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抓两头、保质量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曹堂哲,彭佩文[1](2022)在《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问题:缘起、理念和框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财政"紧平衡"的现状,压减成本、提高资金使用质量效益已成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取向。我国绩效评价存在成本指标"虚化"、质量指标"弱化"和效益指标"软化",以及绩效评价"重分轻合"等问题。亟须树立"物有所值"的绩效管理理念,实施基于成本、质量和效益分析的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守正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财政治理效率和效果。建立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标准化分析框架和定额标准体系,形成基于定额和质量的财政补偿新机制,推动财政定额标准、支出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的有效衔接是全成本绩效管理改革的重要政策选择。
赵玮[2](2019)在《江苏汉资公司人力资源雇佣关系模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松[3](2018)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愈发严重,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日益凸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和壮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国家安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重视对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关系的研究。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势必会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建设之中,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现阶段,生态文明视域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不但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活力和潜力,而且决定着县域社会发展文明和谐程度,体现着人民的幸福度。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文明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建设间的联系,对生态文明视域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界定。实证部分,对经济竞争力和生态文明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梳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尝试建立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包括经济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社会事业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和创新驱动竞争力在内的5个准则层以及59个具体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121个县(市)进行测评,将结果排序,分类分析;从纵向比较方面反映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通过与苏鲁强县的横向比较研究,找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参鉴。
钟一鸣[4](2017)在《基于市县一体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以JN供电公司为例》文中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由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到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间的各种生产经营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有效考核、严格控制,从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可忽视重要方面,积极影响着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并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行业面临的内部管理变革也逐步加快,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升公司整体营运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监督与控制作用的显现、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2014年以来,电力行业在全国连续开展农电划转、主多分开等产权变动工作,县公司上划之后,市域内各县公司因管理基础及经营差异造成的预算管理难度加大,市公司与县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及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算管理流程不闭环、预算执行力度较弱、考核控制手段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本文以JN供电公司为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研究。整理分析预算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式方法完善“市县一体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市县一体化预算编制流程,细化预算分解。在预算执行与控制各环节中,以服务为导向,完善市县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以创新为导向,深入系统应用,提升管控效率和信息质量;在预算监督和考评过程中,以效能为导向,健全与市县一体化预算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约束激励制度,着力实现JN供电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本文紧紧围绕JN供电公司集约化、协同化、精益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将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知识与JN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市、县公司预算管理建设的逐级管控、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市县一体化,通过发挥市县一体化的合力作用,提升预算管控力度,从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公司愿景。
