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运营中的几个问题_资本运营论文

论资本运营中的几个问题_资本运营论文

试论资本运营中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试论论文,资本运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十五大以来,资本运营正推动着我国国有企业攻坚阶段改革的新一轮高潮的到来。我们既要认识到实施资本运营对于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寻求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要重视实施资本运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克服资本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资本运营步入误区。

一、资本运营对实现公有制多种形式的意义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资本运营这一反映现代化大生产客观规律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有利于打破原有体制下所形成的地域、部门、行业之间分割格局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建立起多元化产权结构,使国有资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劣势变为优势,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

一般来说,资本运营中企业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块。如何利用好企业的这两块资产组建起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市场风浪中稳步前进呢?无锡“小天鹅”通过资本运营,实现“双活”局面便是一个很好范例。三年前引起广泛关注的“小天鹅”与“荷花”的战略合作,去年年底正式由品牌管理合作迈入资本联合的新阶段。去年12月上旬武汉小天鹅洗衣机有限公司在汉口挂牌。武汉荷花洗衣机厂经上级批准,向小天鹅集团赠送3410万元固定资产的51%的产权,从此正式成为小天鹅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这是小天鹅集团推进资本经营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国内企业重组方面的一个新动向。

当前,在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资本运营过程中,一些同志尤其是一些企业的干部职工担心会使国有资产在流动中“流失”,在重组中导致“私有化”,因而在思想观念上疑虑很多,顾虑重重。我们认为,如果国有资产长期凝滞,缺少流动性,实际盈利能力低,甚至没有盈利能力,这样的资产保值是很成问题的。当然,在缺乏规范和监督的情况下,确实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但如果国有资产不流动,将会导致更严重的流失。所以问题并不在于应不应该流动,而在于如何更有效的流动。事实上,实行资本运营,有利于国家甩掉包袱,盘活存量,有利于改进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经营状况的监管。比如,在规范的证券市场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多项指标也将以透明度较高的方式定期公布,这显然有助于降低国有资产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实施有效评估和监测。

实施资本经营既是融资方式的大转变,也是资产结构的大调整。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由于融资渠道单一,资产结构极不合理,给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和负担,“不搞技改是等死,要贷款搞技改是找死”,“资金难贷,利息难背”。实施资本运营,一方面融资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投资结构得以改变。企业改制后,不再像过去首先找银行,求贷款,而是采取增资扩股的办法,走直接融资之路。如无锡“小天鹅”仅发行A股就筹资7亿多元。这几年“小天鹅”不断把“蛋糕”做大,但资产负债率却不到30%。另一方面,随着融资方式的改变,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资产中贷款比重下降,股份比例增大,其中大量的居民消费基金,社会闲散资金通过入股方式直接转为生产资金。

实施资本经营促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的发展道路,企业发展缓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迅速壮大,除了继续搞好生产经营外,还应采取改组、购并、上市等资本经营手段。因为采取购并、上市改组等方法,能使企业资本迅速积聚。如微软、康柏、英特尔、麦当劳、本田等公司,在从小到大的各个成长阶段,靠资本运营, 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200%、100%、45%以上。不久前, 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的美国波音公司兼并行动,通过成功兼并另一家飞机制造跨国公司,波音公司这个年销售300亿美元、雇员16万人的世界巨人,在一夜之间, 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及市场份额近乎翻了一番,轻易地超过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可见,企业购并是企业资本扩张、实现超速成长的一种有力策略手段。在我国也有同样的例子。几年前青岛海信集团还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电视机厂,这几年通过以资产重组为重点的改革,成功地实现了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如今,海信集团的净资产已从1993年6月底的不足0.89 亿元,增加到1996年底的14亿元,销售收入已从1992底的4.1 亿元增长到1996年底的25亿元,各项指标均列国内同行业前茅。1997年,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40.2%,利润实现翻番增长。 这一发展速度是令人瞩目的。如此快的发展速度,靠的就是资本运营,即依靠自己的优势,通过并购、合资等资产运营形式,以较少的资本投入控制和利用经济资源,实现了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

二、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

资本是市场经济所配置的基本资源要素之一,其具有特殊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因此,资本运营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

