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和[1]2001年在《草莓离体雌核发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草莓为试材,通过对未受精子房的离体培养,诱导了雌核发育,并获得了染色体数减半的胚囊植株。对影响诱导效果的各因素作了比较分析,对胚囊植株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对草莓的胚胎学和诱导后的雌核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实验结论如下: 1.首次对草莓未受精子房进行了离体培养,诱导了雌核发育,并获得了染色体数减半的胚囊植株。这是继草莓花粉植物后,开辟的获得草莓单倍体植株的又一条途径。 2.基因型、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时间、材料生长环境及发育状况、培养条件等是影响诱导草莓未受精子房雌核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基因型草莓品种对诱导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明旭、丰香、实生、天津5号、UC10、J10、EMC可被诱导,而哈尼、弗州草莓、新疆3号等则未能被诱导;激素种类和浓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是:添加生长素类物质2,4-D是成功诱导所必需的,而且当2,4-D浓度小于2.0mg/L时,诱导效果随2,4-D浓度增大而增大,2mg/L2,4-D为最佳诱导浓度。添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KT、BA则抑制雌核发育而促进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增生,对诱导不利;蔗糖浓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当蔗糖浓度低于6%时诱导效果随蔗糖浓度增大而增大,当蔗糖浓度高于6%后结种率则下降;在4℃低温条件下,不同预处理时间对诱导效果的影响表现为:低于48h诱导结种率随预处理时间增长而增大,高于48h结种率则下降,预处理48h为最佳:材料生长环境及发育状况对诱导效果的影响按诱导率的由高到低依次是:春季露地苗一级花蕾、春季露地苗二级花蕾、保护地苗一级花蕾、保护地苗二级花蕾;有利的前期培养条件为:25℃/16℃变温黑暗>25℃/16℃变温光照黑暗交替>25℃恒温黑暗>25℃/16℃变温光照>25℃恒温光照培养。 3.建立了高频、稳定、可重复的诱导草莓染色体数减半的胚囊植株的再生实验体系。选用春季露地栽培的八倍体草莓品种“明旭”,取其开花前2d的
谢冰[2]2005年在《西葫芦的离体雌核发育及植株再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葫芦是杂交优势比较显着的重要瓜类蔬菜之一,目前保护地栽培面积仅次于黄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交系的选育周期长、工作量大,严重制约着西葫芦一代杂种的育种进程。所以,如何提高优良自交系的选育速度,成为西葫芦一代杂种育种的关键。经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单倍体育种途径,可以人工诱导西葫芦的离体雌核发育,从而快速获得单倍体以及双单倍体植株,进而迅速获得纯合的系统,为西葫芦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建立的再生体系也可以作为西葫芦遗传工程的理想受体系统,使隐性基因得以顺利表达。此外,诱导西葫芦的离体雌核发育所获得的再生胚囊植株群体,能够丰富西葫芦种质材料的变异,获得的双单倍体(DH)植株,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及遗传图谱构建的适宜群体。因此,本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西葫芦杂交组合1-SxG1、15xG1、15x23、20-3-9x17 以及双丰特早为供体材料,通过未受精胚珠的离体培养,成功地启动了西葫芦的离体雌核发育,获得了再生胚囊植株(R0),经严格单株自交,得到了胚囊植株二代株系(R1)。本文对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所得到的胚状体的发育起源进行了胚胎学研究;通过大量的比较试验与数据分析,研究了影响胚状体诱导频率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探索了西葫芦再生植株试管苗驯化、移栽的技术程序,在此基础上,对R0代群体的性状表现进行了观察;经R0 严格单株自交获得了R1株系,并对R1、R0、供体、杂交组合亲本之间的性状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试验中得到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诱导频率较高、稳定的、可重复的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植株再生体系,筛选出了叁种诱导效果比较理想的培养基配方,胚状体的诱导频率达9%-30%,频率高低因材料与其它诱导条件而异。2. 经形态学观察与胚胎学研究证明,本试验进行的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经胚状体途径产生再生植株,因而健全再生植株的比例高,而且未出现白化苗。胚状体的发育起源于胚囊内位于珠孔端的卵器细胞,充分证明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确为胚囊植株(R0),本研究建立的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潜力。胚胎学的研究结论为西葫芦离体雌核发育的后续研究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王文和, 吴禄平, 赵玉萍, 王超[3]2011年在《草莓未受精子房离体雌核发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凤梨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品种‘明旭’未受精子房在适宜离体条件下培养,诱导其雌核发育。在雌核发育的不同时期采用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蜡切片法、整体染色—冬青油透明—石蜡切片法、解剖—整体透明法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有3种不同的现象:①卵细胞启动分裂形成原胚,即卵细胞孤雌生殖;②偶尔有反足细胞启动分裂形成细胞团,但进一步发育的方向不清楚,很难形成胚体,未发现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③个别极核分裂形成少数类胚乳游离核、游离核集团或胚乳状细胞结构等自发胚乳。胚的形态表现多样,可划分为典型胚、具畸形细胞胚和愈伤组织化胚。但无论哪种胚均是卵细胞孤雌生殖的结果;典型胚的发育和体内正常胚胎发育途径相似;胚囊植株主要经典型胚发育而成。具畸形细胞胚和愈伤组织化的胚很难形成胚囊植株。
