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其对大国利益格局的影响_地缘政治论文

俄乌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其对大国利益格局的影响_地缘政治论文

俄乌能源合作制约因素及对大国利益格局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格局论文,制约因素论文,利益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争端硝烟再起,再次发生“断气”事件,致使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欧洲18个国家的供气问题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几经周折,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在1月12日签署天然气过境供应监测协议,俄乌两国于1月19日签署2009-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1月20日俄罗斯正式恢复经乌克兰管道向欧盟的天然气供应,本次能源风波算是暂告平息。但由于诱发双方纷争的根源依然存在,俄乌矛盾不会因为一纸协议的签订彻底解决,这将使两国围绕能源问题的博弈成为常态。

一、多种因素制约俄乌能源合作

1.两国战略互信不断弱化影响能源合作进程。冷战的结束使乌克兰由前苏联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变为一个在欧亚大陆举足轻重的独立国家,也成为俄与北约之间缓冲地带上与俄罗斯相邻的大国。乌克兰不但是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更是其西连欧洲、南下黑海的重要战略通道。失去乌克兰,俄罗斯不仅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国家,更会制约其重新崛起的进程。美国则把乌克兰看做遏制俄罗斯,实现其欧亚控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因此,乌克兰的政治走向时刻牵动着俄美的敏感神经。俄罗斯鉴于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独联体国家的地缘关系和紧密的经济联系,力图通过推行“统一经济空间”整合独联体,强化独联体国家的凝聚力,阻止北约东扩,维护其地缘政治利益①。为“体现”对乌克兰的“兄弟情谊”,俄罗斯曾以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对乌克兰供应能源。然而,2004年通过“橙色革命”上台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和总理季莫申科都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优先外交目标,使俄罗斯明显感到乌克兰倒向西方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不但如此,乌克兰还经常对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提出强烈批评,并在2005年12月创立了一个分离独联体的“民主选择共同体”。乌克兰的离心倾向使俄乌两国战略互信逐渐丧失,政治关系急剧恶化。俄罗斯在国家安全利益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能源武器”的威力,大幅提高2006年售乌天然气价格,并以切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的方式迫其让步。“断气”惊魂虽然造成乌克兰政局动荡,但没能阻止它的西进步伐。它反而认为正是由于缺乏北约军事保护才招致俄罗斯的“能源讹诈”,加入北约的立场更加坚定。乌克兰还通过对独联体内其他反俄国家的支持,继续分化独联体,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2008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期间,乌克兰力挺格鲁吉亚,对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12月19日,乌克兰又与美国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提升双方在能源、国防、贸易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乌克兰的亲西方倾向和不断挑战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行为使俄乌关系进一步恶化,导致能源合作矛盾增多,并最终导致又一次“断气”事件的出现。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对媒体解释为什么俄罗斯会以比给乌克兰低得多的价格对白俄罗斯供气时说,俄白是联盟国家,而俄乌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②。可见,俄乌政治关系的冷淡和战略互信的丧失使双方的能源合作难以顺利进行。