王晨龙[5](2017)在《《人民日报》中的典型形象研究(1958-1965)》文中提出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之后,中国逐渐开始注意总结和推广自己的建设经验。采用先进典型推广建设经验是当时中共中央大力提倡的一种工作方法。《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肩负着政策发布、舆论导向等重大责任。典型经过《人民日报》的宣传推广对我国政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以1958年到1965年《人民日报》中的典型作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对典型形象的分析,梳理出典型形象的演变,探讨在这种变化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政治社会的变迁,并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典型工作方法树立的背景及宣传情况。文章追溯了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对典型工作方法的应用。建国之后,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和政治经济出现的新形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抓先进典型。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新闻媒体对树典型工作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树典型工作方法被中共中央用来指导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第二章主要是对典型形象进行分析。本章既着眼于《人民日报》中的典型个案研究,又对典型群体有所涉及。在对不同时期的典型研究过程中发现,《人民日报》中的典型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莫大的关系。1958年到1960年全国民众陷入"大跃进"的狂潮,《人民日报》中典型浮夸风严重,虚假典型较多;1961到1962年中国经济严重困难,为了走出经济困境,这一时期《人民日报》中的典型报道的多是对党和国家奉献者及经济的建设者;1963年到1965年中国政治形势日益"左"倾,革命热情逐渐高涨,《人民日报》中政治典型多了起来,因此是政治典型时期。第三章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 1958年到1965年《人民日报》中典型形象的演变,随着政治形势的日益"左"倾,《人民日报》中的典型形象明显发生了变化。个人崇拜作用成为典型成长起来的一个重要条件,典型形象日益政治化和革命化。第二部分总结了树典型给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李迪[6](2015)在《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及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黑龙江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试点工程的推进,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寻求一条集约化、集聚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径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林业工业园区是林业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升级、林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本论文在分析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的梳理,探索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机理,评价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绩效,针对园区发展机理和发展绩效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对策,以期实现推进林区工业化发展进程、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带动林区城市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本论文在界定了林业工业园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的林业工业园区的“UEI”范式。从宏观政策和微观企业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所具备的发展林业工业园区的优势和劣势,并以TL、XL、CL和NCNY工业园区为例,分析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分析了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的内涵,阐述了林业工业园区的本质是创新,是政府为实现国有林区优势转化的一次改革,而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同时对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影响要素进行了解析,园区发展目标的影响要素包括:园区的创新能力、园区共生关系程度、园区共生能量以及园区共生界面。在此基础上,定性地分析了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影响要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研究假设。本论文设计了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确定了验证分析的量表,对问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型修正,并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假设检验的结果来看,本次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了本论文提出的大部分理论假设。本论文从林区工业化发展、林业产业竞争力和林区城市化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了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TL工业园区的发展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4年TL工业园区的发展有了明显进步。此外,又运用Vague-Topsis法,对TL、XL、CL和NCNY工业园区的发展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XL工业园区的发展绩效最高,而TL工业园区的发展绩效最低。本论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机理分析的结果,从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影响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实现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对策。基于综合评价的结果,从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的三方面表现形式出发,提出了提升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的建议。最后从宏观角度,提出推进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的制度保障。
张囡囡[7](2014)在《文革前后《欧阳海之歌》版本变动的修辞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两个不同版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穷尽性地汇总整理版本变动内容,进而探究版本间的变动如何实现作者的修辞意图。文章主要以人物对话、行为、心理、肖像与环境描写为观察点,考察版本变动。通过对人物对话、行为、心理、肖像与环境描写变动的分析,发现版本的变动是为了塑造更加成熟的主人公形象,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教育意义。
陈豪[8](2013)在《努力开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新局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和广大企事业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提高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红心[9](2013)在《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对一个已完成招投标程序处于实施阶段的项目来说,其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物资、机械、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约、技术、信息和党建几大方面,其中进度、成本、信息和党建往往受政治、政策及环境影响。但对一个项目来说,不管政治、政策及环境如何变化,其财务、物资、机械、合约、安全质量、工程技术的管理本身可以不受影响而独自形成固有的管理套路。本文结合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实际,从如下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对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及本文研究思路作了简要介绍。