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有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

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有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

陈颖[1]2001年在《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有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文中提出我国的保险市场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对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的评估对于规范公司的市场行为,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交易及信用秩序,保障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非常必要。 本论文首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 DEA)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为保险市场的监管机构、评估机构和中介机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保险公司的方法。本文从被保险人的角度出发,确定评价指标,以1996年至1997年我国非寿险业为例,用DEA对八家公司进行了评价。本论文的创新点是用L-R模糊数解决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评价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判断保险公司规模收益状况、计算生产力指标这个新课题。

梁春茂[2]2016年在《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原因、效应及监管研究》文中提出企业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一个合理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能不断淘汰低效企业,保留有竞争力的企业,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但完全竞争市场只存在于理论假设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规模经济将形成垄断,制约竞争,产生了“马歇尔冲突”。为此,克拉克首创了“有效竞争”概念,认为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相结合的有效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自该理论产生以来,促进有效竞争成为各国在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特别是市场准入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保险业也不例外。中国近十余年来财产保险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大量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行为,文章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的原因,市场进入后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竞争行为和绩效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立足于有效竞争理论的市场准入监管政策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现有市场准入政策的不足,并对改进和完善现行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制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文章在对有效竞争理论概念和标准进行了论述基础上,指出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是出于满足公共政策的需要,并成为产业组织政策实施市场准入主要目标,据此提出了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有效竞争的理想化模式。随后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不同方式和特征,构造了进入-容纳-壁垒博弈、进入后的“市场分割”博弈模型和“消耗战”模型分析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影响因素及对竞争的影响,得出保费规模、利润、市场进入转换成本将会影响保险公司市场进入行为的结论。再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对2002年至2013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设立省级分支机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近十年来财产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大量市场进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保费规模持续增长,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趋向于转换成本较低的经济发达地区而和同期行业利润因素影响不大,这也符合保险业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文章结合中国财产保险业实际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的效应,首先借鉴S-C-P分析范式,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业市场结构变化情况,并从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后行业的保险产品创新、产品费率、佣金水平、管理费用水平、服务能力、利润和资本收益率等指标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对财产保险业竞争的影响。发现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后在产品创新和效益上并未得到显着提高,竞争手段主要为价格竞争,新进入市场中小保险公司利润和权益利润率长期为负。其次通过运行P-R模型测算中国财产保险业竞争程度,分析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发现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在2002年至2013年间总体竞争程度较高,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同财产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最后运用DEA模型对2002年至2013年中国财产保险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2002年至2013年我国中小产险公司效率提升并不明显,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与效率存弱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并运用有效竞争理论,文章得出结论认为:近十余年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大量进入市场后,市场竞争程度虽然明显增强,但竞争手段单一,市场两极分化明显,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效率水平提升速度较慢,同政府市场准入实现有效竞争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条件较低,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缺乏规模经济发展粗放,行业缺乏市场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约束机制。建议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优化保险业市场进入,促进有效竞争,建设一个竞争更加有效,运行效率更高的保险市场。

康鹏[3]2006年在《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本项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状况。本文通过对前沿面理论的比较研究,选取了非参数的DEA方法,运用BCC模型对我国11家财产保险公司2000-2003年的纯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并且比较分析了国有、股份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结果表明:国有财产保险公司纯粹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较低;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规模效率和纯粹技术效率都比较低;外资财产保险公司二个效率指标都很高。随后本文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财产保险公司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对财险公司的纯粹技术效率有比较显着的影响;资本充足性、公司规模、资金运用水平、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水平对财险公司的规模效率有比较显着的影响。 对于包括国有和股份制两类公司在内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而言,盈利能力差、投资收益低、业务创新滞后、风险管理能力差等,是导致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财产保险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效率的途径。

魏华林, 杨霞[4]2007年在《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及生产率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度量金融业效率最常用的二阶段估计方法,分析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问题,第一阶段用DEA的方法,测算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第二阶段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公司经营时间、市场份额、资本报酬率等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多家财产保险公司处于无效率的经营状态。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时间和赔付率等。另外,本文使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考察了各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发现它们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以上,其原因主要来自保险经营过程中的技术变动。

孙俊杰[5]2007年在《基于SFA方法的我国保险业X效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业越来越大,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保险业的效率就放在我们面前。本文首先,用SFA方法从产出和成本角度测度了我国51家保险公司03-05年的产出效率和成本效率,发现我国保险业效率在考察期内逐年提高。在产出效率方面,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占很大优势;在成本效率方面,合资、外资企业的成本效率比国有控股保险公司要高,增幅也较大,显示其控制成本和管理能力上要强于国有保险公司。其次,分别从产出和成本角度分析了影响保险公司效率的因素,选取了6个特征向量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和利息收入、自有资本比例、总资产收益率、所有制对产出和成本效率值的影响比较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保险业的效率提高提出了建议。

