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博客文化”的解构与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文化论文,博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成长迅速的网络应用形态,其简便、灵活、时序记录、自由交流的特点深受青年网民的青睐。据2005年中国博客用户研究报告称,我国博客写作群体中30岁以下的占92.61%①。当代青年作为博客传播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具有对知识的激情、对关注领域的执著、对思想与资源共享的开放心态,他们广泛利用“博客”为手段记录生活、发掘自我、展示自我,正实践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青年“博客文化”。
一、青年“博客文化”的兴起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社会正在变得更具开放性和新颖性,科技让互联网成为青年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日益表现出包容性和多样性,社会心理的需求结构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和丰富化。因此,青年“博客文化”的兴起有着社会、科技、文化和心理多个层面上的原因。
博客成为当代青年进行社会参与的一种新渠道。博客成为了一种社会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着更多的言路平台。近年来“网络民意”受到特别关注,而博客也使社会公众的话语空间扩大了,成为青年表达自身意愿的一种新渠道,也成为青年与社会管理者进行沟通的一种渠道。
博客成为当代青年表达个性与感受的一种新途径。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等传统电子媒介而言,互联网博客具有更鲜明的自主化、个性化、时尚化等特征。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和表达主体是他者,而博客的传播和表达主体是自己。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自主的、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正是青年非常愿意选择的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也正是这一特点体现出了它独具的动员青年参与的能力。这一点从博客上的“心情日记”等足以窥见一斑。
博客成为当代青年追逐时尚、甚至引领时尚,获得某种成功的一种新方式。目前博客“个人天空”异彩纷呈。博客们以点击率锻造“人气明星”,一些博客明星凭借高点击率受到了出版商的追捧,2005年一些写在博客上的作品先后结集出版,掀起一阵“博客文化”浪潮,并进一步引发了较高的参与率。
博客成为当代青年满足娱乐需求的一种新空间。随着我们的社会迈向富裕,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以及市场机制和资源紧张导致了各种压力,因此,对于娱乐,尤其是“新娱乐”的需求也正在增长,科技发展成果在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服务方面发挥了新的作用。
二、青年“博客文化”的特点
青年“博客文化”是以高科技为载体的一种新兴的复合文化现象,可以说它包含了高雅文化、精英文化、理性文化以及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感性文化的多重成分。从“网络文化”的角度来考察青年“博客文化”,具有如下特点②:
第一,青年“博客文化”是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相融下的一种文化。世界范围内写博客的人很多,他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来自不同种族、而且各人的兴趣爱好皆不同,这就形成了青年“博客文化”的多元化,但又因得宜于互联网,使得文化信息全球一体化,这又表现出了文化的共性。文化信息全球一体化的结果,并不是将所有的博客样式铸成一个模式,而是最大限度保持了各个博客的个性特征,使得博客个性更加鲜明。青年“博客文化”正是在文化共性与个性相融之中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征。
第二,青年“博客文化”是一种高度开放的文化。博客一旦制作面市,都会给相互链接的对方提供文化产品。博客上每一种文化产品一旦公开都具备开放性,不论贫富贵贱,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上了互联网,谁都可以尽情享受,不受时间的限制。全球各地的读者可以同时翻阅同一个博客的同一页面,可以阅读同一篇文章,可以同看一幅图片,可以同时将自己的评论展示在同一个张贴板上,因而青年“博客文化”具有开放性。
第三,青年“博客文化”是一种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相互交织的文化。“未来的知识生产模式,将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互动中共同创造知识。一个人在网络进行交流和探讨时,他提供意见时是在进行知识生产,而在倾听反馈时,就是在进行知识消费。反过来说,一个人在共享知识时,由于始终伴随着意见的发表,从而成为知识生产;而在发表意见中,由于旨在赢得人们的回应,又成为一个知识消费过程。”③ 博客在制作过程中,作者在消费网络资源,一旦面市,同它相互链接的博客作者又会在欣赏它的同时进行消费和生产,因而可以说青年“博客文化”是一种文化消费与生产相互交织的文化。
第四,青年“博客文化”是一种推动人性回归的载体。现代青年由于竞争的激烈,个性压抑得很厉害,确实希望能“偷得平生半日闲”,使自己变成一个暂时的自在之人。由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种种关系,使人不能真正放松,不能真正摘下自己的人格面具,于是人们可以换一个名来制作博客,这样现实中带着面具的自我会悄然隐去,而具有原始意味的本我才可能活跃起来。所以,一些青年博客制作者往往都能在博客上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无意识的大脑运动过程中,袒露出自己的本性,通过博客这一载体将作为人之本性的真实面传递给观者。
三、青年“博客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由于博客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使得博客一出现就成为了最善于捕捉网络新技术的青年一代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和许多新兴事物的诞生一样,青年“博客文化”对青年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效应。
首先,青年“博客文化”满足了青年文化的需要,丰富了青年文化生活,但同时又消解着主流文化的价值,削弱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在现实社会甚至在网络BBS中,个人的言论会受到社会、族群甚至自身的规训,向主流文化靠拢或至少沉默。而在博客中,个人拥有匿名发言的自我空间,可以不受社会规则的束缚,因而会产生大量与主流文化相悖的声音,有些言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危害。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博客平台,传统权威已不复存在,多样化的博客世界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将使传统媒介在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战争博客冲击传统媒体大获全胜、2005年新加坡几名青少年在博客上散布大量种族言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等等,都证明了这一点。④
