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更高形式,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重要的组织规划工具。我国在2002年推行了电力制度的改革方案,电网公司陆续出台了主辅分离、输配电价的管理方法,标志着电力企业也加入到市场化经营管理行列。作为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全面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优化其资源配置,帮助企业制定出合理的预算与战略目标。
关键词: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实施全面管理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发挥着举起轻重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以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就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以期对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以及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1 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设备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连续生产流程性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力行业的销售模式、生产运行、维护维修、安全环保等方面都受国家与行业法规的直接监管。这些特征都决定了电力企业生产运行方式与大规模制造生产型企业有着本质不同。
首先,电力企业是连续生产的流程性企业,不同专业、岗位对于最终的生产结果影响程度很难确切衡量,班组建设在电力企业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其次,电力企业虽然属于高度计划性的单位,但是实际生产运行更注重对生产的实时监控和调节,生产一线员工对于生产过程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评价一线员工的工作业绩时,不能通过实际运行结果与预算计划值进行简单对比来判断生产运行质量。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来看,对于一线班组业绩的评价,往往是通过评价不同班组之间经济技术指标比较来衡量;再次,电力企业的产能、成本结构不是从投产运行后才确定,而是在电厂招投标、厂址选择、工程设计、筹集资金、设备采购、施工建设阶段已经基本确定;最后,电力企业效益受电力市场需求不确定、燃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使得利润目标往往难以准确预计。正因为电力行业具有上述的特征,使得许多电力企业公司级的关键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无法直接进行分解、落实到基层的部门和员工。在制造企业中成本倒推法、标准成本法等有效的成本管理工具,在电力企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无法得到成功实施。目前,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沿袭了大批量生产的制造行业预算管理模式,过多地将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局限于静态的财务指标,预算变为现有生产管理水平下财务资源的争夺。
2 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管理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通过预算的编制和综合平衡,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相互协调、环环紧扣、减少内部矛盾,达到购电、供电、销售、管理各环节都能在确保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组织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利用,促进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电力企业的特性需要
在现阶段,供电企业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电力市场价格由政府主管部门发改委制定,销售电价基本稳定,供电企业欲达到期望收益,必须在成本上进行挖掘,以成本费用为起点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成为供电企业管理的主导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确定目标利润时,必须把握市场动向,着眼企业全局,科学地进行预测,将有关企业过去浪费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选择最佳的预算方案,降低决策风险,合理增收节支,努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使企业的行为符合市场的客观需求,更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尤为重要。
2.3 利于增进企业内部沟通
全面预算管理,起着协调企业整个价值链条相互关系的作用。能否使各个部门之间紧密无间的配合,朝着一个战略目标迈进,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这要求它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密切配合,统筹兼备,搞好综合平衡。通过整个过程中的指标分解工作、投资项目决策、日常运营成本预测等监督并督促了职能管理部门与各个成产规划、加强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避免了财务部门在预算调整阶段需做具体调整生产判断的情况的出现。
3 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3.1 优化预算编制模式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为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预算编制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参与性编制方法。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单位据此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3.2 确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
电力企业在确定预算管理目标时,一定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一方面要在以往预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同行业的预算管理目标为参考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此外,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乃至各个职工都应明确自身的具体任务与责任目标,同时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来,确保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实现。电力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目标时,既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过于详细。过于笼统会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据可依,出现诸多问题。然而,如果预算管理目标制定的过于详细,则会使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于僵硬,不能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创造性,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企业运营效率。由此可见,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3.3 预算管理应有效结合企业战略
战略和预算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想要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首先,两者的关系要非常清晰并且能够高度关联。其次,企业战略管理要到位,战略的制定要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要准确把握宏观的市场环境,了解本行业的经济动态以及相关的政策信息,并进行合理的预测假设。另外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涉及多个方面,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念、运营的模式以及制定的战略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应该重视起来。从专业角度来分析企业管理中的全面预算,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过程,电力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还要结合实际组织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稳定、有序地开展全面预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菲芸.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6(5):277-278.
[2]张寄军.试述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完善[J].信息化建设,2015(10):14.
论文作者:黄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电力企业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预算论文; 企业论文; 目标论文; 部门论文; 企业内部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