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营理念管理高校图书馆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理念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地。但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往往仅限于校园内,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就校内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上看,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严重浪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文图书利用率不足30%,电子图书利用率不及8%,外文期刊利用率则更低,就是新书的利用率也不过70%,电子阅览室的上机也有不饱和的时候。这与笔者了解到的生意兴隆的社会租书店、火暴的网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无法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图书馆资产的“所有者缺位”。图书馆的出资人是国家,是高校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国家不要求偿还其所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样,高校图书馆有没有读者,办好办坏一个样。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利益与图书馆的整体效益、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没有直接的联系,图书馆只要能按时开闭馆、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就万事大吉。
(2)图书馆的“管理者缺位”。有些高校图书馆领导每两三年一换,有些图书馆长期以来是外行领导内行。由于不熟悉图书馆业务,无法大胆地开展工作,只能勉强维持图书馆正常开馆。
(3)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依然禁锢着学校领导的思想。认为图书馆就是收收发发、看门守摊,造成图书馆“合格劳动者”缺位。
2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拓展研究
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收集、加工、整序各种载体的馆藏,为学校范围内的师生读者群及教学科研服务。而计算机技术与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部潜力,实现其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是高校图书馆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设备、人力资源,这既是学校的财富,也是社会的共同财富。高校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主体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将这些资源提供给社会、服务于社会,以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现代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拓展研究就变得重要而且必要。
2.1 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场所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要求社会必须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高校图书馆作为储存丰富知识信息的宝库,它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优雅的学习环境,而且拥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知识信息检索和研究专家以及其它信息机构无可比拟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读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兴趣、需求进行自主选择、涉猎任何一门学科的要求;能够辅导并帮助读者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培养如何在知识信息的海洋中迅速获得自己所需知识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解答读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读者接受教育、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加顺畅。因此,无论是从知识信息的丰富性还是从读者获取知识信息、接受教育的方便程度来说,高校图书馆都是社会公众学习提高、接受教育的最好场所[1]。
2.2 高校图书馆应成为信息网络的枢纽[2]
在网络环境下,人类传输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高校图书馆则早已突破了已有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文献信息的模式,步入了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其信息的获取已经从物理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信息的提供已经从馆内延伸到了用户所在地。网络的使用大大缩小了时空的距离,使得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现有图书馆资源通过网络而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向全球读者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信息通道和无墙知识仓库。如今,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网络设施、镜像站点、电子阅览室等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各类电子资源如CD-ROM、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库存本库、书目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等已成为普遍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导航、电子邮件咨询、电子资源版权管理等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最常见的服务内容。所有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强化其教育职能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奠定了高校图书馆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信息网络枢纽的坚实基础。
2.3 高校图书馆应成为信息产品的集散地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一大资源库,蕴藏着许多尚未开发的资源。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文献进行深加工和快速传递。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信息深加工上,使散见于诸文献中处于隐态、离散、无序的信息,通过专业人员的排序、加工、整理,形成用户所需的独特的信息产品。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对文献不同层次的开发来履行社会职能,并在信息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信息产品。
从上述高校图书馆的拓展功能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已具备从校内向社会服务的条件与资质,这也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馆藏资源的利用得以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
3 用经营理念管理高校图书馆的理性分析
图书馆的经营理念实质上就是通过对馆内人、财、物的合理优化配置使得“人尽其才,物尽所用”,以其在与社会的信息交换中,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说,知识经济为图书馆带来了生机活力,市场经济为图书馆提供了竞争环境,自动化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竞争手段,企业发展模式为图书馆提供了借鉴经验。所有这些变动的外部因素都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经营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1 用经营理念管理图书馆,可以解决资源拥有与利用的矛盾
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一直较低靡,我国图书馆资源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受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全国人均图书馆资源占有量极为低下;二是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极为低下,以文献服务为例:美国馆藏文献年平均流通率是200%,荷兰是400%,而国内仅为50%左右,在我国人均图书馆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此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反映了传统管理的弊端——资源的粗放式管理以及管理本身存在严重缺陷[3]。同时图书馆投入的经费与图书馆的建设、读者对图书馆期望差距较大,部分图书馆不能够充分利用馆藏特色与别的馆进行资源共享,使得许多图书馆不得不进行一些重复建设;图书馆经费利用因没有合理的预决算制度,使用中难免出现漏洞;再者部分领导决策层不能正确为本馆定位,随大流购进一些对本馆作用不大的馆藏和设备。当然,还有一部分图书馆因为要遇到各种检查、指标评定等问题,需添置一些软硬件设施,但是很多资源都闲置起来,发挥不了资源的最大价值。由此可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图书馆引进经营理念,进行科学经营,而科学经营能够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2 用经营理念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下的需要,进入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为事业单位,图书馆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虽然美国兰开斯特等人提出的“图书馆消亡论”并未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但这一论断仍有其合理依据:文献信息采集、储存、开发和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核心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核心优势在信息资源开发和传输环节,由于受到了来自信息渠道多元化和信息生产、信息服务商业化竞争的强大压力而逐渐弱化,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3 市场经济体制是经营图书馆的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事业单位或公益机构的图书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就是适应自身的发展要求。因此,经营图书馆目的就在于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3.4 市场化运作方式是经营图书馆的重要手段
