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佛山顺德 528311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工程质量又是建筑的生命和社会关注热点。但建筑工程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其质量要求的严格,建筑呈现出的施工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做一些粗浅的探讨。首先,分析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提出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以期能给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1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很多企业将建筑质量作为企业的根基、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作为自己的企业目标,但是,目前建筑行业管理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的行为扰乱建筑市场,建筑生命周期偏短,未到使用年限就不能使用,部分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针对上述情况,2014年9月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本次专项旨在治理上述违法行为;净化建筑市场,提高全行业的质量责任感,将质量责任落实到责任主体,终身追责,使建筑市场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加强建筑工程实体实施阶段的监控力度,提高建筑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上岗要求,努力把工程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由此可见政府对建筑工程的重视,也说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2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2.1建筑工程前期策划、设计质量不高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得不到重视,严重压缩设计周期,更有甚者,未完成前期地质勘察就要求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最后造成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设计计算书和土质不吻合;抗震概念设计考虑不周全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不尽合理等问题,造成后期工程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2.2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
从招投标开始,个别施工单位通过挂靠中标,中标后又违法进行转包,并未安排相应的工程管理人员,造成管理混乱的场面。进场之前未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计划、没有健全管理体系,不同工序、工种之间也未安排好先后顺序,办理应有的交接手续,造成前道施工工序给后道施工工序留下隐患,后道施工工序施工时未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施工现场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影响整体质量。
建筑实体方面,人民群众反映较多是屋面渗水,窗户、外墙出现渗水,砂浆强度不足,抹灰脱落,墙体的垂直度达不到要求等等。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这些问题在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也是人们的普遍关注点。
3提高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众多,所以,建立完善管控体系,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3.1加强施工管理基本环节的管理控制
前面提到施工管理控制需要全过程,将建筑过程作为事中的话,制定管理目标、施工方案就属于事前准备阶段,建筑施工完成之后的竣工验收阶段就属于事后控制。下面就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
3.1.1事前管理控制
事前控制的有点时有预见性,可以借鉴以前的工作经验,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施工技术应于项目,避免重蹈覆辙。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设置管理关键点,分析工程中可能出现对管理目标产生不利因素素,提前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3.1.2事中质量控制
对工程采取全面的动态管理。主要方式有施工单位的控制和监理工程师、业主、政府的监控。事中控制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在该环节中要规范各行为主体的行为,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计划、确保建筑行为合法合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进行把关,将不合格工序和产品淘汰掉,不流入下道工序或者市场。对建筑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处理,对于较普遍的问题提出该进行的措施、为以后的施工过程积累经验。
3.2 重点关注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点
对施工工程管理的控制,重点要把握施工质量控制点,一般选施工难度大不易掌握或者对工程质量影响大部位或者工作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点。例如地基、基础、钢筋工程等关键部位、工序或者隐蔽工程等部位;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例如厨房、卫生间防水工程;对于采用未使用过新技术、新材料的或者经过返工的不良工序也应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点。
明确了施工质量控制点之后,应将施工质量控制点进行量化,制定质量控制参数;相应操作指引、质量控制措施;确定质量检查、抽样法方法和数量等。
其次,要想施工的施工作业班组做好交底工作,使每个作业人员明白施工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掌握施工要领。
最后,是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跟踪、记录。由施工单位人员或者监理工程师记录质量点施工状态和效果,一旦出现危险信号及时向业主或者政府反馈质量控制信息,保持施工质量控制点受控。
3.3对施工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控制
施工生产要素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劳动主体;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劳动对象;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水平等劳动方法;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模具等劳动手段;以及施工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劳动条件。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效控制,方可保证建筑工程管理顺利进行。
3.3.1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参与施工劳动的人员需持证上岗,达到上岗作业的基本条件;在岗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技能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质量意识和劳动水平的要求也在独断提升,需保证达到相应的管理水平;通过合理的培训、严格考核制度和必要的奖励政策,保证施工人员的资质、资格符合法规规定,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3.3.2加强材料、设备的控制
原材料及工程设备是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加强原材料和工程设备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对原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控制主要包括:保证材料设备的达到规范、图纸所要求性能指数;原材料、设备进场前必须完成验收工作并留底;对于国家淘汰的材料和设备,要予以杜绝。
3.3.3施工工艺的控制
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对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尤为重要。对施工工艺的选择主要包括:深入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制定合理有效的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选用符合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要求的模具等施工设备,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等。
3.3.4施工机械的控制
施工中常用到的机械设备有起重运输设备、人货梯、测量设备、施工安全设备等。施工机械设备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实施基础,应合理选择正确使用。选择施工机械按照图纸所要求的设备类型、主要参数进行选择。特别危险的机械设备,其安装施工方案需经过严格的审批,还要经专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3.3.5施工环境的控制
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环境因素,要会同设计,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采取基坑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控制方案。对施工作业环境,包括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施工场地以及交通运输等因素。
4结语
以上是本人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够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保证建筑实体的质量的优质、安全。从而真正优化和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和企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李伟等.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陈莉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工序论文; 质量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