二、介绍了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在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其项目财务、物资、机械、合约、安全质量及工程技术相互关系。三、财务管理主要突出了对资金及税务的集中管控,体现了“现金为王”的原则,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开展基础会计行为的管理及如何从财务上防范经营风险。四、物资管理主要阐述了物资集中采购、周转、配送以及取得的效果。同时,对绿色施工的节材管理及取得的效益作了重要介绍。五、机械设备管理主要研究了机械设备的集中、使用安全和成本管理。六、合约管理主要研究了如何开展计划、劳务和项目成本的管理。其劳务管控,尤其是农民工的管理符合中国特色,更具现实意义。七、安全质量管理突出了“预防为安、科技兴安、认真促安、落实保安、质量护安”的指导思想,紧扣时代主题抓安全质量。独创了安全质量“四法宝”(党员先锋工程、安全质量督导队、群众安全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管理模式八、工程技术管理重点突出了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及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同时,也研究了如何落实施组及如何开展过程管控。九、总结归纳出了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在财务、物资、机械、合约、安全质量、工程技术管理上取得的效果以及这些效果给我们的启示。
迟克亮[10](2011)在《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军工企业在新时期承担双重使命,既承担着国防建设使命,同时也承担着自身发展的使命,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SCAAT)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军工企业的重要成员,如何在完成好国家任务的同时,找准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加速军民技术转化,加快军民融合项目发展,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不仅是军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军工企业融入地方经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本论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了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总结了四川航天军转民、军民融合项目发展历程,分析了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发展现状,指出了军民融合项目存在的问题,借助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工具对军民融合项目环境进行分析,对现有产品进行产品评价、行业评价,提出了军民融合项目发展重点,将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与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和航天项目管理方法结合运用,以数控强力旋压机项目管理实践为例,从项目管理的特点、研制要求、研制周期、管理组织、职责、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工作分解结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分工和奖惩等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探索,展示了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管理的实践内容,并提出了对项目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四川航天在军民融合项目管理探索过程中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
二、关于抓两头、保质量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抓两头、保质量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问题:缘起、理念和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物有所值”是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基础 |
(一)成本指标“虚化”问题 |
(二)公共服务质量指标“弱化”问题 |
(三)效益指标“软化”问题 |
三、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框架 |
(一)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守正创新” |
(二)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强调“全成本”的观念 |
(三)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新型财政治理模式 |
(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
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比较借鉴 |
(一)英国政府预算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
(二)美国国防部采办项目成本分析 |
五、我国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
(一)破题研究(2018年) |
(二)试点推进(2018—2019) |
(三)提质拓围(2019—2020) |
(四)全面开展阶段(2020至今) |
六、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未来展望 |
(一)形成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初步制度体系 |
(二)拟定标准化的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框架 |
(三)建立以成本数据为基础的定额标准体系 |
(四)设置基于定额和质量的财政补偿新机制 |
(五)将绩效评价从合规性为主推到物有所值 |
(六)实现财政定额标准、支出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衔接 |
(3)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态文明建设 |
1.2.2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
1.2.3 生态文明理论相关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
1.2.4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生态文明及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 |
2.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2.1.2 生态文明的特征 |
2.2 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
2.2.1 县域经济内涵 |
2.2.2 县域经济的特征 |
2.3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
2.3.1 竞争力的内涵 |
2.3.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 |
2.3.3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特征 |
2.4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县域经济竞争力 |
2.4.1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 |
2.4.2 生态文明视域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界定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5.2 循环经济理论 |
2.5.3 区域集聚经济理论 |
2.5.4 比较优势理论 |
2.5.5 区域竞争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 |
3.2 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思路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县域经济竞争力水平评价方法及模型 |