2.双方内外经济大环境变化动摇能源合作基础。作为一个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的能源出口大国,油气收入是俄罗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其国家财政收入的60%。能源出口不但是俄罗斯经济复兴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柱,还是其推行地缘政治的主要政治工具③。因此,国际油气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并对其大国地缘战略带来深刻影响。俄罗斯每年不但向乌克兰提供大约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还通过乌克兰境内管道向欧洲国家输送11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近几年,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俄罗斯凭借丰厚的能源收入经济实力大为提升。普京执政后推行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使俄罗斯的能源贸易法规更加完善,市场化运作也渐趋规范,这使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贸易提出了更高的价格要求。同时,俄向独联体国家提供的能源价格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悬殊差距也引起俄罗斯民众的不满。为此,从2005年开始,俄罗斯开始逐步修改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希望按照或接近国际价格与其进行能源交易。加上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对能源价格控制权掌控的欲望也愈加强烈,这也是引起俄乌能源争端的重要原因。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的能源运输要经过以乌克兰为主的独联体国家,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考虑,俄希望在提高对独联体能源价格的同时仍然享受比较低廉的过境费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国际能源,尤其是石油价格急剧下跌,俄罗斯来自能源方面的收入大幅缩水,能源领域出现投资不足状况,为此希望通过追讨乌克兰等国家的能源债款和提高天然气价格,保持对能源领域的投入,维持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乌克兰都以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2006年俄乌天然气争端后,乌克兰从俄罗斯得到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由此前的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至每千立方米179.5美元。如今,俄罗斯又要把对乌克兰天然气售价提高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甚至450美元,乌克兰显然无法接受。况且,近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乌克兰经济的打击十分沉重。这结束了乌克兰最近8年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并导致经济严重衰退。当前,危机已经蔓延到乌克兰各行业,钢铁、化工、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全面陷入困境,银行更是面临破产的境地。此时,乌克兰实在不情愿在对俄支付巨额能源债款的同时又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天然气,并希望提高俄罗斯能源过境费率以增加财政收入。俄乌能源合作双方利益难以交汇,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甚至破裂。

3.俄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使俄乌能源合作“走调”。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对融入西方寄予厚望,并为此做出了重大让步。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但对俄罗斯的所谓经济援助口惠而实不至,还不断通过策划“颜色革命”,推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并积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把军事力量推进到俄罗斯边界,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现实的威胁使俄罗斯彻底放弃了对西方的幻想并通过展示自身实力对西方做出反应。一方面,俄罗斯通过军力展示表明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另一方面借助能源这个非对称武器分化瓦解欧盟及北约国家的对俄政策,减缓本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乌克兰由于地缘战略位置的特殊,政治立场无论东倒还是西倾都会将欧洲分割成两大势力范围④,因此成为俄罗斯与西方战略博弈的决斗场。而乌克兰政治生态的变迁和外交政策的转向就自然成为俄罗斯借助能源武器惩戒乌克兰的“背叛行为”,进而向西方示强的目标。因此,俄乌能源合作远远超出了纯粹经济合作的范畴,而具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背景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内涵。这可以从俄乌能源争端期间美国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签署的两个文件得到印证。2008年12月14日,就在俄乌能源合作谈判陷入僵局之际,美乌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提升双方在应对危机及推动安全稳定方面的各项合作,这被俄罗斯看做是美国有意插手俄乌天然气争端⑤。2009年1月9日,美国与格鲁吉亚签订《战略伙伴宪章》。在签字仪式上,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就明确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格鲁吉亚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加入北约的努力。这种趁俄乌能源纷争持续之际加强与独联体国家合作的方式,无疑是对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声援和支持。欧洲国家虽然鉴于自身对俄能源的深度依赖难以在应对俄罗斯问题上与美国步调一致,但从情感和自身政治利益考虑,显然倾向支持乌克兰。乌克兰也正是利用了欧洲国家的这种复杂心态,才在与俄罗斯的能源纷争中刻意拉其下水,以对俄施加外交压力。俄罗斯显然深知其中意图,再次利用能源武器让乌克兰和西方再次尝到了招惹俄罗斯的苦果。