陈解放[4]2010年在《南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体系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又名倭瓜,药用保健功效以及观赏价值高,具有“世界性蔬菜”的美称。我国南瓜的优良品种类型少,更新换代非常慢,相关的育种理论基础严重滞后。为了加快南瓜育种进程,探讨南瓜未受精胚珠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本试验以‘试验南瓜1号’为材料,以MS+蔗糖(30.00g·L~(-1))+琼脂(6.00g·L~(-1))+2,4-D(1.00mg·L~(-1))+NAA(0.25mg·L~(-1))+6-BA(0.50mg·L~(-1))为基本培养基,在此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KT预处理和AgNO_3刺激对未受精胚珠诱导的影响。同时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四个重要时期胚囊的发育状态并以改良苯酚品红压片法观察根尖染色体,以期为南瓜单倍体的培养和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南瓜未受精胚珠胚状体的诱导以组合MS+蔗糖(30.00g·L~(-1))+琼脂(6.00g·L~(-1))+2,4-D(1.00mg·L~(-1))+NAA(0.25mg·L~(-1))+6-BA(0.50mg·L~(-1))为宜,胚状体诱导率为3.3%。而此后的分化再生培养基则以MS+蔗糖(30.00g·L~(-1))+琼脂(6.00g·L~(-1))和MS+蔗糖(30.00g·L~(-1))+琼脂(6.00g·L~(-1))+活性炭(1.00g·L~(-1))为佳。2.试验发现不定芽也能发育成正常植株,但比率很低,只有0.3%~6.7%,而胚状体发育成正常植株的比率高达70%以上。3. AgNO_3刺激对南瓜未受精胚珠不定芽的分化具有促进作用,最佳浓度为16mg·L~(-1)。KT预处理对南瓜未受精胚珠的不定芽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开花当天的未受精胚珠上最为明显,使其出芽率从50%降到了3.3%,对其他两个接种时期未受精胚珠的抑制作用稍减。另外KT预处理和AgNO_3刺激均对未受精胚珠胚状体和小苗的诱导具有抑制作用。4.开花前叁天的子房处于单核胚囊时期;开花前两天的子房处于双核胚囊时期;开花前一天的子房处于四核胚囊时期;开花当天的子房处于七细胞八核的成熟胚囊期,其胚囊为蓼型胚囊。处于成熟胚囊期也即开花当天的未受精胚珠,其胚状体诱导率、成苗率均高于开花前一天和开花前两天这两个时期的未受精胚珠。5.上午10:00取材,4℃冷水处理24h后用卡诺固定液固定24h,再用1mol·L~(-1)盐酸60℃水浴解离7min,最后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min,镜检。用此方法处理的细胞染色体清晰,易于进行观察,计数。观察‘试验南瓜1号’的染色体条数为2n=44条。
赵鹤[5]2013年在《番茄雌核发育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番茄单倍体培养技术的建立对于番茄育种、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诱导植物的雄核发育和雌核发育是获得单倍体的两条途径。诱导雄核发育途径包括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在40多年的时间里对番茄的花药和小孢子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未获得理想的结果。诱导雌核发育途径主要包括未受精子房和胚珠培养,与雄核发育研究相比,有关番茄雌核发育诱导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番茄‘中杂101’和‘中杂105’为材料,进行了未受精子房、胚珠、胚囊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离体培养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诱导雌核发育获得番茄单倍体的可能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适合番茄胚珠离体培养的时期,花冠距萼裂基部为0-3mm,此时期的花蕾长7-10mm,将于4-6天后开花。2.建立了一种高效率的胚珠分离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从每个子房中分离出100-150个完整的胚珠。3.对番茄未受精胚珠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了胚囊细胞的分裂,获得了上万个愈伤组织和5株胚珠再生植株。4.应用树脂切片技术,对离体培养过程中胚珠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胚珠离体培养初期,胚囊内部形成细胞团,细胞团从合点端向珠孔端生长,并与珠被分离,说明通过诱导雌核发育途径获得单倍体是可能的;在培养后期珠被细胞开始旺盛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植株。5.为了消除珠被对胚囊细胞分裂的影响,本研究成功分离到未受精胚囊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后发现胚囊原生质体变大,并形成不同形状的组织结构。
