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成丽,邹勇,周开兰,姜海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成丽,邹勇,周开兰,姜海霞

成丽 邹勇 周开兰 姜海霞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十二病区 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与临床症状。结果: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呼吸频率(RR)与心率(HR)趋于正常,呼吸顺畅,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好转,血气结果明显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能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快速好转,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要点;无创性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33-02

本文主要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临床护理的重要性进行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为48-78岁,平均年龄(61.2±3.2)岁,患病时间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4年,平均病程(2.12±0.42)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为46-77岁,平均年龄(60.45±2.53)岁,患病时间最短的5个月,最长的5年,平均病程(3.31±0.5)岁。所选60例患者均据经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范围》[1]。本次研究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原理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1.2方法

设备 采用无创性呼吸机[1]对患者进行治疗。

(1)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治疗。护理时间段包括治疗前护理、治疗期间护理、治疗后护理三个阶段。护理范围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保持充足营养等多方面。随时对患者呼吸情况、心率进行监测记录[2];

(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变化与临床症状。

1.3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录入内容确保真实客观,以95%作为可信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呼吸频率(RR)与心率(HR)趋于正常,呼吸顺畅,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好转,血气结果明显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1,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生理指标比较(-x±S)

时间 例数RR(次/min)HR(次/min)

对照组30 27.56±2.36117.12±20.3

观察组30 21.03±2.2586±8.24

T值11.1810.52

注:1mmHg=0.133kPa

表2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比较(x-±S)

观察指标PaCO2(mmHg)PaO2(mmHg) pH

对照组 84.5±19.2 49.92±12.01 7.34±0.145

观察后 50.1±11.92 100.2±34.95 7.51±0.005

3.护理要点

一切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随着病程发展可能终身不愈或发展为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死亡[3]。所以及早防治控制病情尤为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吸入疗法为首选,必须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联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这种治疗方法繁琐,治疗周期长,很有可能因为治疗不当加重病症,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本文采用无创性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使治疗过程简单专业。在治疗前后如辅以配套的护理措施,将会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专业合理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患者群集中于中老年人,且病程较长,病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出现悲观、焦虑、恐惧的状况,以致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为患者普及病理知识,介绍治疗方法,增加患者对病症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2保持呼吸道畅通。

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如果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时,应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协助胸部叩击,鼓励患者将痰液咳出,或遵医嘱使用祛痰剂或超声雾化吸入[4]。

3.3合理用氧,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量1-2L/min,在吸入前进行湿化。

3.4建议患者多饮水,确保每日饮水量达1500ml,建议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同时室内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5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运动锻炼,结合呼吸锻炼,锻炼强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3.6无创呼吸机的应用。

(1)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ADB2B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使用前必须对呼吸能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完好。对各个管道进行消毒,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和畅通[5]。

(2)为患者讲解无创性呼吸机的使用原理和治疗原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

(3)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培训,加强其对无创性呼吸机的认识,消除家属的担忧和恐惧,使家属积极帮助患者配合治疗。

(4)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对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对因其他病症不适合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排除,排除条件包括心跳呼吸停止、自主呼吸微弱、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面部创伤或术后畸形、胸腹部手术后创伤和不合作的患者等。

(5)对即将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教育,包括此次治疗的重要性,和事前准备。患者宜放慢呼吸,少说话,摆好体位,取半卧位,先适应面罩,再进行常规接管。

(6)调整机器:S/T模式:低IPAO+Ramp CPAP。面罩连接时尽量减少面罩漏气,全程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疗效判定并调整参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尽量选择在夜间,患者休息1-2小时[6]。

(7)治疗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如果出现,应及时处理,还应帮助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包括湿化、排痰和心理支持等。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的特征,病情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一切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引发的炎症均有可能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全球这个年龄段发病概率高达9%-10%。如何防控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为医学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呼吸频率(RR)与心率(HR)趋于正常,呼吸顺畅,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好转,血气结果明显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良好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配合力度,能更好的战胜疾病,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乔红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0):947-948.

[2]罗志远.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32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211-212.

[3]任爱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0-31.

[4]郭连英,张朝晖,谢碧珍等.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28-29.

[5]张在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氧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3-34.

[6]邓朝霞,廖红宇,胡蓉等.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药,2009,13(1):107-109.

论文作者:成丽,邹勇,周开兰,姜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成丽,邹勇,周开兰,姜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