二、俄乌能源纷争影响深远

1.能源争端频发使俄乌关系更加复杂。俄罗斯与乌克兰虽然存在诸多的历史恩怨,但更多的是300年来的民族融合和文化的认同,这已经将两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冷战后,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国家利益的根本诉求,两国走向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也使彼此间的政治关系逐渐疏远。但是文化的认同和地缘的邻近以及经济的相互联系决定了两个国家必将是藕断丝连。乌克兰无论多么西化也难以摆脱俄罗斯这个巨大邻居的影响。欧洲国家在接受乌克兰方面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态度,经济尤其是能源上对俄罗斯的依赖也使乌克兰领导人在处理俄乌、乌欧关系上态度谨慎。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局:乌克兰政治上力图远离俄罗斯,欧盟又不敢贸然接受乌克兰作为西方的正式成员;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又使乌克兰难以与俄罗斯彻底决裂。俄罗斯在政治上难以留住乌克兰,能源手段虽然能见成效,也只能暂时缓解地缘战略压力,乌克兰的离心倾向是必然的。俄罗斯难以舍弃乌克兰,它需要乌克兰黑海的港口,需要乌克兰这个战略屏障,但它将为此付出更高代价。

俄乌能源争端频发既是两国多种矛盾的现实反应,也使两国的经济、政治利益都受到损害。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境内管道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占其对欧供气总量的80%,与乌“斗气”首先就影响到对欧洲这个巨大客户的能源供应,使自己遭受巨额经济损失。2009年1月6日至20日长达两个星期的对欧洲国家天然气供应中断就使俄损失了大约8亿美元的收入,被迫停止了100多个钻井的开采作业。政治上,俄罗斯这次“断气”并没有像2006年元旦的“断气”那样对乌克兰社会造成强烈冲击和政局动荡,反而再一次损害了俄罗斯自身在欧盟国家的形象。欧洲许多民众通过焚烧俄罗斯国旗、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俄罗斯在天然气争端中的做法,而欧盟国家则纷纷检讨自身的能源战略,尝试通过新的途径减少对俄能源依赖。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能源利益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不会因双方合作中种种矛盾的出现而改变。鉴于地缘原因,乌克兰仍将摆脱不了对俄能源的依赖,并从俄欧能源合作中获取诸如过境费等收入。两国的能源合作也只有在利益博弈中寻求新的平衡。在与俄罗斯能源利益博弈中,乌克兰显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正是由于俄乌关系的不稳定和“断气”事件的一再发生,欧盟国家又重新加强对“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重视,同时积极拓展中东和中亚市场⑥。俄罗斯也通过加快建设穿越波罗的海的“北溪”管道和穿越黑海的“南溪”⑦ 管道实现能源输出多元化,力求在多边博弈中赢得先机⑧。俄乌能源纷争中乌克兰刻意拉欧盟下水的做法也引起了欧洲国家的不满,甚至怀疑乌克兰这个准政治伙伴的可靠性。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009年1月7日措词强硬地说,在俄乌天然气争端中,欧盟被当成了“人质”,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成了俄乌双方博弈的砝码,这种局面是难以接受的。他甚至警告乌克兰领导人:“如果想靠近欧盟,那么在输欧天然气问题上就不应制造麻烦。”而斯洛伐克总统甚至指出,乌克兰在与俄罗斯天然气争端中的表现令欧洲失望⑨。总之,俄乌能源合作仍将在摩擦中继续,这既把这两个貌合神离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也将使两国的关系充满了变数。

2.能源安全深刻影响欧盟内部团结及对俄政策。欧盟是当前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户。但是,欧盟国家大多自身能源资源匮乏,能源基础设施日趋老化,同时环境保护对能源生产的限制也十分苛刻。这使欧盟国家能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而且来源相对单一,近1/4的天然气和近1/3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俄乌能源合作矛盾激化使欧洲国家深受其害。近几年,欧盟国家虽然通过各种努力以求早日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严重依赖,但效果难以立竿见影,这使欧盟不得不把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作为对俄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⑩,欧盟国家外交战略中的能源因素也更加突出(11)。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问题上,欧盟最终难以长期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并主动寻求机会与俄和解。也正是考虑到俄罗斯的反应,欧盟国家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都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反对,2008年12月召开的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决定不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的行动计划付诸实施。能源问题也成为分裂欧洲的一个主要因素。中东欧国家在能源上对俄罗斯严重依赖,政治上却有浓厚的反俄情绪。德、法、意等国与俄罗斯存在良好的能源合作,也不愿在政治上与俄罗斯决裂。结果导致欧盟内部在对俄罗斯问题上难用一个声音说话,也致使欧盟对俄政策左右摇摆,前后不一。

