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探索论文_沈俊赟1,黄国贤2,沈勤3

1浙江海云环保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 3144002海宁紫薇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海宁 3144233海宁紫薇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海宁 314423

摘要:水质一级A提标的实现和运行,大大促进污染物的减排,改善生态环境,但同时各工艺的添加和改进也使得污水处理成本费用大幅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管理水平,规范生产运行操作,以精细化管理管理的理念为水质达标与能耗降解的保障,结合各厂实际情况,对当前人员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与及成本管理几个方面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既保证水质达标同时又节约能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优质经营形态。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的运行,排水污染物指标浓度大幅下降,极大的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在环境效益上起到新的里程碑作用。与此同时,在实际运行中,水质指标不计前期投资,仅运行成本大幅提升,其中最只要的两大能耗电耗、药耗本费用比对详见下表(以海宁紫薇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盐仓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为例)。故如何保障处理工艺稳定运行、水质始终达标排放、同时促进内部能耗降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是我们当前积极探索的目标。

如此高的能耗及成本投入,给公司的经营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在达标排水的前提下,节能降耗,降解运行成本是我公司当前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当前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观念,其精、准、细、严的管理念,正是解决当前这一矛盾的光明之路。与之相比当前我厂运行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运行人员管理与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厂部从工艺管理到设运行、设备、污泥处置、水质分析共7个人班组30人,各起点不一,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也参差不齐。

1、运行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重心把握不全面。表现为(1)重达标,轻节能。如水质恶劣时加大药剂投加及工艺调整的措施比较及时,但在水质良好时降低药耗和能耗的措施未能及时更上。(2)重数据、轻分析,对于每天的水质数据比较关注,但对于达标前提下数据反应的日间差异及进一步优化,分析不足,调整不及时。

2、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不少一线操作人员操作理念的提升尚未跟上水质提标的步伐。很多时候仍凭二级排放标准的经验操作。但如何优化调配时往往要通过管理人员做出决定,这样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应急事故的应对能力存在“慌”、“乱”“懵”的现象。如遇突发性停电,第一步如何反应大都能第做到,第二步、第三步顺序慌乱,操作生疏,甚至于个别人员还比较模糊,站不好自己要管理的点位,对于整体的操作造成一定影响。

(二)工艺管理存在的弊端

水质排放标准一级A标刚起步,较原来的二级标准众多指标均有超过50%的提升。实际中因管理经验缺乏,工艺管理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之前二级排放标准的粗犷型管理模式,往往注重几个关键单体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中心环节管理,没有完全覆盖至各个单体工艺。一直以来严抓中心生化阶段及后序尾水阶段管理,对于前道调节、初沉、水解池的管理相对松懈,主要参数的操作规定比较粗浅,基本参照二级排标准的管理模式。

2、对于整个工艺中各单体降解效果分析力度不够深入,停留时间、运行状态、降解效果的剥削不够深入,也尚未能追根溯源以更好的及运用起来。

3、对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的分析中缺少整体连贯性思考,一般仅对风险指标单独分析,却缺少指标与指标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分析。

(三)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

1、运行操作人员忽视了设备初级保养的重要性。未能应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不全或执行不到位。反映在日常工作中,怕麻烦、走捷径的思想较为普遍,作业不能全过程受控,长期处于被动救火状态。设备全员管理的氛围没有形成。

3、故障管理停留在表象上,使故障隐患遗留下来,最终小修变大修。日常管理应注重细节,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去夯实的基础性工作不到位。

4、设备实操技能培训不足。设备维修不仅仅要进行理论培训,缺乏设备典型故障的案例分析的培训和讲解。

二、污水厂精细化管理探索

(一)人员管理精细化

1、提升制度管理

完善细化生产运行管理及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对先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于不在使用的或者已经废除的设施设备的相关制度进行去除,避免混淆及累赘,同时查漏补缺,对于新造或改造的的设施设备重新修订、细化规章制度,及时增补,并进行培训,科学规范操作,改变凭经验做事观念,杜绝违章作业。

2、岗位人员的科学配置

围绕现代化水务建设和实际发展需要,结合水务实际,实施定组织架构、定工作职责、定人员编制的“三定”工作方案,合理设置组织架构,科学界定工作职责,有效配置工作岗位和人员编制,建立架构统一,职责清晰,人员配置均衡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3、人员培养

3.1理念培训,提升觉悟。通过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理念培训,使得全体员工转变观念、清楚认识当前一级A标要求及节能降耗的意义,强化节约意思,以提高责任心,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集思广益,通过各项技术改造措施来降低电耗、药耗以及污泥处理量等,实现全员参与的成本精细化控制。

3.2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重视理论和实操培训,使主要岗位上的员工要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懂厂内构筑物的作用和运行方式,懂厂内管道分布和切换使用方法,懂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统计方法以及化验指标的含义及应用,会按要求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会合理调度风机气量,会正确回流和排放污泥,会排查运行中的一般故障。此类一般可以传帮带形式进行内部培训,操作性强,应好好实施。

3.3落实责任,完善考核

对于每月分解的目标与任务,对照计划进行考核,保障得以落实。可实行工作主要任务月检查、重要任务周检查、常规任务日检查的检查考核。责任到人,建立精细化管理专项奖惩制度,以鼓励先进,督促落后,这样的正向鼓励和负向处罚才能使得全体人员更加积极性参与。

