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排水防涝效果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排水防涝现状的分析可知,部分县城在雨季期间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内涝问题。为了提升环保水平,解决雨季城市内涝对人们日常出行产生的干扰和影响,应该根据实际降雨量及排水系统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引言
在梳理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发展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要促进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与城市建设管理之间更好地互动和协调,并从加大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划定洪水调蓄空间控制红线、加强对雨洪控制和利用强制性要求、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健全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
1.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下,通常情况城市建成区内的排水、内涝治理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流域和区域的防洪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只是在部分实施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由水务部门对防洪排涝进行统一管理,对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等统筹规划。因此,当前各地防洪排涝的管理体制是有差异的,城建部门和水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情况都存在。
1.2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对某江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其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城区部分地区地势低洼,且很大部分街区没有建设雨水管线或者已建雨水排放系统标准不够,这部分地区极易发生内涝。导致区内低洼地段每逢较大的雨洪时便出现雨水滞留,无法正常排放,该部分地区为某江市经常发生内涝的区域;(2)近年来,某江城镇化程度不断增加,城区硬化面积大幅增加,径流系数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增加了雨水排水量,而原有排水管线设计重现期过低,基本不能满足降雨强度设置,持续强降雨时,积水排除不畅,瞬时强降雨大大超过现有排水设施输排能力;(3)城区部分现状管线管径不合理,现有的合流制管线管径偏小,大多是根据经验估算所得。雨水管径普遍偏小,过水能力不足,雨水滞留,导致汛期常常出现溢水现象,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难以充分发挥雨水管渠系统的工程效益;(4)某江市城区雨水排水系统,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各区的排水系统不能形成统一整体。
2海绵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2.1排水防涝系统优化方面
为了使得排水防涝系统更好地满足城市的实际排水需求,这里分别以排水防涝系统的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逐一提出可行的优化策略:(1)防涝子系统。在综合规划工作中,应该根据县城既有的道路、绿化带等基础设施,合理扩增原有防涝系统管网。计算县城当地近30年内的降雨量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降雨要求的雨水接收管网,避免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2)渗蓄子系统。在渗蓄子系统的优化方面,县城排水防涝系统的综合规划工作可以参照海绵城市理论完成。县城应按照当地居民的分布特点和实际需求,分别以小区、道路等为单位,通过铺装透水材料、架设蓄水管网和装置、应用低势绿地等方式,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减少雨季期间的雨水径流量,降低内涝问题的发生概率;(3)管理子系统。通过对我国县城实际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部分县城并未针对排水防涝管理工作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而是通过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管理的方式,解决排水防涝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意味着: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水平整体偏低,且实际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及时、决策失误等问题。对此,县城应该通过选拔人才、从其他部门抽调人才等方式,组建一个专门的排水防涝系统管理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机构全权负责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更新、完善排水防涝系统的相关制度,在雨季期间制定预防暴雨的交通导引方案,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实时更新排水防涝系统;(4)排水子系统。以国家当前出台的排水系统标准要求为参照,结合县城既有排水系统现状,选择适宜的改造方案,对雨水管道、泵站等设施设备进行合理优化,提升排水系统与县城实际排水需求之间的契合水平。
2.2健全相关政策
通过立法的方式,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洪控制和利用工程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措施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自然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雨洪控制和利用设施。同时,应健全相关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利用防洪费开展雨洪设施建设的政策。设立雨洪利用发展扶持基金,鼓励科技企业开发和推广雨洪利用技术。试点建立雨洪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化队伍,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委托服务方签署服务协议。
2.3健全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以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核心的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包括总体预案以及重点地区和单位防御预案的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基层单位和社区防汛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河湖调度部门与道路排水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对城市河湖水位实施精准控制,最大程度实现排洪和蓄水双赢。健全以城市防洪排涝综合决策支持为目标的预警系统,对城市地表径流情况和城市雨水排水设施进行信息普查,建立雨水排水系统信息档案,提升防洪排涝智能预警能力。对城市洪水风险进行综合预防与管理,尽快建立以洪水风险图为支撑的洪水风险识别体系,界定风险区,明确风险程度,提出地下空间和低洼地区防洪排涝管理要求,并向民众提供有关洪水风险情况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居民通过洪水风险图认知洪水威胁,提升应对能力。
结束语
针对不同的城市类型,排水防涝规划方案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能有效解决问题。不同类型城市排水防涝对策的侧重点不同,盆地或上游为山地而下游为平原地形的城市重点要解决客水问题,四面环江或环海的岛型城市重点要提升区域内排水能力,山区狭长河谷型城市重点要优化竖向。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突破常规城市建设框架,应对不同的城市发展状况,建立并健全海绵城市管理制度,打造城市新形象,增强城市活力,将是后续企业、政府努力的方向,相信未来的中国城市环境更加美好,百姓生活将更加安居。
参考文献
[1]建城函[2014]275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2015.1234-1235.
[2]仇保兴.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打造更具“弹性”的“海绵城市”[J].建筑设计管理,2017(2):1+4.1236-1237.
[3]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4]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4-175.
[5]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6]苏海河.国外建设“海绵城市”面面观[J].西南给排水,2017(2):39-41.
[7]刘朝彪,吴相利.“海绵城市”构建规划实施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4):3-5.
[8]张钰靓,徐伟,周吕艳.城市排涝政策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2015(7):237-238.
论文作者:王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内涝论文; 县城论文; 系统论文; 子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