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配电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一些早期的配电自动化项目普遍存在着技术不成熟、资源维护不到位、通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部分系统已经逐渐废弃,成为了现在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的反面教材。如今,随着经验、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地区都相继开展了电网自动化项目的重建工作,这不仅推动了我国输配电系统的发展,还给国民的用电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为此,文章分析了当前配电自动化项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具体如下。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几点探讨
导言
配电自动化的核心数据主要集成在其内部系统的储存器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进行维护,并通过软件进行相应数据的编写,不仅方便管理人查询和修改相关数据信息,更能够提高供电稳定性和系统的质量。对供电网实现自动化和健康安全运行有着积极作用。
1不断推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知当今时代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挑战。就我国电网建设领域而言。我认为,不断加强其运输与供电体系的安全性是当今我国供电量不断加大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中,供电设施和电网故障检测系统很难满足安全和高质量的供电需求。为此,尽快推进我国配电自动化的普及,不仅是新时代发展向技术领域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电网自动化的必经之路。
配电自动化是传统设备与当代智能化设备的融合,是我国电网建设领域的一次伟大进步,其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通讯光缆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供电系统中信息的集合。其应用能够对我国电网运行中的安全性、事故状态、事故原因和维修保护进行实时分析与监控。配电自动化是我国电网建设迈进信息化、技术化和智能化发展阶段的体现。配电自动化提高了我国供电质量的管理效率,减少了因供电故障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因此,将配电自动化进行全面推广,已成为我国今后电网建设与供电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的电网建设中,对配电自动化应用的总体覆盖面积还较小。与国外相关领域的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因此,还要不断对我国现阶段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革新,提高其覆盖率。
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模式分析
2.1馈线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分段器和重合器两个设备,其作用在于发生用电故障和其他异常问题后,能够通过自动化的开关隔离故障区域,确保其他区域内的正常供电。目前,发达国家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渐成熟,从应用效果来看,这种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的馈线自动化功能,进而提高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实时应用系统
该系统是以通信网络、后台计算机和馈线终端单元为基础的一种建设模式,主要是由终端设备、主战系统和通信网络3个部分组成[2],具有配电监控、馈线自动化、配电高级设置、配电仿真培训等多种功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该系统能够监控或者更改供电网络的运行方式,及时发展隐藏的故障,并通过人工调节,讲故障区域隔离开来,保证其他区域的正常用电。这是我国现阶段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方式。
2.3配电管理自动化网络
这种模式只包含了配电管理功能,不包括实时应用功能,其作用在于加强对配电过程的管理,如配电工作管理、故障投诉管理、停电管理系统、自动程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该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络的管理效率,但是在保证用电稳定性和流畅性上则没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模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我国应用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配电应用与管理自动化网络
该模式是包含配电管理功能和实时应用功能为一体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的覆盖范围较大,包括配电网的运行、调动和生产、服务等多个过程,包括馈线自动化、配电高级应用、配电运行监控、配电仿真培训、地理信息系统、停电管理系统、故障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等多项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和作用,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配电管理系统。
3我国在配电自动化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1开关相互配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配电自动化的设备主要以重合器与分段器为主。以启动和关闭供电的故障区设备来实现供电的安全性。这一阶段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当故障出现时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对故障进行维修和恢复。经过多次的启动和关闭,对线路与系统的伤害较大。
3.2初步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故障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故障检测,并通过远程配电自动化设备对故障区域进行定位,及时分析其故障成因与维修方式,让调度员子通过监控系统对相应的故障区域进行远程恢复。
3.3自动化与智能化相结合
所谓的与智能化相结合是指在通讯设备与网络的应用基础上,让其与自动化系统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全智能发展。这是电子计算机充分得到利用的阶段,在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工作票管理等于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而向变电所的自动化、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我国在现阶段的配电自动化推广中,就以第三阶段为目标。
4我国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措施
4.1加强项目建设,提高供电容量
根据项目需求,建设各类电厂,以更加广泛的途径和方式优化电网配置,让不同类型的电源能够进入到电网系统中,并通过分布式的配电网技术来保证供电的效率和容量,以此来提高配电系统在用电高峰期内电量供应的稳定性。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都应该及时更换配电线路和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剔除那些年久失修的配电线路,或者加强维修和保养,这样才能保证更大容量的智能电力接入到电网系统中,减少电力资源的损耗量,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自愈能力。
4.2统一标准、整体规划
根据上文提到的,由于城市内的配电网络规划不统一,地下电缆和绝缘导线交叉使用,导致配电自动化项目的管理难度较大。为此,应该在建设新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时,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执行,如设备参数标准、系统监控标准、网络通信技术协议、数据采集系统等。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划,才能确保配电自动化项目的整体性,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和系统的对接,方便合理调配电力资源,提高用电的科学性。
4.3建设智能小区
智能小区指的是将电力系统与宽带载波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采集用户的信息,实现用户家庭与电网之间的智能互动,使水表、电表的抄收过程更加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在智能小区中,还能够通过智能插座来对电饭煲、空调、冰箱、电视机等进行信息收集和功能控制,在遇到燃气外露、火灾或者紧急求助时,用户还能够通过使用家庭安防系统,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小区的建设基础,同时智能小区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用户。
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使配电企业对配电方式、效果和质量等进行远方监控,方便及时发现用电问题,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敏秀,朱凌峰,薛贵祥.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J].电工技术,2015(09):78-79.
[2]国网公司推进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12(04):31-32.
[3]苏俊斌.城市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1(18):145-146.
[4]姜永豪.我国配电自动化现状及发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99-102.
论文作者:覃燕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电网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我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