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材中便蕴含了许多古诗文。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对低年级古诗的教学目标定得较低,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段地理解意思,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含义,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出画面,在读中体会诗的美妙,获得情感体验。
如何在低年级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一、多样诵读,体会诗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在反复的诵读积累中,学习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因此,低年级古诗教学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读要有明确的要求,读出层次。首先,读准。刚打开课本初读古诗时,可以要求学生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不加字减字。其次,读通。在自读完成后,指名个别读,此时要求一句一句读正确,注意词的连贯,标点的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一般节奏,逐步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体会诗韵。最后,读懂。让在学生大概理解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画面感并熟读成诵,达成背诵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插图,捕捉诗境
低年级的教材,每首古诗都配有彩色插图,插图大都很形象地描绘着诗中的画面,我们可利用这些插图,帮助学生从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古诗描绘的情境,从而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插图的使用我们可以结合课的需要放在课前或课中、课后。例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后一句“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时,教师可直接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画着什么?结合学生的说,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你们所说的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学生一目了然,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绝句》时,也可采用看图导入的方式,两个黄鹂在枝头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作者所写的内容就是学生眼中的画面。总之,插图是帮助学生捕捉诗境的很方便也很有效的途径,同时我们课标中也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插图学习文章,教师在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要好好利用。
三、借助故事,感受诗情
八九岁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在古诗中,有许多是诗人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学时加以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学生一定能在会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从文理解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
四、想象搭桥,诗画共融
叶圣陶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也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例如:杜甫的《绝句》中,一句一景,的确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要想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画面美,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斟字酌句,细细品味,慢慢欣赏,展开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如第一句中的“翠柳”一词,柳树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树,可“翠柳”是怎样的呢?学生脑海里的印象比较模糊。我先让学生谈谈对“翠绿”的体会,那就是碧绿的、绿油油的、翠生生的,然后欣赏“翠柳图”,此时学生脑海里“翠柳”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原来这春天的柳树,刚长出嫩绿的叶子,翠生生、油亮亮的,就叫“翠绿”,这样翠绿的柳树就叫“翠柳”。有了“翠柳”的形象,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诗句在学生脑海里已然成了美丽的图画。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自然就读出了诗的韵味,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技巧指导。
五、熟读成诵,在读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中外诗文160篇。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就有70首。而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书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还应结合古诗的内容、主题、作者等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从而不断丰富古诗的积累,完成课标中的要求。
六、识写结合,规范书写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当然在古诗文教学中也不例外,中国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的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正确读写,还应该让孩子觉得汉字有趣、好学。在教学中,我们可深入浅出地渗透汉字文化,适度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论文作者:马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古诗论文; 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画面论文; 插图论文; 汉字论文; 古诗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