3.俄美围绕里海能源的博弈将更趋激烈。里海地区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一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也是美国积极进行势力渗透借以牵制俄罗斯的重要地区。围绕里海能源及其管道走向问题,俄罗斯与西方展开激烈角逐。美欧积极推动该地区建设绕过俄罗斯的能源运输管道,摆脱俄罗斯对该地区的能源控制。俄罗斯则通过不断强化与该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加速能源整合,弱化西方影响。俄乌能源争端将使西方国家更认识到俄罗斯能源武器的威力,并继续推动绕过俄罗斯的能源管道建设。俄罗斯则通过修建“南溪”、“北溪”管道以及“中亚-中央”管道系统,架空了美欧主导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使该项目陷入僵局,从而取得能源外交的初步胜利。但双方的角逐远未结束,围绕能源控制与反控制问题,中亚地区的大国战略争夺将更加激烈。

4.美欧关系将因此经受严峻考验。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俄都做出了改善双边关系的姿态,但双方战略层次的矛盾不会得到解决。美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和北约东扩问题仍将是影响美俄双边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两次俄乌天然气争端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毕竟是拥有庞大核武器的最大邻国,经济上与欧盟有很深的依存关系,欧盟的能源安全有赖于俄罗斯,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欧洲国家在北约东扩和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触动俄罗斯核心利益问题上比美国更加谨慎,甚至与美国产生分歧。在对待俄格军事冲突问题上,虽然欧美对俄罗斯都强烈谴责并扬言实施制裁,但之后欧盟又很快主动与俄罗斯和解,并举行了欧俄首脑会议,决定重启有关欧俄伙伴关系的谈判,同意在2010年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的组织会议,讨论建立新的全欧安全机制问题。

北约多数成员国是欧洲国家,尤其是德、法、意等国既依赖俄罗斯能源又与俄罗斯无太多历史恩怨,并不主张在北约东扩问题上过分刺激俄罗斯,坚持北约“有条件地恢复与俄罗斯的对话”,并且促使北约再次搁置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参加北约的“成员国行动计划”,这无疑是对俄罗斯做出的重大让步,也与美国坚决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伙伴关系计划和长期推行弱俄、压俄的政策拉开距离。

三、中俄能源合作可从中吸取教训

中俄两国自1996年正式签署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协议以来,双方能源合作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是中俄能源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往往是提出计划较为容易,真正执行起来也面临诸多困难。中俄能源合作应该吸取俄乌能源合作的经验教训。

1.要充分了解俄罗斯能源战略,防止类似俄乌政治问题干扰能源合作的事件发生。俄罗斯强化与乌克兰能源合作,除经济利益驱动外,还有借以维持本国在前苏联空间的影响,保持与西方的战略缓冲地带,取得地缘政治优势的战略考虑。乌克兰政治生态的变化和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不断压缩则使俄乌能源合作由双方政治关系的“黏合剂”(至少对俄罗斯而言)变为俄罗斯惩戒乌克兰和警示西方国家的“政治武器”。能源合作不但使中俄两国经济上实现了互惠双赢和优势互补,也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友好发展。但我们也应对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有充分的认识。一方面,俄罗斯利用推行与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作为与欧盟能源合作和战略博弈的砝码。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力争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能源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12)。远东输油管线屡次改向就体现出俄罗斯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能源合作问题上,还有更加深刻的政治考虑。因此,在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中,我应对俄罗斯能源战略有充分了解并准备应对之策,以防中俄间出现类似俄乌能源争端的事件。