1、要进行资本运营,必须有合格的经营主体。 国有企业改革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造就合格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合格条件至少有三条:第一,它必须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市场主体。第二,它必须以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经营目的,并承担明确责任。第三,它必须在政府对国有资本有效监管之下进行经营活动。

从广义来说,培育和造就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着手。宏观层次,国家要通过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为资本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中观层次,地方政府要切实实行政府职能转换,把直接经营国有资本的职能逐步交给具有法人地位的资本经营主体;微观层次,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大企业,应该把自己的经营管理提高到资本运营的高度。政府造就国有资本经营主体,不是一天就能够全部完成的,在这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当中,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是双重的,一方面要积极造就国有资本经营主体,一方面要继续执行国有资本“出资者”代表的职能,恰当运营国有资本,促进企业重组,帮助企业有效地运营资本。

2、要进行资本运营,必须加快培育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调剂长期资金供求的市场,还包括了除资本融通外产权流动、企业重组、债务重组、产业扩张以及资产管理等较为复杂的资本运营的活动内容。资本市场,不仅仅体现了证券即虚拟资本的流通,而且通过企业兼并和重组这些资本运营的活动,体现了真实资本的转移和重新配置,从而具有推动产业结构变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

目前,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以推动资本运营的健康进行。(1)建立健全统一的开放的资本市场体系。(2)尽快规范证券市场。当前首先必须健全机制,限制过度投机。其次是适度扩大上市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素质。再次是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3)加快培养机构投资组织。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成熟的股市多以机构投资为主,众多散户的分散投资,虽能增加一部分投资额,但既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上市公司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和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因此,应当加快培养机构投资组织,吸引部分社会闲散资金,促使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分流和投资多元化,提高投资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建立健全有效的供求机制与监督机制。要不断健全中介机构。多种中介机构,例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商、产权交易商等,既能够沟通资金供求双方,又可以直接参与投资,因而在资本市场中起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当前尤其应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建立投资银行体制。通过投资银行为国有企业改组与购并、出售与拍卖、股权转让与置换和融资活动等提供规范的咨询、策划及其他服务,推动国有企业债权债务重组和存量资产调整,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合理流动。

3、要进行资本运营,必须辅之以相关的配套措施。 企业的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搞单打一,特别是大规模开展资本运营,更需辅之以相关的配套措施。一是体制改革配套。重点在于健全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干部知识结构的局限,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的运作方式仍保留有传统手段的痕迹,仍然代行不少行政职能,行政隶属关系仍起作用;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之间尚未形成规范的资产纽带关系,仍存在着过度干预企业的现象,以行业条块为主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资产跨部门、跨地区的流动。作为进一步改革的主要方面,应着重考虑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的壁垒来组建企业集团,塑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切实转变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的行政职能,加强资本经营职能。二是政策需配套。目前仍有一些经济政策阻碍着资本经营的展开。如企业所得税仍然实行以企业的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缴纳所得税制度。在这种体制下,企业跨地区、跨条块资本经营会相应地改变企业纳税主体,从会引起各地区政府之间既得利益格局的变化,往往在利益受损一方政府对产权流动持不支持态度。进一步改革税制要有利于产权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重组,把企业所得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并合理确定中央、地方的分成比例。三是法制要配套。法规制度是确定行为规范的依据,由于目前关于资本经营的法规制度尚不完善,现行法规中尚无统一的具细的资产重组相关法规条款,因而资本经营中行政干预较多,权钱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本经营的效率。四是社会保障须配套。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必须伴随着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保证,势必影响资产重组的力度和进程,企业的资本经营会在职工就业的压力下举步维艰。因此,适应于资本经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建立。

三、资本运营中需要克服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已成常态。但是,由于资本运营是改革开放至90年代才提出的一项新课题,理论界研究尚待深入,实践中又缺少对发达国家资本经营经验模式的总结和把握,致使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维习惯和企业运作方式与其发生极大的冲撞,因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种种误区。

