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265500)
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立项编号:DXSKYY2017003
摘要: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行业存在的普遍特征。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大省,河北是这个全国性问题的组成部分,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一直都是一项重要议题成为河北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障碍。面临巨大的调整钢铁工业结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河北应该从何入手,又应注意哪些细节?河北无需孤军奋战,大可借鉴其他省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战略与经验。通过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过剩产能的产生原因,分析对比其他省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战略、方法及措施,取其所长,从而更好的完成河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重大任务目标,实现河北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河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钢铁行业;去产能;职工安置;奖补支持
一、过剩产能产生的原因
从经济学来看“过剩产能”是指当生产产品的能力饱和生产时,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超出了社会需要,则此时过大的生产产品的能力即为“过剩产能”,也就是说过剩产能并非产品过剩,而是生产能力过剩,即使控制生产使产品没有过剩的情况下,产能也有可以是过剩的。而且“产能过剩”具有相对性:产能过剩的形成需要指定特定的产品、特定的时期并且发生需求和供给结构的失衡。即产能过剩是指特定的产品在特定的时期由于需求和供给结构的失衡而产生的生产产品的能力过大的一种生产问题。
造成过剩产能原因有很多,直接原因就是在市场中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当市场中的消费率长期偏低,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不对称,消费需求不足而生产能力过大,需求和供给结构这一供求关系失去了平衡,过剩产能也就出现了。此外,由于残余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微观主体粗放经营,以及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产生了大量的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这使得企业的效益降低,产品的库存增加,各个地区间的产业结构日渐趋同,钢铁工业产能过度投资和低效利用的现状,愈发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相背离。除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之外,过剩产能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社会资源的配置扭曲的体制弊端。这三大原因或根本或直接的导致了产能过剩。
二、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的战略概述
河北省在“去”上下功夫,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以腾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一是坚决完成年度压减目标任务,到年底不达标产能均要依法依规退出市场;二是积极稳妥地除清僵尸企业;三是加大对“地条钢”和违规新增产能查处力度,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杜绝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和已经封停的设备复产,确保产能真去、真退、应退、尽退;四是推进环首都部分地区的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力争年内再多退出几家钢铁企业,加快“地条钢”的整体退出。严格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面对去产能的巨大压力和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河北各市坚决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河北省多次组织全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集中行动,并鼓励各市在其基础上自行组织开展集中行动。指定相关产业政策,督促各市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要求做好钢铁行业去产能相关工作:一是重点做好验收等后续工作,对化解封存装备加强日常检查监管,确保化解封存的装备不具备复产条件。二是重点拓宽职工安置渠道,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援助与支持。
三、其他省份化解过剩产能的经验借鉴
(一)河南省
随着各地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工作的实施,河南省政府根据本省的统一部署,坚持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的方针,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推动煤炭、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根据过剩产能情况,出台2个《总体方案》和4个《实施意见》,确定化解过剩产能的总路线。“2+4”政策的推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钢铁、土地等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置“僵尸产业”,在产业产品的生产中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产业产品的结构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改善,加快实现了企业制度的创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而且河南省把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作为主要任务,落实到实处,各个地方在产能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时时监督,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社会公示制度,把每年度的产能情况向社会公示,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没有按要求完成生产的地区及企业进行问责追究。