市场化运作方式和手段非常丰富,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为例,共享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文献保障率、降低服务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资源利用达到或接近帕累托最优。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技术、政策、竞争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能做到以市场的观念、市场的手段去适应市场,就会与它所追求的目标产生背离。
经营源于企业,但并非企业的专利,图书馆引进经营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的后续发展确实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去寻求科学的思路和策略,把图书馆的经营理念切实加以实践。完成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到经营理念的飞跃,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必须成为市场的主体,我们应以此为契入点,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校图书馆。
4 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设想
4.1 改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高校图书馆协调中心,从组织领导上理顺关系、更新观念,实行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实施可靠的组织、指导、协调、保障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实现整体发展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体制创新应该是将分散的、单独的、孤立的、各自为政的小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经营模式。因为高校图书馆是各高校办学的基础设施之一,分属不同的高校,而各高校又属于不同的部委和地方政府管辖。高校图书馆系统要想在不改变原管属关系的前提下,理顺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难度很大。应在国家教育部牵头下成立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协调中心,由国家和地方共管、共建,根据需要设置部门机构。各地可在原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吸纳部委院校和私立高校,由原松散、自愿参加的群众性团体,改变为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的、各图书馆愿意参加的半企业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心。该中心的职责是组织、领导图书馆界信息产业社会化的大生产,建立集约化的销售渠道。对内起到指导、协调、规范的作用;对外不仅要协调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还要协调图书馆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新闻媒介、社区、书店、出版社、邮局、协作者、竞争者等一切外部关系,以求得顺畅地运作与发展。
其次,改革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图书馆管理体制是保证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图书馆发展的宏观决策因素,也是我国当前图书馆改革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原有的管理体制如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等,管理重心仍旧放在馆藏上,因为不需要图书馆自负盈亏,也就没有了直接来自市场的冲击。一些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思改革、固步自封。这种心理极大地遏制了图书馆求生存、求发展的积极性,人为地阻碍了图书馆双重效益的实现。
4.2 引进图书馆的经营管理机制
所谓经营管理机制,源自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用较为概括的语言来说,经营管理是企业为自己和自己的产品同市场的连接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而图书馆毕竟不同于企业,企业主要是赢利性的社会单位,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而图书馆主要是一个非赢利性机构,带有社会公益性质,它的效益不能仅仅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这也是图书馆的经营管理机制与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所不同的一面,这就决定了这种机制的特殊性[4]。
(1)服务功能。图书馆本来就是一个服务性机构,在经营观念的指导下,服务性将更为加强而不是削弱。在过去,这种服务是无偿的;而今天,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无偿服务转变成为有偿服务。因此,服务功能是图书馆经营机制的一大功能。
(2)质量功能。服务成为商品,就有质量问题。质量是经营效益的生命。虽然图书馆的产品主要以服务的形式出现,但它却能够而且必须拿出具体的、有形的商品,无论书目、情报、还是信息,都可以成为商品,都是可以有质量标准的。在经营机制下,无论是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都将作为商品出售,树立质量观念成了图书馆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3)效益功能。图书馆的效益有两大方面:一是社会效益,这仍然是主要的;二是经济效益,这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应该指出的是图书馆的经济效益要始终服务于社会效益,在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离开了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对图书馆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图书馆经营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3 重置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模式与权力
高校图书馆一般以文献管理为中心,按功能设置组织模式。具体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期刊和行政等部门。组织模式也依此建立,形成一种多层阶梯式的、职能制的组织形式。然而,在经营服务进入到图书馆后,这种传统的组织模式运作效率不再适应读者需求,不利于执行完整的业务服务活动以及配置相应的责权,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所以,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应按服务功能重新进行设置,将传统的较为低级的以文献传递为主,转变到以信息处理、信息开发、信息服务的组织构架上来,并据此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新型业务与相应的组织模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组织要明确权力在各级部门之间的分派,明确这种权力的配置具有激励性。
4.4 研究并制定图书馆的经营策略
图书馆存在着馆藏范围、作用、专业特点、隶属体系等方面的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标准,实现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只有在经营服务实践中不断解决、优化这些配置。经营策略是图书馆经营具体实施的战术方法[5]。图书馆经营策略涉及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和具体阶段,主要包括:(1)服务策略。其中用户需求细分及选择目标用户群、读者关系管理是重点策略。(2)创新策略。图书馆经营追求创新和变化,它应该积极培育组织内部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和鼓励员工创新能力,具备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3)信息资源配置策略。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相互结合后配置的结果,就可以形成信息资源结构,资源配置、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资源配置策略和原则是否合理;传统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互补优化、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相互结合、资源存贮与资源获取比例恰当及资源共建共享都涉及资源配置策略问题。(4)资金策略。包括政府资金的筹措策略、社会资金和社会援助的争取策略及财务分析等。(5)人才策略。包括人才使用过程和人才引进过程中的人工杠杆效能的最大发挥、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等策略。同时,要在图书馆学教育体制和继续教育机制中加强图书馆经营学知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