翟庆慧[6]2009年在《南瓜未受精子房和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明确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未授粉子房和未受精胚珠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本文以“试验南瓜1号”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主要研究了黑暗热激预处理时间、2,4-D浓度、激素组合、碳源种类和浓度等影响南瓜离体雌核发育的因素。同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南瓜胚囊的发育过程,以期为南瓜单倍体培养奠定重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未受精离体雌核的诱导需要黑暗热激的预处理,南瓜未受精子房培养的黑暗热激处理以在35℃条件下热激处理6d为最佳,出胚数和出胚率的均值分别达到了4.8个和22%以上,而且与热激5d、7d相比,在0.01水平上差异显着;不同胚囊时期间的诱导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没有差异,说明不同胚囊时期对于热激诱导的敏感程度是相似的。未受精胚珠直接培养以黑暗热激处理5d的转绿率和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0%和15%以上,说明黑暗热激5天处理能够有效的诱导未受精胚珠的雌核发育,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总结两个黑暗热激实验,南瓜未受精子房的培养热激6天能够有效地起动离体雌核的发育,南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则热激5天的诱导效果最佳。2.南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培养基筛选的第一步就是比较不同浓度的2,4-D对离体诱导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了3.5 mg.L~(-1)、4.0 mg.L~(-1)、4.5 mg.L~(-1)叁个浓度的基本培养基能有效地刺激了离体雌核的发育。胚状体的诱导率在2,4-D浓度为3.5 mg.L~(-1)时达到最高,叁个胚囊时期的诱导率都在4.5%以上,其次就是2,4-D浓度在4.5 mg.L~(-1)和4.0 mg.L~(-1)的诱导率;并在开花前0.5天(12小时)的未受精子房最终诱导出了子叶胚,叁个浓度分别诱导出了4个、2个和1个。南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在添加的2,4-D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的基本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和转绿率较高,低浓度的和高浓度的诱导率都非常低。比较两个实验:较高的2,4-D浓度能够有效地启动南瓜未受精子房的雌核发育,抑制南瓜未受精胚珠胚状体的诱导;而低浓度的2,4-D能有效地诱导未受精胚珠的雌核发育。总之,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的2,4-D应由培养方式的不同而进行选择不同的浓度水平。3.筛选培养基中最优激素组合的试验结果显示:诱导南瓜未受精子房培养出胚状体效果最好激素组合是4.0 mg.L~(-1)2,4-D+0.5 mg.L~(-1)NAA+0.5 mg.L~(-1)6-BA;南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试验中诱导效果最好的激素组合是: 1.0 mg.L~(-1)2,4-D+ 0.25 mg.L~(-1)NAA+1.0 mg.L~(-1)6-BA,诱导出子叶胚总数达到了6个。相比较而言,南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需的激素组合为高浓度的2,4-D、NAA和低浓度的6-BA;南瓜未受精胚珠直接培养则需低浓度的2,4-D、NAA和高浓度的6-BA。4.蔗糖和葡萄糖都可作为南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碳源,诱导雌核发育。不同蔗糖浓度间的诱导效果比较,30g/L蔗糖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不同葡萄糖浓度间的诱导效果比较,40g/L葡萄糖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不同碳源浓度间的胚状体诱导率比较,蔗糖的最高胚状体诱导率为8.52%,葡萄糖的最高诱导率为4.44%,蔗糖的诱导效果好于葡萄糖的诱导效果。南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不同蔗糖浓度胚状体诱导率比较实验,结果以25g/L的蔗糖作为碳源的诱导效果最好,胚状体诱导率为83.33%,子叶胚7个。南瓜未受精胚珠培养所需的蔗糖浓度与南瓜未受精子房培养诱导雌核发育所需的蔗糖浓度,处在低浓度水平。5.应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到南瓜胚囊发育的整个发育过程。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就是:开花前3天的胚囊处于单核期,开花前2天的胚囊处于双核胚囊期,开花前1天的,属于四核胚囊期,开花前0.5天,胚囊已经发育至八核期。