凌秀丽[6]2005年在《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4 年新年伊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入具有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特别强调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要将其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在笔者看来,“真正的商业银行”的深刻内涵在于建立和完善银行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就已进行了银行产权改革,其核心是银行国有资本社会化。在银行国有资本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产权主体由一元逐步发展为多元;资本运作逐渐社会化;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由国家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演变;逐步形成资本社会化的极致形式——资本国际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东欧国家已基本建立起以多元化产权结构为基础、竞争的、开放的、稳定的银行体系。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是经济转型国家,在银行改革的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此,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的银行股份制改造是大有裨益的。产权改革是中东欧银行改革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产权结构变革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建立健康的银行体系,进而促进金融、经济发展。那么,从中东欧银行改革的实践来看,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采取了什么措施?产权改革是否有效地改变了银行原有的单一产权结构?银行的经济绩效是否因为产权改革而得以提高?产权与效率存在什么关系?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能为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造带来什么启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东欧银行的产权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的来说,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作出经济学解释;第二部分为第叁、四、五、六章,在分析中东欧国家银行产权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各国银行产权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对3其解决措施作一评价,同时通过实证方法考察银行产权改革所取得的经济绩效。第叁部分为第七章,在借鉴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现阶段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造提出作者的看法,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具体而言,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本文的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主要观点,并客观评价本文的创新与突破;指出研究难点、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界定本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相关范畴。第二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该章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产权、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等角度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现代产权理论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并结合产权理论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内在动因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第叁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背景。了解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背景有利于我们对产权改革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本章主要对银行改革的环境变迁进行全面分析,并考察中东欧银行体系重建的叁个阶段——二级银行体系的建立、资本重定、产权改革。该章为后续的产权改革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第四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本章在对中东欧银行改革主要采用的叁种模式——初次公开发行(IPO)、通过招标向国外战略投资者出售(SIFF)、发放股权凭证(VD)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叁个极具典型性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的银行产权改革历程,并对各国改革所引致的产权结构与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本章内容为后续的理论研究作一铺垫。第五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评析。本章主要从叁个方面总结了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经验。一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为化解不良贷款,扫清改革障碍,中东各国采取了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政府在推行银行产权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中东4欧政府努力寻求市场与国家之间合理的政策组合,在帮助银行解决不良债权、建立健全法律框架、强化银行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叁是外资战略。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是中东欧各国普遍采用的产权改革模式。这一关键性的战略措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促进了中东欧银行业的稳定。第六章:中东欧银行效率分析。产权改革是否有效地提高了银行绩效?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为此,本章采用两种方法研究中东欧银行效率:一是常规指标分析,二是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DEA)。通过实证考察,得出结论:从横向比较来看,改革后的银行效率显着地高于国有银行;从纵向比较来看,产权变革后的银行效率高于变革前的效率。为探究银行效率提高的内在原因,本章从“产权结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银行效率”这一逻辑思路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产权是影响中东欧银行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第七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借鉴。本章结合中国银行业渐进转轨的逻辑,深入分析了当前银行业发展所处的困境,指出产权改革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总结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对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银行产权改革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银?

周小燕[7]2007年在《经济转型中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金融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效率,是经济学核心问题之一,是银行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是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银行业效率不仅反映着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也间接映射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在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金融活动的主流。因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而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是我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际化,从而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我国的银行业改革又是处于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的,因此,研究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二是进一步探讨了与银行效率相关的产权、市场结构、金融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效率的建议。本文以银行效率理论和测量方法作为全篇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在介绍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和我国银行业的背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的制度特征和效率特征进行了一般分析,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银行制度和银行效率上的差距。利用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贷存比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5个财务指标比较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果发现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贷存比显着低于发达国家银行效率,但是成本效率非常接近,从而得出我国银行业效率总体偏低,并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的总体特征。在测量银行效率的不同方法中,本文依据各种方法自身的优劣特征和转型国家的特点,选择数据包络法(DEA)、随机前沿法(SFA)成本效率法和SFA替代利润效率法对我国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的样本银行,在1994—2005的样本期内,测度和比较分析了各家银行的效率,从中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是差距都在缩小,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远小于成本效率,并且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润效率上差距更大,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较为重视成本控制,盈利能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本文还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进行了回归,发现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此外,叁种效率测量方法计算的银行效率值虽然存在差异,但是DEA方法和SFA成本法对于银行效率的排序具有一致性,但对影响因素的回归存在差异,SFA方法相对准确。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产权制度、市场结构、金融改革与银行效率的关系。产权分析中,本文以产权和产权制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了现有关于产权与银行效率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引入中东欧国家产权改革的经验作对照,实证发现中东欧产权改革对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证实了转型国家产权对银行效率的显着影响。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中东欧国家与我国在外资战略上的差别,认为中东欧国家产权改革中的外资战略都是外资控股的(majority foreign owned),这一战略改善了银行效率,但是我国是引入小额外资战略投资者,本文实证分析了这一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作用,虽然数据有限,但是发现引入小额外资战略投资者确实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且不是“选择效应”的结果。对于影响银行效率的另一因素:市场结构,本文以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理论为研究基础,采取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进入壁垒叁个指标刻画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总体特征:寡头垄断,虽近年来市场竞争度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竞争度不够。同时运用我国2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检验了“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结果发现这两种假说在我国银行业均不成立。对此,本文从造成垄断市场结构的原因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作为经济转型的另一关键因素—金融制度,本文从经济转型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和银行监管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金融制度因素对于银行效率的作用。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渐进式路径,虽然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时间成本和摩擦成本,但很难满足金融机构主体的制度需求,使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进展迟缓,虽然使国有银行有力支持了经济稳定增长,但却牺牲了商业银行的效率。对于银行监管,本文认为银行监管政策的适度性影响银行的市场环境和银行的经营行为。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在我国共同存在,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监管对银行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反而维护垄断,造成了金融的低效率。最后,文章针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及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建议。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度,完善市场结构,同时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金融法律制度以保障银行体系稳定。

