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美居文化及传承的一点思考论文_张远灵

关于传统美居文化及传承的一点思考论文_张远灵

开封市委党校 河南 开封 47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营造技术各个方面,我们的古人在建房方面很善于利用当地现有的地理环境、材料,以达到人工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认为:天就是一个扩大的人,人就是缩小的天。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建房选址的基本原则。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府库,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一座房屋的最佳位置,也体现了人们渴望与自然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居住环境。这种“天人合一”体现在传统建筑住宅方面的结果就是在中华大地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国古代人们虽然生活在水平低下的农耕社会,却善于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材料等,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建造出了适合当时当地人们居住的、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在材料利用、环境选择等等方面,要求天地人和谐,它在空间上也极其讲究,在外观、内部的尺度上都会考虑和周边环境的搭配使建筑和自然和谐统一,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而中国的园林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最早都是在自然中产生形成的。南北朝时期,社会战乱动荡不断,一些文人便到山野乡村躲避战乱,过起了山水悠闲,赋诗作画的生活,同时对山野的自然风貌有了新的认识。战乱结束回到城市,便把农村的自然田园风光、自然山水美景搬到了住宅旁,变成了宅院就是现在的园林。而每次社会动荡变革,也是文化发展的契机,文人们空闲下来到安静的环境搞创作促进了文化进一步繁荣。这种遗风带到了当代,如作家下乡体验生活,所谓的采风。中国的房子讲究对称,园林却不讲对称,尤其在城市,像苏州园林就是这样的。园林中很多都是从自然风景得到的启发,像“町步”,在比较浅的水道上铺上石板作走道,旁边还间歇铺有小石板,人走在石板上,水光倒影,人碰面的话便站在小石板礼让,若有牲口,便牲口走水中,人走町步,这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不破坏自然,取之于自然,服务于人类又不破坏自然,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礼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礼制把贵贱等级作为法则,而建筑、住宅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成为划分尊卑、标示等级名分的手段,超越等级的属于犯法。中国传统经济是农耕经济,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人们生活在这些地方,和国外的古文明不同,如意大利他们是走出去而形成了商品交换经济;我们依靠丰沛的水资源、广渺的土地繁衍生息,形成的关系是血亲裙带关系,怎样使这种关系持久有序,那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与之很是吻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等级制。中国礼制把贵贱等级作为法则,而建筑、住宅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成为划分尊卑、标示等级名分的手段,超越等级的属于犯法。中国城市看中一块地就会开始规划,就会布局,房子盖得方方正正,还非常对称。中国传统建筑以中为贵,以正为美,以高为上。等级是怎么表现的呢?等级表现在空间,还有台阶、屋顶的大小、色彩等等,建筑空间上的语言很丰富,礼制就决定了我们的传统民居它是一个严整的规划,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最受欢迎,这种构架的民居各地也最多,是礼制决定的。屋顶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等,什么样的阶层所盖的房子屋顶是不能超越的,否则后果很严重,房屋的大小面积也是有等级的,瓦的颜色、纹样、装饰的台阶高低色彩都有严格规定,比如金黄、红色等都是皇宫的专属,布景的窗格等在民间只能用白、灰、黛色,华丽的色彩到民间只能用木色等色,这些都是明确无形的规定,这就是等级。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山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院中各人住的房间位置说明在家族中的地位。传统四合院,主人及夫人住在中间的房子坐北朝南,姨太太在耳房,古代也叫偏房,左右厢房儿子和成年女儿住,后罩房住未成年的女儿及仆人或放东西,家仆等住在倒座,这种排列住法,是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产物,家中主要人物和不该与外界有联系的人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人们很深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了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深似海。

三、中国古民居建筑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有其历史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当代的建筑形式都有它文化的根源,都不是没有根基的创新。她随着古代文明一起诞生,几千年来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为人们遮风避雨保护人们免收风雨侵害,从而生生不息,让现在的人们感叹人类久远的文明,增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没有历史,何来现实呢?景观价值: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居住环境,因地制宜,清雅宜人,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建筑民居鬼斧神工的景观艺术,从而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文化价值:建筑物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记录着历史,也是文化的载体,是“凝固的音乐”,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增添了壮丽妩媚的乐章。

在国家层面有文化遗产日,2006年规定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六是文化遗产日,2017年改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论文作者:张远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关于传统美居文化及传承的一点思考论文_张远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