3.4.1 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 |
3.4.2 因子分析法 |
3.4.3 聚类分析法 |
3.4.4 评价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 |
4.1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4.2 数据的收集及标准化 |
4.2.1 数据的收集 |
4.2.2 数据标准化 |
4.3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单项评价 |
4.3.1 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
4.3.2 产业及企业竞争力评价 |
4.3.3 社会事业竞争力评价 |
4.3.4 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 |
4.3.5 创新驱动竞争力评价 |
4.4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
5.1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纵向比较 |
5.2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横向比较 |
5.2.1 竞争力强县 |
5.2.2 竞争力一般县 |
5.2.3 竞争力弱县 |
5.3 与江苏、山东发达省份的比较分析 |
5.3.1 三省的部分强县比较分析 |
5.3.2 苏鲁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
5.4 比较带来的启示: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5.4.1 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
5.4.2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状经济不明显,协同发展意识差 |
5.4.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生态经济滞缓 |
5.4.4 人力资源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开放程度低 |
5.4.5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
5.4.6 城乡一体化发展缓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提升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影响 |
6.2 对策建议 |
6.2.1 更新发展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6.2.2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产业集群,增强经济活力 |
6.2.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经济 |
6.2.4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增强创新能力 |
6.2.5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6.2.6 改善民营经济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
6.3 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3.1 经济竞争力强县的提升对策 |
6.3.2 经济竞争力一般县的提升对策 |
6.3.3 经济竞争力弱县的提升对策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市县一体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以JN供电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现实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思路概述 |
1.2.2 研究方法概述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1.3 主要研究内容、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预算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预算管理的发展状况 |
2.1.1 国外预算管理的发展状况 |
2.1.2 国内预算管理的发展状况 |
2.2 国内外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
2.2.1 国外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
2.2.2 国内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JN供电公司及其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简介 |
3.1 JN供电公司简介 |
3.1.1 经营范围及经营规模 |
3.1.2 企业组织机构 |
3.2 JN供电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及流程简介 |
3.2.1 预算管理体系 |
3.2.2 预算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 |
3.2.3 预算管理流程 |
3.2.4 预算编制依据及程序 |
第4章 JN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JN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算管理存在区域化差异 |
4.1.2 预算管理体系及流程存在缺陷 |
4.1.3 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 |
4.1.4 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
4.2 建立市县一体化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4.2.1 顺应改革发展需求 |
4.2.2 优化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 |
4.2.3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4.2.4 实现业财融合全流程管控 |
4.2.5 推动企业依法治企 |
第5章 JN公司市县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做法 |
5.1 落实市县一体化统筹发展理念 |
5.1.1 统一市县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
5.1.2 统一预算管理工作标准 |
5.2 构建立体集约预算编制体系 |
5.2.1 组建市县一体化预算组织机构 |
5.2.2 优化再造预算业务流程 |
5.3 创新项目储备一体化机制 |
5.3.1 建立项目储备机制 |
5.3.2 控制项目储备总量 |
5.3.3 组织项目评审 |
5.3.4 市域范围内项目共享 |
5.4 搭建全链条预算管控平台 |
5.4.1 开发预算管控工具 |
5.4.2 聚焦问题实现精准管控 |
5.4.3 晾晒指标推进预算执行 |
5.5 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管控 |
5.5.1 以资金需求为基础提高预算准确度 |
5.5.2 合理控制降低预算执行偏差率 |
5.5.3 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 |
5.6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
5.6.1 修订业绩考核办法 |
5.6.2 开展集约化考评 |
5.6.3 开展对标评优 |
5.6.4 创新考评方式 |
第6章 JN供电公司建立市县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
6.1 公司值创造能力提升 |
6.1.1 利润增长 |
6.1.2 可控性加大 |
6.2 预算集约化调控能力提升 |
6.3 风险应对能力提升 |
6.4 预算标准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人民日报》中的典型形象研究(1958-196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思路、创新点与不足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三) 创新点、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典型工作方法的树立和宣传 |
第一节 典型成长的背景 |
