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 江苏常州 213300)
【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30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感染情况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分析得知,130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感染发生率7.7%(10例),感染因素和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PICC导管的感染因素较多,知晓感染因素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外周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187-02
PICC是当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输液方式,PICC置管能够规避传统临床上反复穿刺所致的对患者的侵害,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然而,PICC置管的操作香蕉也比较复杂,在置管时易发生导管的相关性感染,进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而,对于需实施PICC导管患者而言,怎样避免其感染的发生并确保插管的安全性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基础工作。本院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进行评估和探讨,获得了可期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30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女64例,男67例,年龄分布为18~66岁(平均年龄52.2岁),置管时间13~143d(平均置管时间47.6d)。其中大肠癌22例、乳腺癌65例、胃癌23例、甲状腺癌12例、椎管肿瘤8例。
1.2 护理方法
(1)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化程度与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创设规范化的制度,加强PICC施行的管理和感染预防。在进行置管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准则实施。(2)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醒患者留置导管的日常维护,如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3)护理人员在为患者选择导管时,应当注意其组织的相容性,选择不易引发血栓的导管,且按照患者血管情况择取适宜的导管。(4)在应用黏度较高的液体时,应定期冲洗导管,以预防导管堵塞,在实现临床治疗目的后,拔出导管,以防止感染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患者穿刺部位细菌培养阳性,出现红肿、疼痛、发热、渗液等症状,可判定为局部感染;患者穿刺部位细菌培养和血液细菌培养均为阳性,细菌种类相同,且患者发热,白细胞升高或无改变,可判定为全身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2.结果
2.1 感染发生结果
130例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感染10例,感染发生率7.7%,其中全身感染2例(20.0%),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出现全身感染后立刻拔管,局部感染8例(80.0%),对局部感染患者进行局部用药、及时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治疗,7例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出现好转,PICC导管继续使用,1例患者在治疗无果后进行拔管。
2.2 危险因素分析
如下表所示,经结果分析显示,临床PICC导管感染与一次性穿刺成功与否、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导管留置时间等相关(P<0.05)。
3.讨论
临床显示,一次性的穿刺成功与否对PICC导管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影响[2]。而如若护理人员对患者没有一次性穿刺成功,在进行反复穿刺时,必然会对患者的血管内壁、皮下组织产生大损伤。因为创口及损伤的部位多,单纯的依靠患者的免疫展开局部的组织修复会耗费大量时间。而在进行局部修复阶段,很多强感染细菌会侵入患者机体,会致使患者发生导管的相关性感染[3]。护理人员如果具有丰富的PICC置管经验,即≥50次穿刺经验,其出现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明显<50次护理人员,不难看出,护理人员的操作经验和感染相关性有密切关联(P<0.05)。导管留置时间是引发导管感染的重要因素,通常国内临床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以30d为基准,留置时间<30d的患者其发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留置时间≥30d的患者(P<0.05)。
由于PICC置管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一般原则下,需在独立的处置室内对患者开展置管处理。如条件不允许,也需要保证病室的整洁、干净,对无关人员进行隔离。护理人员在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应当始终保证操作的无菌化。护理人员应佩戴无菌的操作装,用治疗巾覆盖患者躯体,操作前,应用无菌盐水对手套进行消毒,预防手套滑石粉随导管进入机体。在对患者实施药物注射前,护理人员禁止给患者提供其他冲管处理,也不可通过加快静注方式对其冲管,而必须采取脉冲冲管方式,以预防导管内部出现细菌滋生情况。除此以外,对于病情发展严重的患者,应当24h持续营养液间歇泵入,而在此期间需确保至少每隔7h进行一次脉冲冲管。
本研究中,130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感染发生率7.7%(10例),感染因素和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4]。综上所述,引发PICC导管感染的因素众多,护理人员知晓PICC导管患者的感染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段浏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4,23(33):102-103.
[2]庄丽媚.不同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2(05):133-135+138.
[3]施巧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8(01):40-41.
[4]王国权,范静,翟红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1(08)1076-1078.
论文作者:虞宇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率论文; 操作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