叶成徽[8]2012年在《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增长,中国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动态演变过程。国有独资寿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成功上市,众多寿险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多家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频繁变更以及银行相继参股中小寿险公司,中国寿险业正经历着由垄断性国有产权独家经营变迁为包括国有产权在内的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并存的竞争性行业的历程。中国寿险公司已从过去的单个国有保险公司一统天下发展至现在的几十家股份保险公司,不仅组织形式上从国有独资保险企业演变为内资股份制公司、外资股份制公司和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其股份性质从单纯的国有股份向国有股份、外资股份和民营股份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转变,股东数量也从国有独资一元结构向国有控股的多元结构转变。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之而来也为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新的问题。国有寿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出现的企业所有权和实际控制权的“两权分离”使寿险公司必须面对由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境外资本对中国寿险公司的渗透以及境外资本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关联交易行为可能会影响其控股的国内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侵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民营企业自身在资金实力和经营理念方面的不成熟以及对寿险业盈利周期的估计不足使得寿险公司出现股权变更的浪潮:银行入股寿险公司可能会引起银行和保险公司内部传递的金融风险以及关联交易行为的不规范,从而增加银行和保险公司整合的难度,导致寿险公司效率降低。因此,中国寿险公司产权制度的改革不能只注重产权结构形式上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为中国寿险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有效性问题,这是中国寿险公司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近年来,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保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产权结构改革的具体措施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占主导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保险公司的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多。专门针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进行研究的文献非常少。因此有必要从定量的角度讨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用实证方法分析和检验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变革带来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经营者激励问题究竟为寿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从而为中国寿险公司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提高经营效率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能否使在它支配下的公司主体产生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以此为核心,本文一方面从寿险公司的资本名义产权和实际产权的“两权结构”出发,引出寿险公司外部性内在化的两层次的激励机制,即名义产权激励机制和实际产权激励机制,并通过分别分析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建立起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在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发展状况之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构建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模型,通过研究股权结构和经理报酬对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检验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有效性,并最终提出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和策略。本文主要由八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对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论文框架体系及研究方法,论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基础理论。这部分介绍和评述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产权的定义、交易费用、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界定、效率、激励以及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进行一般分析。这部分一方面以本文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为基础,通过分析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和经理激励有效性来反映寿险公司名义和实际产权的两层次激励机制,从而构建了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这部分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寿险公司效率的内涵,介绍了寿险公司效率的研究方法以及测度函数的选择,为本文后续的实证分析打好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这部分不仅概括了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以中国人寿为例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归纳出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而且也概述了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对比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叁家上市保险公司的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这部分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并结合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具体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数据,分别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它们共有的特点,最后探讨发达国家和地区产权结构对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这部分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借鉴Battese&Coelli(1995)模型构建中国寿险公司的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运用2006-2010年中国56家人寿保险公司共225组样本数据,在估计各家公司不同时期利润(成本)效率的基础上分析股权结构对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第七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这部分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及中国太保叁家上市保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借鉴随机前沿法的Battese&Coelli(1995)模型构建中国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实证模型,分析了经理报酬对中国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第八部分是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及策略。这部分指出中国寿险公司应该分别提升其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的有效性,促使寿险公司名义产权和实际产权的两层次的激励达到最大,从而提高我国寿险公司的总体经营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初步构建了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框架。国内外分别研究产权结构和寿险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不少,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从产权结构的视角研究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文献则可谓匮乏。第二,本文以产权结构能否激励在它支配下的公司主体实现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以寿险公司效率分别与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之间的关系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的具体表现内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证。第叁,运用随机前沿法(SFA)尝试性地分别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对我国寿险公司前沿效率(即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了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和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并在研究中沿用了Battese&Coelli(1995)提出的改进方案,将上述模型中的寿险公司利润(成本)非效率项(Ui)直接设成寿险公司影响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具体函数,以便更准确地分析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分别对我国不同寿险公司的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上述两个实证模型分别运用了2006-2010年55家中国主要人寿保险公司共225组样本数据以及中国平安2004-2010年、中国人寿2006-2010年和中国太保2007-2010年叁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全部16组样本数据,最终得出若干有新意的结论:股权集中度对中国寿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均有影响,而股权性质仅对利润效率有显着影响而对成本效率没有显着影响;经理薪酬和经理持股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分别有显着的负向和正向影响,但对成本效率则没有显着影响。第四,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部分寿险公司最新产权结构状况的特点对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具有较强的实际借鉴意义。本文运用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部分寿险公司2010年年报中股权结构和经理报酬激励方面的具体数据资料,归纳和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最新发展特点和趋势。这种运用国外最新数据资料在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非常少见。

