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应防止和克服的几种倾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在对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倾向论文,上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问题进一步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这对统一全国人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政治思想凝聚力,实现我国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全国人民都在深入学习这一伟大理论,不断加强理解,加深认识,指导具体工作。我认为,在学习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精神实质,防止和克服以下几种倾向:
一、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倾向。由于人们受旧的传统模式的影响,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传统的观点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纯而又纯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不能有力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产生种种疑惑,有碍工作的开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够坚信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二、否认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倾向。有的人认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在中国只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先发展资本主义,再发展社会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搞错了,搞早了,从根本上否认了我们党的革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一种右的错误倾向。
我国跳过资本主义的完备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殊条件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结果。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实践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而不能倒退回去,搞什么“私有化”、“全盘西化”,补什么“资本主义的课”。任何倒退和走回头路的企图,任何偏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倾向,都是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不相容的。
三、误解和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工作上的失职辩解的思想倾向。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筐”论的思想,认为“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认为在初级阶段工作要求不能“太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可以“原谅”的。这样的人工作上不思进取,不高标准要求,对问题不积极想办法解决,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这是一种消极悲观思想倾向。显然,这些同志的精神状态与我们事业的要求、形势的要求以及党和人民的要求格格不入,相距甚远。这种精神状态必须改变。
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关系的调整认识不清的思想倾向。他们没有认清调整利益关系的客观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因而产生了吃亏、攀比和埋怨等情绪。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改变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然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的某些环节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导致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中发展的。就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而言,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人民群众就没有劳动积极性,社会主义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这样就必然触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改革和调整不可能立竿见影地给每个人带来均等的实惠。在某个阶段和时间,这一部分人与那一部分人之间,这一地区与那一地区之间,有的可能多得一些,有的可能少得一些;有的早得一些,有的晚得一些;少数单位和少数人甚至要做出局部牺牲。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深化改革教育,使每一个同志都能认清初级阶段利益关系调整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努力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对待利益调整,特别要使各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对待自己富和群众富的关系,不搞生财“有道”,曲线致富。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职工群众在利益关系的调整中能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关键是看我们干部在利益问题上伸不伸手,搞不搞非分所得。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