(二)工艺管理精细化

1、制定科学的运行方案。

该方案不仅要对整套工艺中各个单体进行细化,同时也要让水质达标与节能降耗共赢,这也是环保理念的终极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1改抓关键环节到全过程管理。从进水到出水的各个单体操作要求以表格形式逐一细化。前道环节的水量输送、调节的调配池、初沉池的泥水分离,中间过程水解池大分子污染物的破坏、生化池主要污染物降解、二沉池泥水分离及活性污泥回流,尾水工艺的加药强化、连续砂滤的过滤及紫外消毒等各个单体操作要求一一明确。为了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准确,对于操作的规定要精确、定量,以提升工艺降解的最大空间。力求整个工艺中每一个单体都高效运行,发挥最佳降解作用,以工艺提升作为水质全面达标的最大保障前提,而并非仅依赖与药耗与电耗的追加投入。

1.2做好各个单体安排的基础上,根据进水瞬时水质水量的变化做好整体联动调整。包括调节池水量水质的调节、输送量的合理控制、沉淀池排泥时间、好氧池的供风量,二沉池活性污泥的回流量、尾水药剂投加增减,物化污泥排放时间调整、紫外消毒灯管的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参数均要科学管理,避免水质较好时,药剂与电量的投入却一成不变,杜绝浪费。

1.3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防火、停电、有限空间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台风暴雨、设施事故、水质管理等等紧急预案,以提高各类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

2、加强实际操作管理。

2.1充分利用远程控制时时监督,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实现水质达标与成本控制两手抓。当前我厂已实现了以中控室为中心的现代化集散式管理,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在中控室即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实现工艺流程的自动化运行,不仅有故障预警可以进行工艺调整。同时还可利用在线检测仪表24小时掌握水质指标第一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水质存在风险时,立即调整工艺,增加成本投入,保证达标排放。相同的在水质较好,排水指标低于排放标准的15%(一般指标检测允许误差)时即刻减少药耗与电耗的投入。此外,还需对各关键区域增加视屏监控,数据与影像的全方位显示,确保各水处理单元和设备运行状态时时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下。

2.2强化巡视效果,实现机管与人管的双保险。在操作管理制度中严格规定操作人员的巡视路线以及各操作单元和设备的巡视要点,并做好相关记录,避免机器管理存在的盲区。

3、完善数据分析。

3.1建立工艺周报分析:工艺管理不单是对进出水水质的监测化验与记录,更侧重于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下分析参数变化的原因,随时根据来水水量、水质确定合理的工艺运行参数,对整体工艺进行调控,保证水处理工艺的优化运行和水质达标。工艺管理员不仅要了解每天的水质指标及运行状态,还需提交工艺周报,分析及时一周水量水质的变化情况、各个排水指标的相互联系、把握的平衡度以及应对尺度,便于厂部管理人员对运行情况的及时掌握,采取措施。所以工艺管理人员收集的数据一定要准且无误、剖析一定要深入见底,对于工艺中各单体及整体效果认真比对参数,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从而提出科学见效的改进方案。

3.2实施班组月度分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厂部的各个班组均是生产的第一线,各个班组长均掌握着第一手信息,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班组的管理直接决定着运行状态的好坏及能耗大小。所以,通过班组月度自查,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保障整体良好运行。

3.3技术总结与交流,为保证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长期积累下来,污水厂需要定期对水处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归档,对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技术人员将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和工艺变动都做详细的分析报告并保存,把成功或者失败的的经验作为作业指导材料整理出来,便于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和改进。

4、加强岗位练兵,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高”、“精”的管理水平不仅体现厂部日常运行管理中,还要体现在应急处置上,甚至可以说,应急演练更能体现出每位员工能否独挡一面的真正实力。每年举行至少两次应急演练,提高整体的应对水平及熟练程度,注重演练总结分析,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多次演练,不断提升应变能力。

(三)设备管理精细化

设备精细化管理强调将设备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通过倡导精细管理、精心操作、认真巡检,从管理网络、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使设备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迈进,以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运行经济最大化和设备本质安全化。达到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管理责任,变少数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做好设备“表面工作”,以设备清洁为起点,对设备表面存在的脏、乱、锈、油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改善现场面貌。

2、以重要设备点检为抓手,提高重要设备长周期运行时间。做好运行操作人员的巡检记录,设备正常运行不仅与维修人员有关,更与运行操作人员有关。重点设备点检严格按照“三定”(定点检周期、定点检部位、定点检标准)要求做好检查记录。

3、建立备品备件合理库存制度,提高备品备件的利用率,优化备品备件存储管理,完善备品备件管理台账,按照备品备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建立合理的储备。

4、做好压力容器和行车等特种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培训持证上岗,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运维记录的管理。

5、进一步加强自控设备和仪表管理,优化完善自控、仪表维护保养记录,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6、按照单体和设备对全厂设备划分给相应的责任人,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促使责任人必须要加强学习,对责任设备必须要懂原理、懂结构、懂保养、懂维修。

7、建立设备故障分析,应急抢修和责任追究制度,故障分析、管理考核和计划执行并重。

8、及时处理现有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

污水处理厂实施精细化管理任重且迫在眉睫,唯有通过精、准、细、严的标准管理来促进整体厂部的高效运行,整体工艺作用的高效发挥,设施设备的优良运转,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同时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论文作者:沈俊赟1,黄国贤2,沈勤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探索论文_沈俊赟1,黄国贤2,沈勤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