2.能源合作中要切实把握双方利益契合点。能源合作与其他任何合作一样,都应达到利益的共赢,否则合作很难持续。2009年初天然气争端的结果,就是乌克兰可以从俄罗斯得到比欧洲国家优惠20%的天然气价格,同时俄罗斯仍然从乌克兰享受原先的过境费率。这虽然使双方的能源合作得以维持,但俄罗斯由此加强了对能源定价权的控制,乌克兰自然寻机采取措施寻求利益平衡。结果,在2009年3月23日,乌克兰和欧盟签署天然气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联合宣言,允许欧盟在乌克兰西部或东部采购天然气,并希望加入欧盟能源共同体,这显然影响到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引起俄罗斯强烈不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在不久后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宣布,俄罗斯将推迟与乌克兰政府间的天然气磋商,搁置讨论对乌克兰的贷款问题。可见,俄乌能源合作至今并没有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能源合作中的矛盾仍在发酵。中俄能源合作应该通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把合作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之上,减少合作中的矛盾和摩擦。经过多年的磨合,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共识不断增多。2008年10月,中俄双方确立了能源合作的三项原则,这就是全面长期合作原则,市场原则和互利共赢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敲定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项目方案。中国则以提供250亿美元贷款的方式换得俄罗斯对中国3亿吨的石油供应。这样,俄罗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其能源经济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可以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保证在能源领域的投入,又增加了能源出口,而中国今后20年间每年从俄罗斯获得的1500万吨的石油供应可以缓解因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的紧缺。

3.战略互信是促进各项国际合作的前提。战略互信关系不但能够提升双方的合作层次,拓展合作空间,还可以共同提升两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俄与西方国家的地缘战略博弈使俄乌能源合作“变味”、“走调”,更使俄乌能源合作基础严重削弱,从而使两国总体关系渐行渐远。可见,国家间战略互信的缺失是导致矛盾频发的重要根源,即使双方签署规范的合作协议,也难以使合作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互信的不断深化和较长时期的战略稳定,才使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合作更加深入。今后,中俄之间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夯实战略互信的基础,推动中俄关系的更全面发展,更好地维护我能源安全。

注释:

① 《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俄罗斯联邦政府网站,http://www.government.gov.ru.2006-02-06.Russian energy strategy before 2020,www.gov.ru。

②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9日。

③ 郎一环、王礼茂:《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载《资源科学》,2007年9月。

⑥ 此项目输油管线南起阿塞拜疆,路经土耳其,北至奥地利,全长3400公里,年供气能力达300亿立方米,最终受益国有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六国。

④ Maria Kopylenko,Ukraine:Between NATO and Russia [A].Gale A.Mattox,Arthur R.Rachwald (eds.).Enlarging NATO,The National Dedates [C].Boulder,London: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1,p189.

⑤ 国际燃气网,2009年1月15日。http://www.inen.com/gas/html/gas- 116111670289013.html。

⑦ “北溪”管道东起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的维堡,穿过波罗的海海底,最终到达德国东北部港口格赖夫斯瓦尔德,全长1200公里,可以辐射德国、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家,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增长额的25%。“南溪”管道从俄罗斯南部的图阿普谢穿越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的瓦尔那,然后分为两条支线,一条经希腊通向意大利南部,另一条穿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通向奥地利和德国等国,形成向欧洲腹地供气的管道网络。据预测,“南溪”管道建成输气后,原先通过乌克兰境内管道运输的天然气每年将减少120亿立方米,占现有管道运输能力的35%。

⑧ 李东:《不断强化的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外交》,载《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3期。

⑨ 中国新闻网2009年1月15日。

⑩ 孙晓青:《当前欧盟对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2期。

(11)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Centrial Asia's Energy Risks,”Asia Report,No.133-23,May2007.

(12) 岳连国:《俄罗斯积极推进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http://www.stockstar.com,2006-7-27。

标签:;  ;  ;  ;  ;  ;  ;  ;  ;  ;  ;  ;  ;  ;  

俄乌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其对大国利益格局的影响_地缘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