一、建国前树典型工作方法的应用 |
二、建国初建设经验的缺乏 |
三、政治经济的新形势 |
第二节 典型工作方法的明确提出及宣传 |
一、典型工作方法的明确提出 |
二、典型工作方法的宣传 |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中的典型形象 |
第一节 典型人物和典型集体形象 |
一、不同时期的先进工人典型 |
(一) 技术革新能手(1958—1960) |
(二) 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1961—1962) |
(三) 革命化的工人(1962—1965) |
二、农民形象的演变 |
(一) 敢想敢干的农民典型(1958—1960) |
(二) 交售粮食的先进集体(1961—1962) |
(三) 阶级立场坚定的贫下中农(1963—1965) |
三、军人形象日益突出 |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者(1958—1962) |
(二) 政治思想上的典范(1963—1965) |
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
(一) 发愤图强的典范(1960—1962) |
(二) 扎根农村的建设者(1963—1965) |
第二节 典型生产经验 |
一、放手发动群众的生产经验(1958—1960) |
二、自力更生的生产经验 |
(一)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自力更生的典型(1961—1963) |
(二) 中国自力更生的典型——大寨(1964—1965) |
第三章 《人民日报》中典型形象的演变与影响 |
第一节 典型形象的演变 |
一、政治化和革命化倾向的加强 |
二、个人崇拜作用的突出 |
第二节 典型对政治社会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6)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及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林业工业园区基本理论阐释 |
2.1 林业工业园区概念界定 |
2.1.1 工业园区的基本范畴 |
2.1.2 林业工业园区的内涵与定位 |
2.1.3 林业工业园区的创新性实质 |
2.1.4 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的内涵 |
2.2 工业园区理论研究中的共生理论 |
2.2.1 共生理论的概念 |
2.2.2 共生理论的构成要素 |
2.2.3 共生条件 |
2.2.4 基于共生理论的林业工业园区“UEI”范式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 |
3.1.1 宏观基础 |
3.1.2 微观基础 |
3.2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
3.2.1 林业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概况 |
3.2.2 TL工业园区 |
3.2.3 XL工业园区 |
3.2.4 CL工业园区 |
3.2.5 NCNY工业园区 |
3.3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3.3.1 木材资源供给紧张 |
3.3.2 产业链较短、产业竞争力较低 |
3.3.3 国际贸易环境恶劣 |
3.3.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3.4 本章小结 |
4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模型构建 |
4.1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内涵 |
4.1.1 建立林业工业园区的目标解析 |
4.1.2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深层阐释 |
4.2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影响要素分析 |
4.2.1 园区创新能力 |
4.2.2 园区共生关系程度 |
4.2.3 园区共生能量 |
4.2.4 园区共生界面 |
4.3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影响要素作用机理 |
4.3.1 共生关系程度与共生能量 |
4.3.2 共生界面与共生能量 |
4.3.3 共生关系程度与创新能力 |
4.3.4 共生能量与创新能力 |
4.3.5 创新能力与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
4.4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理论模型构建与各变量间的假设关系 |
4.4.1 理论模型构建 |
4.4.2 各变量间的假设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模型验证 |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
5.1.1 调查问卷设计 |
5.1.2 数据的收集 |
5.2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简析 |
5.3 变量的度量 |
5.3.1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度量 |
5.3.2 创新能力的度量 |
5.3.3 共生关系程度的度量 |
5.3.4 共生能量的度量 |
5.3.5 共生界面的度量 |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5 信度和效度检验 |
5.5.1 信度检验 |
5.5.2 效度检验 |
5.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6.1 测量模型分析 |
5.6.2 结构模型分析 |
5.6.3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评价分析 |
6.1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6.1.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
6.1.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6.2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6.2.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2.3 基于组合评价思想的Vague-Topsis法 |
6.3 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以TL林业工业园区为例 |
6.3.1 基于FCE的TL林业工业园区绝对发展绩效评价 |
6.3.2 基于Vague-Topsis法的TL林业工业园区相对发展绩效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7 推进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与制度保障 |
7.1 实现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 |
7.1.1 关系强度方面 |
7.1.2 关系规模方面 |
7.1.3 关系稳度方面 |
7.1.4 组织学习机制建设方面 |
7.1.5 利益驱动机制建设方面 |
7.1.6 知识溢出方面 |
7.1.7 知识整合能力方面 |
7.2 提升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的建议 |
7.2.1 推进林区工业化发展进程 |
7.2.2 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 |
7.2.3 提升林区城市化发展水平 |
7.3 优化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的制度环境 |
7.3.1 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集群环境 |
7.3.2 改善园区内企业的金融环境 |
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文革前后《欧阳海之歌》版本变动的修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重要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欧阳海之歌》研究成果概述 |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与写作思路 |
第一章 《欧阳海之歌》的版本及其变动情况 |
第一节 《欧阳海之歌》版本交待和本文写作的版本依据 |
第二节 《欧阳海之歌》的版本变动情况 |
小结 |