1、割裂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 视资本运营为生产经营的更为高级的经营形式。目前,在理论界和实际决策部门较为普遍地存在重资本经营,轻生产经营的倾向,并且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开来。有的企业错把资本经营当目的,为资本经营而资本经营,忽视了资本经营的基础——生产经营,一味搞资本运营,导致资本投机泛滥,产权交易混乱。不少国有企业为了筹资,不惜放弃经营业务几十年、有着相应市场和增长前景的产品行业改换门庭搞合资,以别人品牌,为他人加工产品。这些都是忽视生产经营,只注意所谓资本经营的具体表现。

其实,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是相对而言的,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企业规模从单一的企业组织形式到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产品经营通常是在企业发展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企业产品、业务及经营手段比较单一。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不断增加产品品种、扩张自己的经营领域,在具备了一定资本规模和竞争实力的情况下,企业调整自己经营战略,考虑进行资本经营。因此,从历史发展来看,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一个伴随企业扩张的渐进过程。从现实来看,它们在同一个企业中处在不同的经营层面,脱离产品经营的纯资本操作显然是不可取的。

2、将资本运营理解为简单的企业购并, 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目前有少不部门、地方只看到资本运营能使企业规模扩大,而无视企业内在有机联系,采取国有企业资产行政性划拨,政府领导人出面协调重组,自上而下强制兼并吸收,国有资产直接授权管理,扩大融资便利和相应的税收、贷款优惠等方式一味追求扩大企业规模。其实真要想通过行政办法扩大企业规模非常容易。如果把中国所有国有企业都并为一个企业集团公司,大概可进入世界500强之首。 但实际上这些没有内部产业关联,不具备生产经营内部化条件的企业大杂烩式合并,不仅不会发挥出大企业的优势,而且会导致内部组织费用直线上升,激励效应迅速下降的严重后果。

3、把资本运营等同于股票上市。 有些同志认为资本运营就是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就是上市“圈钱”。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如果说产品经营是经营产品,追求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资本运营则是经营企业的资产,通过改善资产的组合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与股票上市有一定的联系,有股票上市才有股票交易,而股票交易能为兼并、收购和重组提供一些便利,但股票交易并不是资本运营的唯一形式,甚至不是主要的形式。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是不上市的,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国内股票市场非常发达,其上市公司也只占企业总数的1%,企业的股票并不上市交易,兼并、收购和重组自然也就不能通过股票市场进行。另外,股票收购并不是企业兼并的有效形式。从决策的角度说,作出兼并或收购的决策,需要综合许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相对来说是非常不够的。

资本运营不同于股票交易,更不同于股票发行,很多人有意无意地把它们当成一回事,实际上想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圈钱”。一些公司为了争取上市,无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证券商串通一气,弄虚作假,坑害了投资者。这种状况不改变,势必会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看来,把资本运营和股票上市等同起来,不仅不正确,而且很有害。

4、政府对企业资本运营干预过多。 资本运营必须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自身的主动选择,资本运营的主体应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是由于政府也承担着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跳到了资本运营的前台。目前资本经营较多地表现为政府推动,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资产的重组。政府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虽然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弄不好也有较大的免面效应;其一,政府对企业的具体经营和市场并不真正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撮合的强强联合、以弱并强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其二,政府给予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的极大优惠(比如冲减债务,转移不良资产)不仅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同时也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灵。政企分开是企业改革的目标之一,不能再在资本经营上又回到老路上。因此,政府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深化和市场体制的完善,使体制改革真正到位,还企业以真正的资本运营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资本经营的能动主体。

5、过份夸大资本运营的作用。资本运营,对于企业在调整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乃至甩掉历史包袱、起死回生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认为企业仅通过资本经营就可毕其功于一役,或者在业务经营不善情况下靠此举就可脱胎换骨,就谬之千里了。实际上,资本运营只是为企业业绩的提高准备了一个条件,而真正做到经营业绩的提高,却是资产重组之外的功夫。这就决定了资本经营的作用再大也极有限。我们想象不出哪一个知名品牌是靠资本经营创造出来的,康佳集团、TCL公司和小天鹅公司也进行了资本运营, 但这恰恰是在其已创造了名牌产品之后。因此,在目前不少企业热衷于资本运营的情况下,告诫它们为之稳妥谨慎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  ;  ;  ;  ;  ;  ;  ;  

论资本运营中的几个问题_资本运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