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论文_张艳平

张艳平

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肺结核患者70例为结核病代表,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35例使用一般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肺结核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为 161.82±9.22分,焦虑程度为39.22±5.34分,抑郁程度为38.22±6.39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结核;肺结核;心理护理研究

Study 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Zhang Yanping

(Wuhan Huangp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eff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as the experiment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general nursing methods,experimental group of 35 patients using gener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nursing effect.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score was 161.82 + 9.22,39.22 + 5.34 for anxiety,depression is 38.22 + 6.39 poin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ached 100% th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atients,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word]tuberculosis;pulmonary tuberculosis;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R378.9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06-02

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延续了几千年,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应用,结核病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进入90年代后,结核病问题出现了持续的恶化[2]。肺结核为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每年的死亡率达到200万[2]。而患者自身存在有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等,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降低。本文研究分析对肺结核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肺结核患者70例为结核病代表,作为实验对象。入选标准: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认知功能障碍,无文盲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过程中,无中途退出,无失访。

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跨度为18~ 61岁之间,平均为43.33±7.22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17例,初中15例;病程为5个月—3年,平均为14.39±5.32年。实验组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跨度为19~ 60岁之间,平均为43.18±7.83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16例,初中及小学14例;病程为5个月—3年,平均为14.87士5.2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一般护理方法,护士主要职责是讲解关于疾病相关知识、药物使用方法等。有疑问的患者及时解答。

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为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1)加强社会支持:为患者寻找各种社会支持的方法,帮助患者消除自卑和无助。为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使他们可以正确认识肺结核,消除对患者的歧视,进而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改善居住的环境,从物质上给予援助,并联合当地政府等对药物费用做减免,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要强调结核病控制免费项目,让患者认识到药物负担正不断降低,以保证患者规律、按时和全程服药。同时,我们还鼓励肺结核患者之间彼此交流,交换治疗的经验,树立榜样。(2)一对一心理辅导:使用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方法,护士作为一名倾听和引导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苦闷、抑郁和焦虑状态,并引导患者建立开朗稳定的情绪。耐心地指导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恢复,有助于疾病的修复,在一对一心理辅导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患者此时的心理状态,且分析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再进行指导。例如实验组一名男性患者,在患病初期通过我院的护理,一直保持有较好的心理状态,但是在持续治疗期间出现了情绪低落等,通过了解是由于患者的父亲患疾病,家庭经济状态进一步降低,针对此情况,我们立即帮助患者联系医院,了解患者父亲的实际情况,并选择一些价格合理又能保证疗效的药物,教会患者对父亲护理,并帮助其联系新农合等保险报销方法,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并深刻地觉得生活正逐渐好转,建立了积极的情绪,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焦虑程度:使用SAS量表,满分100分,评分50分以上为有焦虑;抑郁程度:使用SDS量表,得分0~100分之间,评分50分以上为有抑郁状态。主观幸福感: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共37个条目,在l、2、3、4、5分钟选择一项,以各项相加为总分,得分在37~185分之间,得分越高为幸福感越高[3]。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均在患者护理1个月后进行调查。

护理满意度:选项包括满意和不满意,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开展调查,使用单项选择、匿名的方法。

1.4 数据处理: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钦件包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当p<0.05时,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61.82±9.22分,焦虑程度为39.22±5.34分,抑郁程度为38.22±6.39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核病患者由于病程长,治愈困难,容易复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会有所加重,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4]。

既往临床护理工作也会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但是护士对方法掌握不好,多集中在健康指导中,对患者真实心理状态了解不足,导致心理护理停留表面。且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不足,构建的和谐护患关系不足,也会导致患者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本次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我们主要使用了社会支持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两种方法。其中社会支持可以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不是孤单的,会有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有家人的陪伴,这样能够更好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首先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护士与患者之间形成更高的信任度,通过护士的引导,患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此时的想法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护士制定下一步的心理护理计划。且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还有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患者将护士作为自己的朋友、亲人,消除彼此隔阂,让心理护理贴近患者实际。

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的幸福感提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徐凌忠,周成超等.山东省农村老年肺结核病人焦虑心理状况余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04 - 1405.

[2]王玉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疗效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66 -1867.

[3]邹新花,张尊敬,杜一琴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81 - 282.

[4]董晓娟,蒋芳芳.高校肺结核59例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2 - 63.

[5]罗爽,孙凤利,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护理有效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28 - 129.

论文作者:张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探讨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论文_张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