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影响论文_蒋泽华,宋艳群

湖南省益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413000

【摘 要】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患者予以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率等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变化均有明显的好转,治疗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组间比较(x2=0.557,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心衰;心房颤动;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高危型心脏疾病,主要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引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1]。心衰作为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合并心房颤动严重的提高了治疗的难度。为探究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共选取7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合并心房颤动,将其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42),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4-7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5.7±3.4)岁,其中合并心肌梗死的有5例,合并高血压的有9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有3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2±2.8)岁,其中合并心肌梗死的有7例,合并高血压的有8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有5例,以上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无胺碘酮药物过敏史,无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先予以患者75mg的胺碘酮加入至20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时间在10min左右,维持静脉滴注速度在1.0-1.5mg/min,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逐渐减少剂量,直到剂量为0.5mg/min,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患者口服400mg的胺碘酮,1次/d,治疗中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本次试验数据,率资料以(%)表示,指标变化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细见下表。

2.2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中,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治疗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组间比较,P>0.05,详细见表2。

3讨论

心衰属于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脏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导致心室射血能力下降,充盈能力受到损伤,进而出现患者循环障碍并,表现出呼吸困难和心悸等症状[2]。心房颤动的发生是心搏动频率和传导异常导致的,心衰合并心房颤动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心衰会损害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异常,易引发心源性休克,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安全[3]。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心房颤动现象,降低猝死率。

胺碘酮属于多通道阻滞剂,可以有效的阻滞钙离子、钾离子以及钠离子通道作用,是主要的抗心房颤动药物[4]。据相关研究发现,胺碘酮在人体组织中亲和力较高,不同人对其生物利用度也不同,在口服5-7h可以达到峰浓度[5]。胺碘酮具有减缓心房和心室传导,延迟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除此之外,胺碘酮还可以降低心肌的兴奋性,维持心输出力量,增加冠状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据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胺碘酮可以降低患者的猝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抗心房颤动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等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变化均有明显的好转,治疗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合以上观点,综合性分析可见,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水平,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金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4-15.

[2] 莫伟文,何赛琴.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20-21.

[3] 李中华.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88-189.

[4] 张大惠,肖力.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02(11):269-270.

[5] 沈蕊.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9):86-88.

[6] 陈宁,赵玉琦,赵娟等.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作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5(24):80-81.

论文作者:蒋泽华,宋艳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影响论文_蒋泽华,宋艳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