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编写说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问题论文,单元论文,人类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单元以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揭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无论是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还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形成,都是由于人口与粮食、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是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等原因造成的。而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主线贯穿本单元始终。例如,本单元的“前言”一开始即指出: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失调,构成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障碍。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第1课“人口问题”,教材具体阐述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尖锐,表现为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产生对资源、环境的持久压力等。第2课“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具体指出中国的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1、2课在阐明人口问题之后,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第3课“粮食问题”,教材也明确指出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生产的发展赶不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人均粮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在不断减少,是一些国家粮食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粮食生产和供应保持平衡与协调。第5课“资源问题”,教材指出资源问题实质上是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7课“环境问题”,教材着重指出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造成的。由于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产业政策也不一样,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为此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从如何发展着手。因此教材提出了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举措。
二、教材在讲述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时,都是先讲世界性问题,在阐明全球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基础上,再具体讲述中国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材这样安排,基于以下考虑:1、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还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已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因而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必须全球合作,从而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的同时,树立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例如,教材在讲资源问题时,首先指出资源短缺(包括森林锐减、淡水短缺、耕地减少和退化、一些矿产濒临枯竭,以及能源供需矛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为此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强调指出技术和全球化问题,使学生明确当今社会在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正在走向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大。例如,1997年10月12日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其主题就是“技术和全球化引导石油工业进入21世纪”。2、在讲述全球性问题的基础上,再讲述中国的有关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在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方面的教训和成功经验,例如,在讲资源问题时,教材介绍了一些国家在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讲环境问题时,教材介绍了世界一些国家在节约资源、实施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和通过经济手段推动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的组成部分,中国上述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例如,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的成就,对稳定全球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又如,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对促进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三、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教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为了不使正文中出现大量的数据,教材采取文图结合的方法,将一些数据通过图和图下说明来表达。这些数据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是为了定量分析的需要。例如,关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情况,教材皆是以数据定量分析。又如,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世界森林资源锐减、淡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一些矿产濒临枯竭、能源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教材也都是用数字、图表进行定量分析,用事实材料说话,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可信度,也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
教学时可根据新闻报道的最新数据对教材中提到的数据进行更新。有些反映经济损失的数据说明性强,学生更易于理解。如就全球来说荒漠化造成农田减产和牧场退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20多亿美元;中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多亿元人民币;美国每年因汽车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180亿美元;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人民币。
教材在许多图表下面还设了定量分析的思考题。例如,在图9.14“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的图下,设置了引导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的思考题,让学生从两条曲线相反趋向,并结合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分析世界耕地的供与需在本世纪中叶以后发生的变化,并从图上预测世界可耕地全部开垦完毕的大约时间。
为了定量分析的需要,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表格,多采用比较法,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来说明问题。例如,从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口的地区差异,教材指出目前每年新增人口的90%在发展中国家;在讲述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时,教材只用了2个数据对比,即1950年~199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倍多,而城市人口增加了3倍。又如,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教材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以及每人年平均粮食消费进行对比。
四、由于本单元讲述的是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有关世界和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就,教材未列专题讲述,而是放在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中,用文字或图(包括图下小字),或以阅读材料的形式表述
例如,第2课在“计划生育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教学内容中,用了3个表直观地显示出由于中国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第4课在“粮食与中国的发展”教学内容中,指出现阶段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并说明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促进粮食生产的潜力。第8课在讲述“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中,用了几幅图和图下说明,列举了中国在水土保护、治沙、建设防护林、淮河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就。
五、本单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各课的“活动”,大都提出一些密切联系实际的问题。例如,“中国的粮食问题”一课的“活动”,让学生分析“身边和社会上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应该如何对待?”在“中国的资源问题”一课的“活动”中,举出我国在开发利用资源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赞成哪些做法,不赞成哪些做法?并说出理由。这些做法均来自实际,有一些是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有一些是学生在平时“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或报纸上听到或看到的,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讨论这些问题,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学中还可根据家乡实例或新闻报道的实例补充一些,让学生分析讨论。例如,第6课“中国的资源问题”,除“活动”中举出的8项做法外,还可补充以下做法:城镇集中供热、供气;城市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工具;随手扔掉喝光的饮料罐;发展城镇居民公寓式住宅;农村大力发展小水电;骑自行车上下班;买菜自带菜蓝子;小秦岭金矿乱采滥挖等,让学生展开讨论。
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清洁生产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是说解决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依靠科技进步
为此,本单元教材在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各课中,多次强调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例如,在第4课讲述“粮食与中国的发展”中提到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第7课讲述“环境问题的防治”时,提到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清洁燃料技术等先进的环保技术,也都与科技进步有关。至于大幅度降低污染,强调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也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通过本单元教学可使学生懂得,当前,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中老师还可补充一些实例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德国发明了一种用淀粉做的遇到流质不会溶化的包装袋,盛装饮料或乳制品。这种淀粉杯子扔到垃圾中很快即可分解掉。美国也研制出一种由淀粉和合成纤维为原料的包装袋,可以在自然界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新研制成功的包装袋,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又可消除“白色污染”,保护环境。
七、本单元不仅与本书其他单元,以及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有着密切的纵向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横向联系
与本书其他单元的联系表现为:本单元所讲述的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既是在前面各单元所讲述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旅游活动、地域联系等知识基础上讲述的,又为后面讲述可持续发展问题奠定基础,所以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与前后教材的联系与衔接。例如,有关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最后一个单元中要系统讲述,在本单元只是采取渗透的方法,将这些观点渗透在有关的教材中,既避免与后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单元相重复,又为后一单元做好铺垫。
本单元教材还注意到与初中地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3册教材已讲过中国的资源问题,诸如耕地的减少、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欠佳、矿产资源的浪费、水产资源的过度捕捞等等。初中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大多是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本单元讲资源问题,则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一开始便抓住资源短缺这一当今世界资源的主要问题,揭示资源问题的实质是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关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在初中地理已有讲述,本单元在讲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便直接引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着重分析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又如,关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在初中地理和生物课中也有讲述,本单元则进一步从环境与发展的观点指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因此,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从如何发展,教材提出了节约能源、进行清洁生产等环保措施,这些都是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标签:全球性问题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 中国的人口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