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风险防控中的大数据审计应用探讨论文_龚小艳

建筑企业风险防控中的大数据审计应用探讨论文_龚小艳

龚小艳

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大数据的应用随着工业4.0和BIM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与传统建筑业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理论对应与建筑行业中使用的数据性质和量级都已远远不够,因此提出将大数据应用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建筑企业风险防控审计中,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与审计的应用结合,及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升级的路径,充分挖掘建筑企业信息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分析和风险防控能力,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筑企业;审计大数据;防控风险;探讨应用

1、建筑业大数据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1.1建筑业大数据审计的概念

大数据被这样定义:他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1]。

大数据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大量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的特点应用于审计监督活动中,将会为审计带来独特社会效用。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需要改变以往仅仅将数据分析作为辅助工具的传统审计理念,要从新的四维角度去理解大数据审计。首先,数据本身就是业务,审计对象的改变由于大数据的出现而伴生,并成为引领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合理利用数据可以产生增值,处于企业中特殊位置的内审部门,通过收集来自不同部门的海量业务数据,进行适当加工并输出到所需业务部门,使得这些暂时不被自己需要的数据变得价值高度体现;然后,审计人员开启了“数字”化大数据管理新模式,这是借助大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决定,由此提升了审计人员感知风险的敏锐度;最后,运用大数据思维模式和分布式处理技术,可以改善审计方式,强化审计发现风险的能力,从更广的角度去处理各类不同结构的数据。

建筑业大数据审计是通过对工程数据与财务数据、公司数据与行业数据的综合对比和利用,通过对跨领域、跨行业数据进行分析,提升审计查核问题及宏观分析的能力,为企业防控风险提供及时预测和依据。

1、2建筑业大数据审计的特点

由于建筑业中存在着天然的行业壁垒,对大数据在行业内的渗透产生了一定阻碍,其中既包括如时间、空间、工序等比较复杂的数据维度,还包含了造价、结构、材料、以及工艺施工等数据管理类和建筑类兼具多样化特征的建筑审计数据。此外,建筑企业的地域性特点也较明显,不同省市之间的建筑法律法规也没有实现通用;加之建筑产品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单一性特征,使得信息化难以深入到项目和企业的管理中,基础数据在建筑企业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前,相关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导致在对大数据进行相关利用、分析应用时受阻,设计、施工以及维护在建筑项目管理各阶段之间出现 “信息断层” 的情况。但这一问题,因为BIM技术的应用而得到解决,通过BIM技术和审计的合作,可以实现建设全过程的工程信息共享、集成和管理,从而加快审计大数据建设进程[2]。

信息化变革适应度的提高为建筑业内部审计中大数据革新提供契机。一是内审机构在进行代表性数据获取和评估公司高度信息化、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时,可以有效预见公司存在风险和面临的困难,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司适应变革,有效降低和化解审计风险;二是大数据能促进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向内部管理的转换,审计职能和重点工作转变,使得查错纠弊只是作为手段,实时咨询服务逐步成为工作重点;三是应用大数据能促使内部管理审计形成闭环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审计管理标准化得到较大的提高;四是通过大数据内部审计职能利用,通常以事后分析为主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逐步过渡到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检查、事后分析三者有机结合的管控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代建筑企业大数据审计导向

以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分析为导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根据分析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审计项目的优先次序,进行处理分析,发挥大数据优势,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审计范围与重点依据风险的高低来确定,将大数据与风险预估系统相结合,既能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又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3、大数据库和大数据模型构建应用

建筑业维度数据复杂,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包含其中,数据采集输出和优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数据库的构建带来瓶颈。因此,要实现大数据审计的数据采集并形成数据库,首先要做好不同级别用户的授权,建立并形成结构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存储标准;将分散分布式数据库审计信息存储在一个逻辑审计信息资源库上,与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库连接起来组成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同时,对数据库的备份、维护等检查工作也至关重要,需要指派专人负责数据安全和维护。此外,数据采集完成后,将整个大数据分析系统中的数据关联和聚处理做好,是最重要的价值的环节。数据库系统包含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审计模型等。

4、风险防控的途径在建筑企业应用大数据审计中的实现

4.1在线与现场结合审计

根据审计系统规则预置的划分,当前管理运营情况主要依据历史数据经验,生成内部控制风险分布图,查找内部控制的管理漏洞和风险点,并提出相关管理思路和分级管理审计线索;其中,由审计组设定热点问题,提请管理层关注影响较大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并进行现场核实;影响较轻的一般性问题,由项目所属公司审计机构在现场核实;对可能存在的疑点,由问题所在单位核实并形成书面结论,决定是否开展审计进一步行动,审计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

4.2实时分析动态监控

项目全寿命周期审计通过监控在线系统预警实现在线审计系统,对建设方资信情况在投标报价阶段进行审计,综合评定招标文件的重要条款、技术和单价等风险因素,并对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合作方信誉、产品质量安全等把关,避免签订合同后才发现问题,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等实时跟踪控制,确保项目严格履约,按期保质完工并交付使用。

4.3审计前移实现市场风险化解

通过审计大数据的应用管理对决策审计从事后转向事前、事中,实现跨公司、跨行业的数据海量分析和比较,并严格执行决策制度和流程,充分评估项目风险,避免在没有对项目风险估计完全的情况下盲目进入新市场。

4.4审计成本降低、审计周期缩短

借助于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改变过去公司竣工审计普遍周期较长的现象,做到结算完、审计完、兑现完。通过应用在线大数据审计系统,审计监督体系相关信息可以及时从中获取,在项目完成竣工结算之前就能初步核定项目成本,有效减少结算办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快项目结算办理进程,大大缩短审计竣工周期。

4.5开展专项大数据审计防范风险因素

通过借助大数据开展专项审计,对公司已竣工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关联分析,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系列风险因素的存在,尽快完成对开工项目的交底。同时,对项目数据库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秀项目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和总结发生问题的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结束语

大数据在建筑行业审计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和可疑风险,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构建形成风险图谱,内部审计工作者通过按图索骥,逐一排查和解决风险因素,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律俊,方道伟,郭燕杰, 等.建筑企业风险防控中的大数据审计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8,(3):8-16.

[2]徐倩莹.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8,(11):109-110.

论文作者:龚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建筑企业风险防控中的大数据审计应用探讨论文_龚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