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论文_阳帆帆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对比常规放疗、调强放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参考组相比放疗效果更好,参考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一年内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参考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恶性肿瘤;鼻咽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

鼻咽癌是临床高发的耳鼻喉恶性肿瘤,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必须选择恰当的放疗方式。鼻咽部位一旦发生癌变,将大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鼻咽部位癌症要进行放疗,这是既确保癌细胞得到最大程度清除,又能够保护鼻咽部位功能的综合治疗手段[1]。对于鼻咽癌患者如何提高放疗效果值得研究,放疗对治疗鼻咽癌有突出效果,本文以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不同的放疗方法产生的治疗效果,概括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集我院的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共60例。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参考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44~76岁,平均年龄(63.89±8.46)岁,病程1至5年,平均2.1±0.5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44~75岁,平均年龄(63.35±7.41)岁,病程1至5年,平均2.2±0.4年。两组除了放疗方式不同外,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放疗方法

探究组的放疗方法是全程调强放疗,针对性照射鼻咽、上颈部靶区,另外通过颈前切野的常规方法照射下颈部、锁骨上靶区。放疗过程中,通过热塑面膜进行固定,行3mm增强CT扫描。处方剂量:95%PTV/60Gy/2.00Gy/32F、95%GTV/70Gy/2.10Gy/35F。

参考组利用CT确定肿瘤范围,剂量设定36Gy,利用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对穿照射,注意避免照射脊髓,处方剂量:70~76Gy[2]。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工具为SPSS19.0,通过该软件分析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评价

WHO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治疗后4周内肿瘤细胞消失;部分缓解(PR):连续4周内,病灶最大径乘以最大垂直径的值减少至少100%;无缓解(SD):病灶未出现减轻。

2结果

2.1比较缓解率

探究组的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无缓解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表1 两组缓解率对比(n/%)

2.3比较复发率

随访一年内,探究组复发1例,复发率3.33%;参考组复发5例,复发率16.67%。探究组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3结论

鼻咽癌属于一种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部位是鼻咽腔的侧壁及顶部,属于发病率极高的耳鼻喉恶性肿瘤,其比例占到50%以上[3]。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鼻塞、鼻涕肉眼可见血丝,听力下降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由于鼻咽部位的临床解剖结构很复杂,因此鼻咽癌的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由于癌变的部位处于较深部位,周围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所以优先采取放疗的措施进行治疗。放疗设备及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和完善,目前临床使用的放疗技术更加先进,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也更加乐观,有更加新型的放疗技术应用到临床治疗鼻咽癌的过程中。

鼻咽癌患者单纯通过常规放疗难以彻底遏制癌细胞转移。当前对于消除癌细胞的研究成果认为,鼻咽癌对于放疗的敏感性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进行手术后,一般推荐进行鼻咽部位的放疗。当前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确保化疗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照射的剂量,为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不同放疗方式的效果。鼻咽癌患病的早期可以通过单纯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当发展到晚期时,一般要进行同步放化疗。由于鼻咽癌对于放疗的敏感性很好,所以通过放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必须要用高水平的放疗技术。因为癌变部位具有较大的靶区范围,病灶部位形成非常不规则,不同的靶区所要求的放射剂量也不同,一般可以将放射区域划分为四个靶区,不同的靶区具有相应的处方剂量[4]。在进行靶区照射时,需要注意的是周围的重要器官组织较多,主要包括脑干、气管、腮腺等,必须要保护好这些组织器官。

不同放疗照射方式所起到的治疗效果不同,对预后的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治疗主要使用的是调强放疗技术,这是目前占主流的治疗方式,已经替代了传统放疗的地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调强放射技术作用下的照射能够根据临床要求调整辐射剂量,可以根据鼻咽癌的三维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进行辐射剂量的调节,整个靶区的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目前临床上的调强放疗技术包括光子束、质子束、重离子束等[5]。调强放疗的作用较为理想,它能够保护边周围的重要组织器官,例如对脑干、脊髓以及腮腺等进行剂量保护同时也可以增加靶区的适形度,因此既能够确保良好的放疗效果,同时能够减轻放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调强技术又有多种的技术类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等作出最佳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靶区的复杂性以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等。在进行调强放疗时鼻咽癌的肿瘤病灶体积、颈部的转移淋巴结都会发生体积缩小的变化,另外由于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患者个体质量也在逐渐下降,这些改变都可以影响放疗中的照射剂量以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照射影响,因此对放疗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可以利用自适应放疗的调强放疗技术来减少放疗过程中由于肿瘤体积缩小而导致的照射剂量变化的问题。

临床推荐使用调强放疗方式,尽管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表现,但是还是在患者的可耐受范围内,只要合理控制即可。降低不良反应需要在放疗2-5周内加以注意,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参考组相比放疗效果更好,观察组的不良反应高于参考组,一年内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参考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由此可见,调强放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很高。

参考文献:

[1]林少俊,陈传本,韩露,等.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 果[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66-70.

[2]赵充,肖巍魏,韩非,等.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19(3):191-196.

[3]曾雷,谢丛华,钟亚华,等.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鼻咽癌患者生 活质量的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15(7):634-639.

[4]毛艳,刘文其,范小玲,等.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后放射 性鼻窦炎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16,39(6):735-738.

[5]何少忠,孙新臣,肖震宇,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 毒副反应同期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7,26(5):517-518

论文作者:阳帆帆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论文_阳帆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