河南省把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头炮与重中之重。在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的工作中,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人往哪处去?钱从何处来?债务如何处置?工作成效总体较好。河南省把去产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煤化工,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建成投产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生产线,将去产能产生的工人们从关闭煤矿转岗的这里,并对他们进行学习培训。发展高新产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作为煤炭钢铁生产大省河南响应贯彻党中央的号召把去产能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以硬手腕啃硬骨头。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历史包袱重,去产能是一个非过不可的难关。针对煤矿关闭工作情况复杂,退出难度大等实际困难,河南省建立完善了省、市、县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时间节点,把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全面覆盖下去,把责任落实到人。各级政府发放的奖补资金在去产能工作中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
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即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奖补支持,河南省内部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和完成,也对每一处矿井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补贴,所在市县也不同程度地拿出了一部分的奖补资金。这样即保证了煤炭钢铁化解产能过程中一切成本支出资金的需要,保证了煤矿的顺利关闭,也保证了职工安置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国家去产能的奖补资金及时到位后,交由集团控制支付以解决矿井闭坑后期及闭坑后的转岗分流过程中内欠职工的养老,医保等和部分工资,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利于保持大局的稳定,利于以后企业转型发展。在化解煤炭产能工作中,河南把职工安置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本,通过转岗分流,创业扶持,劳务输出,内部退养等多种渠道,使众多分流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二)江苏省
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大省工业门类十分齐全。怎样化解过剩产能,又如何保障好职工的安置工作?苏州,徐州等地先后退出了大量炼钢产能,进行了关停工作。江苏省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淘汰落后产能,而是要推进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这一减法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加法。严格按照环保、能耗、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关停不能安全生产,不承担环保责任的企业。
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必然有职工需要分流安置,江苏省完成国家去产能目标任务的钢铁、煤炭企业共需分流安置的职工共计数万人。江苏省在职工安置方面更倾向于多做内部转岗安置,从而减少让职工解除合同,对提供职位的市场、人力资源机构以及有自主创业能力的职工进行补贴或者特殊照顾。不仅如此,江苏省还对去产能职工安置实行百分之百实名制登记管理,不只将人的名字搞清楚,重点是要搞清楚职工的就业状况,就业需求,年龄,工龄,所在机构以及今后的去向。并对就业困难等重点人群进行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对于有需要的员工进行就业培训等,想方设法的保障职工安置工作顺利平稳进行。
(三)山东省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机遇,山东省这一石化产业大省,近几年致力于出台政策调整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发展四新、促进四化、做强做优十强产业,推动山东由石化产业大省向石化产业强省转变。在产业布局上实行“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不断促进石化产业的规模集约化、产业园区化、变化一体化发展。规划了6000亿元新旧动能转化基金,900个重大项目,新时代发展新动能。坚持重点打造一批量化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促进传统石化向精细化工,新型化工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产能控制上,严格控制炼油,轮胎,尿素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相关部门不得为违规新增产能项目办理相关业务。
山东各市对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量,职工安置人数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及时上报。省财政厅向各市拨付中央和省级工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数千万元,并制定了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强普资金管理细则等有关规定,要求各市依照规定及时分配和使用专项奖补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更多相关信息
近期,随着去产能战略的大力实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呈现上涨态势,钢铁煤炭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工业品价格PPI的上升,要严格防范在安全、环保、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的过剩产能“重新开张”。虽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了的幅度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价格一直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反弹的内在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改善,钢铁、煤炭、有色建材上涨幅度比较多。ppi上涨,钢铁部分产品的产量上升,这与去产能并不矛盾。随着工业品价格的上升,重要的是要防止那些要淘汰的在安全、环保、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的这些过剩产能重新开张。
工信部发文: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1.5亿吨的上线目标,对“地条钢”高发的重点城市、省份、地区重点把控,组织开展一系列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专项督察,对不同地区新建电炉项目在产能置换政策上给予一些适当的倾斜,鼓励小型的电炉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和接收产能过剩地区的转移产能,大力发展先进水平的电炉企业。
五、河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战略的着力点及细节
就河北省钢铁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借鉴其他省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战略与经验。通过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过剩产能的产生原因,分析对比其他省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战略、方法及措施,我认为应该以“去旧产能”,“增新产能”为抓手,同时注意拨付工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妥善平稳有序地安置职工、严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增强生态环保理念,加强环境管制等细节,以生态创新为手段,推进河北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化解和产业转型的实现。
