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维权难在哪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两年来,海南省五指山市(原通什市)各债权银行加大了金融维权工作力度,人民银行还牵头建立了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逃废债行为进行联合制裁,如公开曝光、内部通报、不予开立银行新账户、不予办理贷款卡、停止授信等。但由于受各种利益驱动,企业拖欠、赖债、甚至利用破产逃废银行债务情况仍相当严重,使金融维权工作难以奏效。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当前金融维权工作的难点
(一)“难”在地方政府。由于银行机构实行垂直管理,银行债权损失与地方政府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因此,地方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认为“银行是国家的,企业是地方自己的”。在金融机构落实金融债权时,地方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往往从保护本地经济利益出发,对本地破产企业搞假破产真逃债不认真追查。当司法部门对企业财产采取查封、冻结、划拨等强制性措施时,有的领导往往打着稳定的旗号出面干预。从而使银行在依法保护债权时面临困难。
(二)“难”在企业。一是企业利用股份制改造逃债。如××印刷厂拖欠银行贷款本息34.8万元,去年实施股份制改造后,为逃废债务直接在储蓄所开立新户坐支现金,逃避债权银行监督,至今,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分文未还。二是利用兼并逃债。××供销社在1996年成立了新公司——××公司,兼并了原供销系统的农行的四大贷款户,但新公司成立后,不提供有关资料,不配合落实债务。三是催收无门。辖区不良贷款企业中,有49户企业为无资产、无人员、无办公场所的“三无”企业,涉及贷款本息11242.2万元。对这些借款人只能通过公告催收延续着诉讼时效。若起诉则因无资产受偿白白浪费诉讼费用,增加经营成本;若不起诉则因无催收,只能靠公告催收维系无多大实质意义的诉讼时效。四是多头开户,资金体外循环。部分企业为逃废银行债务,在多家金融机构开立账户,不与主债权银行发生结算业务,有意逃避银行的监督。
(三)“难”在司法。一是执行难。执行难是当前银行司法保全信贷资产遇到的突出问题。如××旅业公司欠通什市农行贷款本金555万元,该行于1996年向省高院起诉,1999年判决胜诉,但由于抵押物分割问题有分歧而无法执行。二是过户难。法院和税务部门向银行征收费税多,税费高,致使银行打不起官司。三是暗箱操作。银行为了保全资产必须依靠司法手段,有的评估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有失公正,使得企业财产查封难、评估难。
(四)“难”在法制。如现行法规中,对债务人履约不力、拒绝履行、履行迟延的约束乏力,不具有操作性。民法通则及破产法等法规中没有规定债务企业在产权重组或其他重大事项变更有可能引起债务转移时应当和必须经过债权人同意或告知债权人,对银行资产保全缺乏完整而有效的法律保障,为债务人逃债提供了法律空隙。
(五)“难”在信用保障。目前辖区人民银行已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但辖内各银行间及银行与人行间的咨询系统尚未联网,造成征询贷款企业特别是异地企业信用情况困难。加上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尚未开发,辖内缺乏统一共享的贷款企业资信信息,无法对不良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形成有效监督。
二、强化金融维权的建议
(一)重塑社会信用。大力宣传“四法一通则”和经济合同法、破产法;广泛倡导“诚实守信”、“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耻辱”的道德理念和社会氛围,弘扬“言而有信”的信用准则,利用道德力量和法律的强制力,增强信用观念,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争取和依靠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做好金融债权保护工作。如企业改制凡涉及银行债权的改制方案,必须得到债权银行的认可方可审批,改制或分立企业在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时,银行债权不落实的,不予办理。同时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执法效力,减少银行资产损失。
(三)加强企业破产过程中金融债权的风险防范。一是各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防止假破产真废债的恶行发生;二是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与政府各部门联系,减少政府对破产案件的干预,保证司法部门依法处置破产企业资产时的客观公正;三是积极行使质押物、抵押物的处理权和债务抵销权,以保护金融债权充分实现。
(四)各金融机构要增强债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从改制方案的提出、到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以及产权确定等,各债权银行都应该积极参与,主动介入,把金融债权落到实处。对不同的改制企业采取不同的资产保全措施,严防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逃废债之实。
(五)建议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要修改和完善产权重组中如资产购买、股权收购、租赁、承包、合并等债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二要修订和完善有关抵押、保证、破产等与企业改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违规处罚等设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使企业改制有法可依。
(六)进一步健全防范和制裁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并充分利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尽快实现辖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联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