职工转岗培训班,历经周折,为该厂培训了50名下岗职工。由于下岗职工每月只领一百多元的下岗工资,对转岗培训均有抵触情绪。大多数职工认为与其整天浪费时间坐在那里听课,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出去自由自在地捣腾点小买卖更为实际。对于职工的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厂领导和办事处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到职工家里晓以利弊,劝其不要一叶障目,不能为一时眼前的利益而错过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往往这些下岗职工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他们一般都是年龄偏大,素质低,大多数只是小学文化,虽然是家庭能手,但不是社会的强者)。
待业人员办证人数表
年份 1996年1997年
人数
永昌街道1120人1225人
海口镇
788人 409人(1-10月)
马街镇
521人 227人(1-11月)
棕树营22人 26人(1-10月)
崇仁街道 97人 83人(1-11月)
北门街道 128人 82人(1-12月)
流动人口办证登记表
年份 1996年1997年
人数
永昌街道5540人7268人
棕树营 1170人
约650人(1-11月)
海口镇 2545人2300人(1-11月)
关上镇 2900人待统计
北门街道1178人待统计
1996年昆明四区失业、流动人口办证数
待业人数 流动人口数
官渡区2658人 31000人
五华区4160人 17405人
盘龙区2169人暂缺
西山区3664人 12316人
二、街道办事处在安置劳动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街道办事处在对劳动力安置方面做出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有的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过大(特别是处于城郊结合部的街道办事处),交通工具落后,每次工作人员骑车下基层时在路上就需耗费大量时间,同时安全也是一个不能不让人考虑的问题。
其次,基层的群众和单位对街道办事处人员的工作理解和不支持。例如:许多人都认为依法进行的收费是乱收费,因此工作人员每次开展工作先得拿出有关政策文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证明依法进行而不是乱收费。就拿外来人员管理来说,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员给他看文件,他推说“不识字”;给他宣传,解释政策、法规,他耍赖说“不懂”;要不就借口“没钱”,打发了事,强行让他办,他反咬一口说“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胡搅蛮缠,变成横竖都有理。当然其中也存在确实困难的。对于此种情况,政府也还是不为难,实在无钱,也只能宽限,一次办不成,办事人员只好又去二次、三次。有时,外来人员不理解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生气地将钱丢在地上。确实,没有一定的强制措施,别人赖着不办,也不能将他关起来,有的甚至发生冲突。在我们调查的数家街道办事处就发生过工作人员被打事件。为了办理《外来人员就业证》工作人员仿佛天生与外地人结下冤仇,不敢单独去市场买菜,不敢独自下楼上厕所。
再次,街道办事处工作量大,工作人员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流动人口8000多万,仅昆明就有一百多万。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一个必然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在一段时间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给城市管理,尤其是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压力。面对庞大的就业需求,都需要每一街道办事处去登记和管理。特别是一些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办事处,外来人口相当多,且居住、从事的行业杂乱。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而多家办事处工作手段落后,力量单薄,许多办事处的有关工作人员只有一名女同志,没有强硬措施。因此,流动人口的办证率与公安的暂住证的办证率相差悬殊(有的只有其十分之一),于是就出现这种现象:老实的年年办,不老实的照样不办。所以已办证的有意见,觉得不一视同仁,纷纷要求退钱,从而形成办与不办都一个样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第二年的办证难度。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劳动就业采取了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政策,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招工用工,企业实行固定工制,职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只进不出。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隐性失业方显性化。街道办事处对再就业工程的转岗培训也才开始启动,尚处摸索阶段,然而上级下达的转岗培训和下岗职工的安置比例任务重,并以此作为工作人员业绩优劣的奖惩指标。安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国家只对转业军人实行安置),确定一个安置比例也不科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就业实现市场化,厂长经理有用工自主权,街道所推荐的人员一般素质低,年龄偏大,厂里不一定接受。
最后,在劳动力就业安置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对再就业的安置还是实行本辖区消化,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敲你的锣,我吹我的号,分散作业,缺乏统一的指挥中心与横向联系。
通过这次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可喜变化:随着政府改制、转制的要求,各街道的新成长劳动力的思想敏感程度基本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近两年来,初中毕业后来办理待业证的人数明显下降,为适应竞争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都要求进一步读书,学习一技之长;职高、高中毕业生来办理待业证的比例相应提高,就西站街道来说,每年约为280人左右。就业靠竞争,职业靠自谋。等、靠、 要的观念逐渐淡化,基本上实现了劳动力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街道办事处在安置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对策
首先,从立法方面加强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用。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用立法始于1954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该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为:第一,办理有关事项;第二,指导居委会的工作;第三,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43年过去了,这个规定只字未改,而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用远远突破了其规定的内容。因此,我们建议应从立法的角度,加强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在配合安置劳动力就业方面的职能作用,从而提高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地位。
例如,上海市已提出加强街道一级的建制和职权范围的设想,认为街道应作为一级政府而不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配合相应的人大、政协和执法机构。这种设想如成为现实的话,那将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管理的步伐。
其次,加强街道办事处基层建设,增加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知街道办事处肩挑的任务已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逐渐加重。改革开放以前,街道办事处管的人员几乎都是那些无工作单位的家庭妇女,政府对城市居民的行为控制大多数通过一个个单位来加以实现,个人依附于单位,单位代表政府承担着个人的工资、劳保、福利、住房等任务,甚至还包含子女的入托、入学和家庭的就业问题。单位、个人互为依存的载体,谁也离不开谁。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当单位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以后,单位不再办社会,单位和个人的关系开始松动。当广大职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即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这时,个人对单位的依附行为也就转化为对社会、街道、市区的依附行为,从而大大加重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任务。在我们所做调查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已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因此,街道办事处要完成身负的众多任务,就必须增加一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再次,就业训练与就业服务体系相互配合。培训为就业服务,是获得竞争实力的主要手段。目前,失业人员对于培训消极应付,而政府的劳动就业部门也只能采取不取得培训合格证就不发放失业保险金的作法,来强制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五华区就业局今年举办了7 次微机培训班,官渡区就业局开展的内容也仅限于计算机、市场营销、家电维修、电工等所谓热点培训。培训的内容滞后、短效、层次低,只求解决“吃饭”问题。这样培训出来的人员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失业人员对培训缺乏热情,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学好学坏对个人实惠不大,把参加培训当成负担。政府就业部门亦感到就业培训似乎变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提高培训质量,改变这种短期行为和临时性作法,将培训发展成为专业性强,真正让受培训人员学到一技之长,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并与职业介绍、就业紧密联系起来的制度。
最后,加强街道劳动就业所的硬件设置,使用微机联网。目前新登记的失业人员都输入电脑全市联网,建立了资源库,但是岗位空缺信息并没有输入微机,这样就缺乏一个横向连结企业,纵向连结市、区、街道办事处的职业介绍网络。只有进行全市的微机联网,才能改变安置渠道窄,仅靠发展信息员队伍提供用工信息,本辖区失业人员本辖区消化的落后做法。我们相信通过统一、共享的信息网络,通过政府部门,群众组织、企业和街道的共同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有效交流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
标签:失业证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