(一)以“去旧产能”,“增新产能”为抓手
1、“去旧产能”
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就是在市场中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需求和供给结构这一供求关系失去了平衡。既然是产能过大,所以去产能也就成为了化解过剩产能最直接的抓手。按照国家四个彻底要求将“地条钢”制售企业关停到位,通过去产能,初步实现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在煤炭总产减少的情况下,一些省份的很多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扭转了连续多年钢铁行业的低迷局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给侧改革的红利很大程度上是去产能带来的,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去产能作为突破口,十分正确。很多省份选择由国企带头进行供给侧改革,退出产能的绝大部分是国企。在“去”上下大功夫,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以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坚决完成年度压减目标任务不松懈,到年底不达标产能均要依法依规的退出市场,积极稳妥地关停、除清僵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钢铁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减少其对市区环境的各类污染,节约运输成本,尽快将钢铁企业退城搬迁。利用河北在地理位置上的临海优势,将钢铁产业向沿海、临港或有相关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并充分考虑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下与京、津的合作互助,大力转移过剩产能。
2、“增新产能”
钢铁工业是重型化工行业,污染排放较大、耗能较高、很容易污染环境。应积极为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交流提供平台,支持鼓励钢铁行业进行生态创新,在节能、环保、减排等方面进行良性竞争,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打造高新产业链。
钢铁行业有较高的关联度,河北应发挥大型企业的优势,联合产业链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与采矿、交通运输业等上游行业,机械制造、房地产、家电等下游行业相整合,形成生态化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优质绿色生态产业链。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实现钢铁产能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将优质资源更多的配置到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拨付专项奖补资金,妥善平稳有序地安置职工
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不仅需要中央的奖补支持,河北省内也应拨付专项奖补资金。根据每处矿井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补贴,鼓励所在市县也拿出奖补资金以保证钢铁产业化解产能过程中的一切成本支出,使煤矿能够顺利关闭,后期的职工安置等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解决矿井闭坑阶段及闭坑后期的转岗分流、职工养老、医保等环节,保持大局的稳定,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升级。尽可能少的解除职工合同,对提供职位的部门、机构以及自主创业的职工进行照顾,对就业困难的职工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就业培训等,想方设法的保障职工安置工作顺利妥善,平稳有序的进行。
(三)严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加大对“地条钢”和违规新增产能查处力度,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做好关停、验收、监管等后续工作,加强对化解过剩产能封存的装备器械的日常检查监管,确保其不具备复产条件,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相关部门不得为违规新增产能项目办理业务,杜绝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和已封停设备复产,确保产能真去真退。对于超出能耗限额标准、废物排放超标、对社会贡献低的企业应退、尽退。
(四)增强环保理念,加强环境管制
进行理念的创新,政府制定政策,都要注意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衡量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合理划定河北钢铁产能总量的区间范围,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不只控制钢铁产能的数量,更要控制钢铁产能的质量。将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生态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之中,结合对京津钢铁产业转移的承接、生态技术的创新、企业的重组,实现产能资源的最优配置。
加强对钢铁行业实行的环境管制,优化产能结构。当环境规制严厉而恰当时,企业的生态创新行为会受到激励,从而想方设法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严格的环境管制,针对钢铁行业能源、资源的消耗,废气、废水、废渣、噪音等污物染排放等方面,制定相关并严格贯彻落实,对于超出能耗限额标准、废物排放超标、对社会贡献低的企业通过排名逐个淘汰。把环保责任切实分配给各个企业,从而从企业层面提升保护环境化解过剩产能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data/ .
[2] 陈文玲.化解过剩产能需要新思路和新突破[J].经济研究参考,2014(7)94-96.
[3] 薛维君. 化解过剩产能的河北思考[N]. 河北日报, 2017-11-06.
[4] 张群,冯梅,于可慧. 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2)191-202.
[5] 杨振.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3(10)48-54.
作者简介:
张晓蓉(1997-),女,河北省大名县人,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2016级法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尹彤(1999-),女,河北省曲周县人,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2017级法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张曼玉(1999-),女,河北省大名县人,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2017级法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论文作者:张晓蓉 尹彤 张曼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