姚芬[9]2012年在《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投资行为,投资行为是否具有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能否最大化。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企业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宏观调控政策,企业提高自身投资效率非常必要与迫切。因此,评价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状况,分析影响投资效率高低的因素,对于企业决策者客观准确定位市场,提高投资者切身利益,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企业效率评价研究的文献,结合公司投资相关理论,综合考虑选取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评价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对有效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再排序。在此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因素,定量分析影响因素显着程度,最后提出了提升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动态研究综述,并简单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投资效率以及测算方法。主要阐述了效率、投资效率的概念,并对公司投资效率的相关理论、测度方法进行阐述与比较,为后文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静态评价。建立房地产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期投资净额、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额、短期运营成本以及应付职工薪酬为投入指标,营业总收入与净利润为产出指标,应用BCC-DEA模型测算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值,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有效的房地产公司进行再排序。第四章,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动态评价。简要阐述动态评价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的必要性,采用Malmquist指数测算房地产公司动态投资效率,并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各个部分分解公司投资效率变化情况。第五章,投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在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测算结果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投资效率的因素,并从股权结构特征、公司资产特征以及外部特征叁方面选取主要影响因素,运用TOBIT模型,分析因素影响程度。第六章,结论与建议。简要概述了文章的研究结论,并从公司股权制度、债务结构、现金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公司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孙红燕[10]2003年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DEA方法在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作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是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中美双方达成的世贸协议文本,中国将在5年内使美国银行获得充分的市场准入。在准入后两年,外国银行将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在准入后5年,外国银行将可以与中国居民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在准入后5年,地理限制和顾客限制都将取消;在准入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可提供汽车融资。 可见,在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将由批发业务扩展到零售业务;由部分中心城市扩展到各经济区域;由银行机构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即意味着入世后我国银行业将进入一个接近全方位的开放阶段。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利于我们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促进金融竞争,改善服务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健全的经营体制、丰富的融资品种和良好的人才结构,无疑会对我国整体竞争力较为低下的银行业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融资模式改革,充实资本金,培育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服务,在渐进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努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 论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特征、分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体系。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体系划分,选取了叁类7家商业银行作为模型的样本。随后文章介绍了商业银行效率的含义以及评价效率的一些常见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DEA方法,介绍了DEA方法的优点及其较具典型的几类模型。因为本文的重点是评价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所以选取了C~2GS~2模型。本文利用2002年的历史数据得出了7家商业银行的相对效率值,并对历史数据做出了充分的分析,得出了产权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价值。 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①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因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的重点只能是在产权结构上,而不能是市场结构上。 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要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比率和中间业务收入的变化,从而在指标的选取中加入了这样两项。这两项指标的“一降一升”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范围从传统业务向中间业务过渡了,提高了资产的管理质量。 ③利用产权结构理论合理解释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价值。 本研究综合了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利用了DEA模型,通过原始数据的收集,基本得到了较为贴近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效率评价数值,对认识商业银行资源利用状况有了整体认识,对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方案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有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D]. 陈颖. 北京工业大学. 2001

[2].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市场进入原因、效应及监管研究[D]. 梁春茂. 云南大学. 2016

[3].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康鹏. 暨南大学. 2006

[4].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及生产率实证分析[J]. 魏华林, 杨霞. 保险研究. 2007

[5]. 基于SFA方法的我国保险业X效率的研究[D]. 孙俊杰. 吉林大学. 2007

[6]. 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研究[D]. 凌秀丽.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7]. 经济转型中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相关因素研究[D]. 周小燕. 复旦大学. 2007

[8].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D]. 叶成徽.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9]. 房地产公司投资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0]. 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DEA方法在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D]. 孙红燕. 成都理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  

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有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