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的出现与应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流为前提的。而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时期,英语口语教育的缺失现象是令人深思的。作为一名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并接受着这样的英语教育的学生,我将结合自身实践以及对该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 探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口语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做出相对客观的考量。
关键词:基础教育 英语教育 口语
英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上的官方通用语言,其应用的广泛程度以及受众度是相当高的,这也是我国将英语纳入必修语言课程的重要原因。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对个人开拓国际视野、对国家深入世界化潮流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体制之健全不容置疑,但在具体的英语教育内容上,可能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英语口语教育并未加以重视,学生的口语能力不过关,甚至形成了语言交流障碍,使得语言背离存在的初衷,成为实践应用中的“鸡肋”。
为何为“鸡肋”?何为“鸡肋”的正确处理之道?
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口语教育面临窘境的原因
对于如此困境,专家学者自然认识充分,对于该问题的剖析亦有种种。前人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此问题,从客观上来看,原因大抵有二:
1.应试教育体制。
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方向与偏重。从教育体制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口语教育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这直接导致在该阶段英语口语能力考察的缺失现象。体现在学生身上,便是学生失去了一些学习、练习英语口语的客观动机,而主观忽略了这一极为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应侧重于对初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以便为高等教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学习量大,从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也正因此,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英语口语的学习与锻炼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终将无益于英语的实际应用。
就我个人来谈,作为一个英语爱好者,我深知学科综合素养与语言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所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会主动地去探索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但苦于面对应试体制下口语不受重视的现状,加之日常学习时间紧迫、学习压力较大,只得使其终成夙愿。这无疑是应试教育对学生提升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牵制。
2.语言环境。
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乃至综合能力的加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处于世界化潮流之中,与世界的接轨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不得不承认,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大多数地区如今仍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以作为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外在条件。大多数学校外教资源匮乏,而在社会上,学生很难有机会同外国友人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以提升自身的语言学科素养。故语言环境发展不足,是现今英语口语教育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缓解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口语教育问题的方法
英语口语教育,事关国民语言学习应用程度、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更关系着每个学子,故改善现状刻不容缓。在此,我针对现存问题,略谈拙见一二:
1.加强语言学习中的交流功能。
交流是语言的主要功能,在语言学习中忽视了口语交流,岂非舍本逐末?故而加强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在实际操作方面,英语口语应用的客观推动条件便显得尤为重要。要由学校、社会等大的平台去官方倡导推广,老师、家长等客体去鼓励学生将学得的英语大胆地讲出来,从而使学生免受“哑巴英语”的困扰,将英语真正地作为一门语言来交流,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书面知识,让中国中小学生的英语“活”起来,达到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2.利用网络创造语言环境。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网络普及度是比较高的。而近年来,网络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工具走进我们的视野。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目共睹,大多数中小学都配备了新型设备,以用来作为语言口语能力培养的媒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视频、语音与外教进行交流,或者观看像CCTV-NEWS这样权威的外文频道,了解时事的同时感受更为纯正的英文,培养口语能力,提升语言综合素养。
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我曾在网络平台上与外教进行过视频教学,纯正的全英文口语教学带给我一种与传统学校英语学习完全不同的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视听学习感受。这也对我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诚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口语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道路还有很长,但不得不承认,这一创举的出现将对我国整体英语教育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基础教育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素养将有助于更好地衔接高等教育,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再者,我国的英语实际应用的程度将随之进一步加深,而这样使国人能更好地了解、体验更广阔的世界,推动中国进一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际化事业,更好地走向世界。
论文作者:安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英语口语论文; 语言论文; 英语论文; 学生论文; 口语论文; 基础论文; 教育阶段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