其次,青年“博客文化”为青年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空间,也模糊了现有伦理道德界限。青年“博客文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全社会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的资源,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但同时,博客是一种公开的个人网络日志,在这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模糊,产生了不少伦理道德界限模糊的新问题,比如隐私问题、公众窥私问题。
第三,青年“博客文化”的兴起容易使青年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长此下去会导致青年文化的泛化。95%以上的博客作者同意或基本同意自己写博客的动机是表达情感⑤,做博客是一个自由状态人的自发行为,写作博客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个人用文字捕捉自我刹那间的所思、所想、所感。这种日常生活的记录,导致文化泛化,使日常生活与文化界限模糊,令人质疑其文化内涵。而恰好是这种日常生活记录,迎合了思想多变的青年人,诱导青年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青年“博客文化”有助于提高青年工作、学习效率,但也容易成为现代人标榜时尚的一种符号。与传统的网络传播载体网站、E-mail、QQ、BBS相比,博客的信息组织更加自由,用户发布自己的日志文章所受到的约束更少。博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博客文化的流行也因此大大提高了青年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效率。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博客的日志很少更新,有些自从申请之后就没有更新过,不少网民只是将博客作为一种标榜时尚的符号来占有,与博客精神推崇的思想分享的初衷相去甚远。⑥
四、重塑青年“博客文化”
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⑦ 可以肯定当代青年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青年“博客文化”中去,回想当初,博客真正进入中国大众视野的不是“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而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木子美风波。可以说,博客已不是青年人简单的私人倾吐空间,而是在成为青年生活方式存在的不同选择。所以,对于青年“博客文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全社会应该通过有关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的不断完善,从多方面促进一种有序和健康的青年“博客文化”的持续发展。
首先,把青年“博客文化”塑造为在法制指导下的自由、开放文化。青年“博客文化”是一种多元的大众文化,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使青年“博客文化”具有鲜明的平民性与民主性,体现了多元化的思想交流。博客在理论上是向所有的社会成员开放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文化的创造过程中来,促进了文化的民主性,减少了文化专制、文化独裁的可能,大众的参与,拓展了公共领域的空间,也为政治民主建设提供了支持。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法制健全是博客大发展的根本基础;博客的自由文化是真正自律和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的文化;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博客生态的健康发展,是法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博客的自由文化是责权利高度统一和平衡的健康文化。博客法制建设是博客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次,把青年“博客文化”塑造为不断改革发展的创新文化。任何文化要存在,就要发展,就要创新。博客为广大青年提供了零门槛的传播交流的平台,而传授双方的创造性参与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多种可能性。青年博客应该提倡创新思维,致力于国家和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把自己的博客建设成学习型、创新性社会的一种有力的社会化知识管理工具,通过自身的创新推动互联网和社会经济的创新。当代青年要把青年“博客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主流文化相适应,把博客的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发展历程中,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化。既然青年“博客文化”囊括了众多亚文化的表达,那么在文化生态学的意义上,就更应该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
再次,把青年“博客文化”塑造为真正理性而负责任的文化。青年博客有激情,更需要有理性。青年“博客文化”提倡学习思考永不停止,从人类社会的巨大思想遗产中获得自身不断进步的力量,要做弘扬民族的、大众的、时代的文化先锋:青年“博客文化”提倡宽容、宽松、宽广的交流沟通,反对攻击、漫骂、诋毁、污蔑等言行,反对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和心胸狭隘;青年“博客文化”提倡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责任文化,尊重别人的同时尊重自己,反对不负责任的言行和人生观。通过发展“博客文化”,提升青年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促进自己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学习和进步。
最后,把青年“博客文化”塑造成真正和谐的共享文化。博客的信息空间向每一位青年开放,每一位青年都能获得传播与表达的权利,可以在自己设计的一个完整信息空间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绪感受等,从而给其他受众一种立体的、动态的和即时的信息。当代青年要利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新的传播与表达载体,提倡无私奉献、资源共享的精神,鼓励开放的知识产权观念,尊重传统知识产权制度,打破学历、财富、地位、地域等障碍,促进地区沟通、城乡沟通、贫富沟通、行业沟通等多方面的沟通,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的沟通基础。从而,激发自身对社会的关怀、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的表达,对于调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领域,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⑤ 首份全球中文博客调查报告,http://it.sohu.com/20051003;
② 金江流沙:“我眼中的博客文化”,http://www.tzwh.com;
③ 姜奇平:“通过知识获得自由”,http://www.people.com.cn/wsrmlt/jbzl/2000/01;
④ “新加坡两博客作者获刑”,http://wz.new-youth.com;
⑥ 董天策等:“博客文化解析”,http://www.chuanboxue.net;
⑦ 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传媒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