程慧[7]2013年在《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及植株再生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5个不同的西葫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与植株再生影响因子的研究。主要探讨供试植株的基因型、外源激素TDZ的浓度、热激处理时间、供试植株的栽培季节对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胚状体发生培养条件;同时对影响移栽成活率的试管苗的大小、驯化温度、炼苗方式等因子进行初步探索,从而获得有利于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的技术体系。其研究结果如下:1.基因型对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不同基因型的供试材料其出胚时间及胚状体诱导率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在选取的五个品种中,XH11-24号材料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出胚所需时间最短,分别为18.90%和33d。2.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激素TDZ对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所设置的5个浓度中,0.06mg/L TDZ对胚状体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最高,为17.17%。3.在相同的热激温度下(35℃),不同的热激处理时间对西葫芦离体雌核诱导胚状体效果不同。在5个热激处理时间中,120h处理其胚珠转绿率最多,为86.76%,出胚率最高,为18.57%。4.不同的栽培季节,供试品种的出胚率不同。选用的两个材料X11-24和X11-55其秋季材料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17.16%和12.25%,分别比其春季材料高5.40%和3.43%,两个品种表现出一致性。5.大小不同的再生试管苗,其移栽成活率之间差异较大。处于五叶一心至六叶一心时期的试管苗,其移栽成活率最高,为87.61%。6.驯化温度不同,再生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不同。在所设置的3个温度梯度中,当驯化温度范围为日温21℃-27℃,夜温10℃-20℃,其移栽成活率最高,为88.27%。7.不同的炼苗方式对再生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不同。3种炼苗方式中,先进行光照锻炼后进行湿度锻炼,其移栽成活率最高,为90.47%。
贾学方[8]2016年在《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蔬菜类作物未受精子房或胚珠的离体培养可人工启动其雌核发育,利用这条途径获得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进而有效加快育种周期,缩短育种进程。同时,DH群体也是分子标记和基因图谱研究极好的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基因定位以及标图的准确性。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随着雄性不育系制种的大量应用,通过雄性生殖细胞培养获得单倍体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利用未受精子房或胚珠进行离体培养进而获得单倍体成为此类蔬菜单倍体研究的重点。本试验研究了供试甘蓝材料未受精子房离体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外植体发育时期、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高温预处理时间及温度、灭菌所用次氯酸钠浓度及时间等方面。对各种处理条件下诱导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等试验方法筛选出能够诱导成苗的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体系,明确了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发育途径,并且对再生植株进行初步倍性鉴定,调查了再生植株染色体的倍性,为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基因型RM的平均芽点率、绿色愈伤诱导率、绿色愈伤成苗率均最高,分别达3.57、19.04%和58.33%,并且,基因型RM最终得到的再生植株数量也是最多的。试验得出,RM为诱导效果最好的基因型。(2)处于花初期时的外植体接种后诱导效果最好,平均芽点数最高,为3.15。同时花初期芽点诱导率高达86%,也显着高于其他时期,且处于这一时期的外植体,在形成绿色愈伤组织后,大部分都可以发育成完整植株,死亡率较低。(3)对于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诱导培养基筛选的第一步就是比较不同浓度的NAA对离体诱导的影响,结果显示,0.1 mg/L、0.3 mg/L、0.5 mg/L 3个浓度都可以刺激离体雌核的发育,芽点成芽数和胚状体诱导率在NAA浓度为0.1 mg/L时达到最高,分别为8棵和6%.NAA的浓度越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反而呈下降趋势。(4)明确了甘蓝未受精子房发育途径并初步建立了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诱导体系:诱导培养基:MS+6-BA(0.5mg/L)+2,4-D(2.0mg/L)+NAA(0.1mg/L)+Suc(30g/L)+琼脂(8g/L),p H5.8~6.0;分化培养基:MS+6-BA(0.2mg/L)+TDZ(0.05mg/L)+NAA(0.1mg/L)+Suc(30g/L)+琼脂(8g/L),p H5.8~6.0;生根培养基:1/2MS+NAA(0.05mg/L)+Suc(30g/L)+琼脂(8g/L),p H5.8~6.0。(5)单因素试验研究发现,在诱导培养基内只添加一种激素,无论是激素6-BA、2,4-D还是IAA、IBA,都只能够诱导甘蓝未受精子房产生芽点或愈伤组织,不能够使其进一步分化,更不能发育成完整植株。另外,在培养基内添加IAA和IBA对于甘蓝未受精子房的生长发育并没有显着的影响。(6)未受精离体雌核的诱导需要黑暗热激预处理。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时预处理以33℃条件下热激1天为最佳,平均芽点数、芽点诱导率、芽点成芽数分别达到了2.85、100%、13,显着高于其他5个水平。(7)初步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占被检测植株的5.6%,二倍体植株占被检测植株的93%,叁倍体植株占被检测植株的1.4%.