第二章 欧阳海与他人对话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一节 欧阳海与周虎山对话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二节 欧阳海与家人对话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三节 欧阳海与战友对话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小结 |
第三章 欧阳海行为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一节 欧阳海参军前行为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二节 欧阳海参军后行为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欧阳海心理及《欧阳海之歌》肖像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一节 欧阳海参军前心理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二节 欧阳海参军后心理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三节 《欧阳海之歌》肖像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欧阳海之歌》环境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一节 《欧阳海之歌》自然环境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第二节 《欧阳海之歌》社会环境描写变动的修辞分析 |
小结 |
结语 |
一、本文主要观点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附录1 《欧阳海之歌》版本变动汇总详表 |
附录2 《欧阳海之歌》相关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概况 |
1.1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概况 |
1.2 主要研究思路和创新 |
第2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管理构架 |
2.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
2.2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2.2.1 管理模式 |
2.2.2 组织机构 |
2.2.3 职能定位 |
2.3 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研究综述 |
2.4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
2.4.1 关键要素 |
2.4.2 相互关系 |
第3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 |
3.1 资金的集中管控 |
3.1.1 资金预算的集中 |
3.1.2 资金支付的集中 |
3.1.3 资金筹划的集中 |
3.1.4 负债额度的筹划 |
3.2 税务的管理 |
3.2.1 税务实行两个集中管理 |
3.2.2 合理利用纳税时间,缓解资金压力 |
3.2.3 严格税费管理,规避连带责任 |
3.3 基础会计行为管理 |
3.4 以过程控制为载体,防范项目经营风险 |
第4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 |
4.1 物资管理概述 |
4.2 物资的法人管理 |
4.2.1 创新物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采购配送 |
4.2.2 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夯实基础管理 |
4.3 物资的技术性管理 |
4.4 物资的成本性管理 |
4.5 物资的绿色施工管理 |
第5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机械管理 |
5.1 机械设备的集中管理 |
5.2 机械设备的过程管理 |
5.2.1 加强设备准入管理,确保进场设备的安全高效 |
5.2.2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
5.3 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 |
第6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合约管理 |
6.1 研究项目,制定经营措施 |
6.2 加强劳务管控,规范流程预防风险 |
6.3 注重成本管理,实现项目经营目标 |
6.3.1 成本的规划管理 |
6.3.2 成本的过程管理 |
6.3.3 开展变更索赔,拓宽验工计价渠道 |
第7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 |
7.1 以“预防为主”为原则的安全质量管理 |
7.2 以技术革新为手段的安全质量管理 |
7.3 以过程监控为方法的安全质量管理 |
7.4 以风险管控为途径的安全质量管理 |
7.5 以工艺执行为保证的安全质量管理 |
第8章 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管理 |
8.1 超前谋划,科学编排施组 |
8.2 落实责任、严格过程控制 |
8.3 严肃计划,开展考核评比 |
8.4 科技创新,培养技术人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航天项目与军民融合项目管理研究 |
2.1 航天项目管理特色分析 |
2.1.1 国外航天项目管理 |
2.1.2 航天系统工程 |
2.1.3 中国航天项目管理 |
2.2 军民融合项目特点与要素研究 |
2.2.1 军民融合定义 |
2.2.2 军民融合战略主要任务 |
2.2.3 国外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特点 |
2.2.4 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的特点 |
2.2.5 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的要素研究 |
第3章 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实践 |
3.1 四川航天简况 |
3.2 项目选择 |
3.2.1 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现状与分析 |
3.2.2 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3 SWOT分析 |
3.2.4 项目评价 |
3.2.5 行业评价 |
3.3 项目启动 |
3.4 项目实施:数控强力旋压机项目管理 |
3.4.1 项目简介 |
3.4.2 项目管理特点 |
3.4.3 研制要求与研制周期 |
3.4.4 管理组织与职责 |
3.4.5 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
3.4.6 沟通管理 |
3.4.7 工作分解结构 |
3.4.8 进度管理 |
3.4.9 质量管理 |
3.4.10 资源管理与分工 |
3.4.11 项目奖惩 |
3.5 实施效果 |
3.6 对项目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关于抓两头、保质量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问题:缘起、理念和框架[J]. 曹堂哲,彭佩文. 财政监督, 2022(02)
- [2]江苏汉资公司人力资源雇佣关系模型的应用研究[D]. 赵玮. 南京大学, 2019
- [3]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D]. 刘松.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4]基于市县一体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以JN供电公司为例[D]. 钟一鸣. 山东财经大学, 2017(08)
- [5]《人民日报》中的典型形象研究(1958-1965)[D]. 王晨龙. 安徽大学, 2017(08)
- [6]黑龙江省林业工业园区发展机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 李迪. 东北林业大学, 2015(12)
- [7]文革前后《欧阳海之歌》版本变动的修辞分析[D]. 张囡囡.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8]努力开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新局面[J]. 陈豪. 中国工运, 2013(09)
- [9]黄冈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D]. 张红心.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2)
- [10]四川航天军民融合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讨[D]. 迟克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