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 421001
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通过不同放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分析。方法:以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2月接收治疗的92名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组)和对照组(全脑照射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组)各46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急性放疗反应、1、2年的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09%)高于对照组(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观察组0-3级急性放疗反应分别为39、3、3、1人,对照组为40、3、1、1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观察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87%、36.96%,对照组为34.78%、26.09%,1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放疗,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近期疗效更为显著,没有增加不良反应,1年预后较好,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放疗;临床疗效;预后分析
颅脑是人体器官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35%以上的颅外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期间可出现脑部的转移【1】。肺癌脑转移是恶行转移中最多见的【2】。临床上通过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以及全脑照射治疗能将脑转移病灶进行控制【3】,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4】。有报道指出,同期推量放射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5】。我院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通过不同放疗方案进行治疗,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2月接收治疗的92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患者男性为52人,女性为40人,年龄在35-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7.2±9.1)岁,体重45-78kg,平均体重(56.42±7.38)kg。两组比较一般资料,见表1。
1.2临床采纳标准
1.2.1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经头部MRI或CT确诊脑转移瘤;(2)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KPS<60分;(4)已明确存在脑膜转移患者(5)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在板上固定(用三角形的热塑膜)患者的头、颈、肩,加强CT持续的扫描,层厚3毫米,通过网络将扫描后成像传输至治疗计划工作站。颅内转移灶定义在CT或MRI可见的肿瘤体积(GTV),P-GTV为3毫米GTV外扩,将全脑定义为brain,全脑外扩3毫米定义为P-brain。对照组的剂量分割:全脑照射的剂量是P-brain2.0 Gy/次×20次,每天1次,每周共5次,之后进行各转移灶推量,处方剂量为P-GTV2.0 Gy/次×10次,全脑剂量为40 Gy,转移灶剂量为60Gy。观察组患者全脑使用剂量为P-brain2.5 Gy/次,转移灶使用剂量为P-GTV3.5 Gy/次,总共为15次,每天1次,每周共5次,等效生物剂量全脑剂量为39.1 Gy,转移灶剂量为59.1Gy。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当患者的转移病灶距离眼睛、脑干等重要的器官较近时,适当缩小外放边界,脑干剂量小于54Gy,晶体剂量小于9Gy,视神经剂量小于54Gy,视交叉剂量小于54Gy。
1.4观察项目及临床指标 观察患者近期疗效,以RTOG9508疗效评价标准(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从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和PD(进展)。不良反应分为4级,根据RTOG急性放射疗损伤分级进行拟定。
1.5随访 主要通过电话、书信、微信、网络等渠道进行出院随访。随访至2017年2月1 日,随访率为94.57%,除5例失访外,2例为观察组,3例为对照组,其余87例随访均满2年,失访病例自失访之日起按死亡计算。
1.6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资料做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较为显著(X2=4.792,p=0.029),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见表1。
2.2观察组0-3级急性放疗反应分别为39、3、3、1人,对照组为40、3、2、1
人,X2=0.603,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4级不良反应。
2.3观察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87%(28/46)、36.96%(17/46),对照组为34.78%(17/46)、26.09%(12/46),1年生存率X2=5.263,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X2=1.259,p=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肺癌是其中之一,临床数据显示原发性肺癌常会发生远处转移,而脑部是其主要转移部位。转移后的肺癌脑患者治疗难度大,患者恢复慢,并且患者生存率低(1个月-2个月)[6]。肺癌脑转移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一项长期随访调查(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结果显示,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属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分别为11%、6%及12% [7]目前临床上,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放疗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因此如何优化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放疗方案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院为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通过不同放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分析,观察组的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总的放疗时间缩短,且在一个计划内完成,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最大限度减少重要组织的放射损伤有关;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与全脑照射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对比,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疗效更为显著,预后较好,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病例数尚少,需要继续积累病例,同时随访中有患者口服靶向药物,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下步研究需进一步细化,方能得出更确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田霞,陆紫微,孙琪等.MRI在肺癌脑转移瘤诊断和放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1):152-155.
[2]刘莲花,杨晓峰,贺方学等.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方案比较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2):143-146.
[3]岐盼,郑玄中,杨晓棠等.1H-MRS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4):349-350,362.
[4]Nakazaki,K.,Higuchi,Y.,Nagano,O. et al.Efficacy and limitations of salvage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brain metastases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whole-brain radiotherapy[J].Acta Neurochirurgica,2013,155(1):107-113.
[5]袁振洲,沈晓洁,王汉华等.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6):631-634.
[6] 石远凯,孙燕,于金明等.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7,20(1)1-12
[7] Goncalves PH,Peterson SL,Vigneau FD,et al. Risk of brain metastasesin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lung cancer:analysis of the MetropolitanDetroit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data.Cancer,2016,122(12):1921-1927.
论文作者:谢海辉,肖若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肺癌论文; 患者论文; 剂量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生存率论文; 细胞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