王文和[9]2005年在《未授粉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诱导植物雌核发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未授粉子房和胚珠培养离体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目前共有20科40余种种子植物的未授粉子房或胚珠离体培养诱导了雌核发育,但成功获得雌性单倍体的植物只有10科25种2变种。本文重点对离体雌核发育的胚胎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包括离体条件下胚珠中胚囊的发育状况、雌核发育的模式、雌性单倍体形成的途径以及自发胚乳的离体诱导并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胡芳芳[10]2016年在《西葫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西葫芦离体雌核诱导再生植株技术是获得种质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内外已开展类似研究,但至今没有成功应用的报道。其主要问题是技术重复性差、出胚率低,玻璃化现象明显等多个问题。为保障西葫芦大孢子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正常产生,减少玻璃化现象对诱导效果的影响,获得双单倍体植株,本试验选用西葫芦两品种作为供试材料,比较未受精子房、未受精胚珠外植体出胚效果;筛选四种固体培养基中出胚率最佳的培养基;研究培养环境、外源激素浓度对培养体产生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研究两种液体的加倍效果和再生植株驯化、移栽方法等。这些研究结果对优化西葫芦未受精子房诱导再生植株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相同培养基上西葫芦未受精子房出胚效果明显优于未受精胚珠。未受精胚珠除个别颜色转绿外,其余不发生任何变化;而未受精子房上的胚珠体积不同程度膨大,颜色转绿。2.35℃高温条件下黑暗热激6d效果最佳,胚珠体积膨大、颜色深绿;5d体积也膨大,但颜色呈浅绿;4d相比较体积弱小、颜色发黄。3.西葫芦未受精子房在固体培养基:B5+40g/LSuc+8g/LAgar+0.5mg/LNAA+0.05mg/LTDZ+30mg/LAgNO3上出胚率最高,达95.43%,且直接生成76%不定芽。4.培养环境温度为25℃时出胚率60%,玻璃化苗率20%,产生玻璃化现象最弱,相比较是最佳的培养环境温度。5.85%环境湿度条件下试管苗健康生长,产生玻璃化苗率极低,是最佳的培养环境湿度。6.培养基内添加GA3浓度为0.5mg/L时诱导生根成活率最高,为46.67%,且发生玻璃化现象最弱。7.西葫芦离体雌核诱导单倍体培养在光照12~14h/d、光照强度1200~1500Lx、温度25℃,湿度85%,生根培养基内添加GA3浓度为0.5mg/L时可有效降低玻璃化现象的发生率,促进试管苗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草莓离体雌核发育的研究[D]. 王文和. 沈阳农业大学. 2001
[2]. 西葫芦的离体雌核发育及植株再生[D]. 谢冰.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3]. 草莓未受精子房离体雌核发育的研究[J]. 王文和, 吴禄平, 赵玉萍, 王超. 园艺学报. 2011
[4]. 南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体系的优化[D]. 陈解放. 河南农业大学. 2010
[5]. 番茄雌核发育诱导研究[D]. 赵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6]. 南瓜未受精子房和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研究[D]. 翟庆慧.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7]. 西葫芦离体雌核培养及植株再生影响因子研究[D]. 程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 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D]. 贾学方. 东北农业大学. 2016
[9]. 未授粉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诱导植物雌核发育研究进展[J]. 王文和. 植物学通报. 2005
[10]. 西葫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优化研究[D]. 胡芳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