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_普布

谈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_普布

普布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南木林镇白玛当中心小学 857100

【摘要】校长职级制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也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校长职级制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一些地方通过试点实践和课题研究,先后总结了一些经验做法,也有零散的专家文章见诸报刊,但大都局限于本地区和教育领域内,很少有从全局、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作者以宏观、全局、系统的视野,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与教育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事业单位职员制、现行体制等相关方面关联性与耦合性的思考角度,提出了理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几个方面关系问题的见解,为校长职级制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校长;教育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9-094-01

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取向,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校长职级制改革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的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校长职级制与教育综合改革的结合

1.明确认识校长职级制的改革定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根据教育专业发展需求,对中小学校长职务设置不同等级,确定相应的职级待遇,并通过对校长素质水平进行科学考评,确定或晋升相应等级,使其享受相应职级待遇的现代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包括:其一,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和学校校长相应的行政级别。其二,学校校长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其三,实行校长任期制,设置校长任职年限,并对校长的任职时间设定最高年限。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次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它要破解的命题涵盖行政管理、教育治理、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教育向高位均衡进发提供一条参考路径,要厘清政府、学校、社会职能,探索建立一种“学校主体、行政推动、社会评价”的全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统筹推进校长职级制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龙头,学校开放式治理为重点,教育管办评分离为主导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由校长职级制单项改革切入,推动综合改革,不能单就职级制搞职级制,改革是一项联动工作,单搞职级制无法破解教育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些地区的校长职级制均为增量改革,即单纯地增设校长职级津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改革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到诸多牵连和制约。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单项改革,而是对整个校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应从宏观上重新设计教育管理与学校治理体系,目的是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教育治理结构体系与现代学校制度。要采取增量和存量并举,除了建立职级体系、设立职级津贴,还要对人权、事权和财权等固有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形态化转变,由“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校长职级制与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推行

1.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是当前改革亟待破解的难题。事业单位行政化是我国当前普遍的社会现象,表现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但目前事业单位总体上还没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根据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规模大小、发挥作用等因素确定的等级规格体系。因此,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一直在推动,但进展不理想。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既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也要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核心是要消除行政化对业务的掣肘,使事业单位的业务气氛名副其实,让职业水准成为评价事业单位及其员工的主要依据,推动创新能力和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2.校长职级制助推教育去行政化进程。校长职级制的核心是摘掉校长的“官帽”,这样可以引导校长脱离行政级别的束缚,引导校长提升自己的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实现教育家办学奠定基础。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教育无关的行政事务,让校长真正摆脱行政束缚,实现静心办学。这样既有利于理顺政校关系,建立起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校长行使办学自主权的管理体制,强化校长职务专业化的特征,引导校长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所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激励和使用管理机制,赋予校长权责相当的人权、事权、财权,实现责权利有效统一,解除体制性障碍,厘清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促进管办评分离;同时,有利于形成职务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推动校长在不同学校之间发展和交流,实现校长待遇与个人业绩水平相联系。

三、校长职级制与事业单位职员制的关联

事业单位职员制是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技能三类岗位,其中管理岗位职级与行政级别一一对应,最高职级受限于单位行政级别。而直接影响薪酬的是管理岗位工资标准与职级一一对应、绑定过紧,同时,相对于专业技术岗位而言,多数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其管理岗位工资标准偏低,间接因素是管理岗位晋升空间小而影响到薪酬待遇的提高。同时,带来了管理岗位的领导“双肩挑”现象普遍,侵占专技岗位。推进职员制改革,破解上述存在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拓宽管理人员发展空间、调动事业单位职员积极性、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建立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相配套的社会环境、行政体制、保障制度,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要通过顶层设计理顺管理关系,重新设定各方管理权限,建立统筹兼顾、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配套管理机制。尤其要注意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政府部门的审批管理权限、组织部门的人事任命权限、人社部门的教师资源配置和岗位设置管理、财政部门的经费分配和保障能力、教育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限、学校的自主办学权限等,都应当进行统筹设计、系统调整,创造真正适应校长职级制的社会环境,促进校长职级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论文作者:普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谈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_普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